农旅综合体概念内涵及构建

2015-05-30 16:52李向群
2015年14期
关键词:都江堰农业

作者简介:李向群,女,四川广元,硕士研究生,自然地理学。

黄晓诗,女,江苏徐州,硕士研究生,自然地理学。

阿留林正,男,四川乐山,硕士研究生,自然地理学。

摘要:本文以乡村旅游发展历程为基础,归纳总结出农旅综合体的概念内涵及其四大基本特征。提出农旅综合体体系的四大构成要素,并以都江堰为例,结合其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条件,提出四个不同类型的农旅综合体开发模式,为农业旅游开发探索提供全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农旅综合体;都江堰;农业

1.农旅综合体的概念

农旅综合体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模式,是实现产业融合的新手段。目前,对农旅综合体的研究还十分有限,尚未形成可指导实践的理论体系。因此,农旅综合体的概念主要基于国内外对相关概念如城市综合体、旅游综合体、农业综合体等的研究。

农旅综合体是基于农业综合体,把旅游作为其外向联系的突破口,在充分尊重農业产业功能的基础上,合理的开发利用农业旅游资源和土地资源,以所开发的农业旅游休闲项目、农业配套商业项目、农业旅游地产项目等为核心功能构架,整体服务品质较高的农业旅游休闲聚集区。

2.农旅综合体体系构建

在新型城镇化架构下,农旅综合体实际上是有五大构成要素(L,P,I,C,F):即景观吸引核、旅游休闲区、农业生产区、旅游居住区及旅游服务配套。

2.1 景观吸引核。景观吸引核(Landscape)是吸引客流、提升土地价值的关键所在,也是农旅综合体打造的关键。其包括以农业生产区本底资源为基础的大地景观化建设和人造景观的建设。农旅综合体往往以观赏型农田和瓜果园、观赏苗木及花卉展示、农业科技展示、水域风光、原生态民风民俗、观赏型景观小品等作为景观吸引核。

2.2 旅游休闲区。旅游休闲区(Products)是为满足游客的各种休闲需求而创造的旅游休闲产品体系。是以体验原生民风民俗及农家风情为主题,集体验、娱乐、科教、会议、美食、养生、度假、购物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休闲度假产品,即多种休闲业态的聚集。旅游休闲区使游人能够深入体验农家特色生活,体验乡村风情活动,享受休闲农业带来的乐趣。

2.3 旅游居住区。旅游居住区(Communities)主要分为因发展现代农业及旅游业而修建的居民安置点、因土地集约而由农民转变而来的产业工人聚居区以及游客居住区三大类。从而形成了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和旅游休闲产业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居住社区。

2.4 旅游服务配套。旅游服务配套(Facilities),是农旅综合体必须具备的城镇化支撑功能。主要包括一是为适应旅游者在旅行游览中的需要而建设的基础服务设施,二是服务于农业、旅游休闲产业及社区居民的公共服务配套。从而形成产城一体化的公共配套网络。

3.农旅综合体的开发模式

3.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包括都江堰市东部及南部地区。该区域具有“九河十八岸”的地理特色,30万亩优质良田,构成独具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本底。区域内第一产业主要涉及猕猴桃产业、粮油产业、花卉苗木产业、蔬菜产业、中药材产业及茶叶产业等。其中,猕猴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称号,并已建成10万亩猕猴桃标准化基地、年产“千斤粮万元钱”示范基地和粮经作物种子(种苗)生产示范基地,“都江堰厚朴”和“都江堰川芎”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目前都江堰已有多家农业企业入驻,并建有西南区最大的组培中心。

3.2 科技导向型农旅综合体

此类型农旅综合体以现代农业科技为主导,依托高科技农业产业园区,实现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企业化管理。都江堰市崇义高科技农业园聚集了多家农业企业,拥有西南区最大的组培中心,农业科技行业领先。依托此园区建设农旅综合体,具备了以下特点:(1)农业科技科普教育成为其主要功能。这不仅包括对农业生产科技的科普,还包括农作物培育技术、现代水利技术及农产品加工技术的科普。(2)农业总部经济特征明显。综合体是产业聚集、产业融合的载体,因此,农旅综合体的开发为农业总部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3.3 农业本底资源导向型农旅综合体

此类型农旅综合体主要依托已有的农业本底资源,打造高附加值、景观性较强的农业经济作物种植基地,以“工厂化生产、公司化运营”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实现高效的农业开发。

3.3.1 以猕猴桃产业为基础的度假庄园。都江堰市猕猴桃现有种植面积12万亩,向峨乡是国际山地猕猴桃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拥有万亩猕猴桃种植基地。依托其规模化的猕猴桃产业,美化其大地景观,发展产品生产与精加工,并打造欧式风情小镇,营造独具特色的主题庄园景观,发展多功能高端乡村旅游。

3.3.2 以中药材种植为基础的颐养基地。都江堰市的中药材产业主要包括川芎、泽泻和三木药材。依托中药材种植基地,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养生颐养、娱乐体验为一体的农旅综合体。在以养生为主题的前提下,不仅包括了养生生态环境,还包括亲力亲为的体验项目。依托项目地的良好生态环境,设立休闲会所,提供养生颐养类项目如药膳、药浴SPA等。

3.3.3 以茶园为基础的休闲基地。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工艺技艺成熟,丰富多彩。都江堰市宜茶面积10.43万亩,依托这些茶园,打造茶文化休闲体验基地。发展融茶叶种植、加工、销售,茶园观光、茶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农旅综合体。

3.4 文化导向型农旅综合体

都江堰拥有历史悠久的水文化,在水文化的浸染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川西农耕文化,其又包括自流灌溉文化及林盘文化。

3.4.1 自流灌溉文化。此类型农旅综合体其功能主要以参与体验与科普教育为主。以水利文化博览与农耕文化展示为基础,以乡村游乐体验、回味农耕文明为主题,以体验农家生产生活、体验农田自流灌溉为依托,集美食、娱乐、休闲、体验、科普于一体。

3.4.2 林盘文化。川西林盘是集生态、生产和生活于一体的复合型农村聚落形式,是几千年川西农耕文明的结晶。因此,此类型农旅综合体主要发展川西特色民宿。通过“理水、修盘、造田、营城、宜人”的规划策略对其进行土地整理及资源整合,打造微湿地、微田园风情,形成居住环境良好、生态景观优美的原生态川西林盘水乡民宿典范。

3.5 创意导向型农旅综合体

此类型农旅综合体主要以川派盆景为代表。川派盆景是中国盆景五大流派之一,是园林艺术中的珍品。川派盆景公园以乡村庭院、园艺基地为载体,充分展示川派盆景发源地文化气息。以创意文化为吸引力,形成具有高附加值的创意产业。

4.结论

都江堰市农旅综合体建设需遵循因地制宜原则,不同农业本底及地域条件下,应采用不同的开发模式。农旅综合体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各产业相互融合渗透,拓展现代农业原有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将农业与旅游休闲产业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其发展对于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参考文献:

[1]郑国星.休闲农业开发模式的优化探析——以青岛农业产业化综合体为例[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13.

[2]蔡中雨.构建农业综合体发展现代农业[J].现代农业,2014(2):112.

[3]吴必虎,徐婉倩,徐小波.旅游综合体探索性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2,28(6):96~1.

猜你喜欢
都江堰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拜水都江堰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都江堰2275周年大事记
——
李冰与都江堰
千古奇观——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