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榕
【摘要】随着社会越来越重视人才,重视发展个人的才能,重视人的发展,传统的知识性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人们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引导学生自识自知、学会生存、学会发展、提高个人适应社会发展、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涯教育越来越引起更多的国家与地区的高度重视。对于每位学生而言,在其成长过程中接受生涯教育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
【关键词】生涯教育 生涯课程 生涯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59-02
学校对初中生生涯教育的缺失造成了学生对自我的认知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客观性,比如在生涯发展规划的准备上意识薄弱、与初中生在生涯发展需求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对应性。这些问题不单单是学校应该重视的,更应引起家庭、社会的重视。
初中生生涯教育课程是对初中生进行生涯教育而开设的一门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参与、体验、思考等活动,达到生涯发展的目的。运用生涯发展理论,将生涯教育纳入现有的学校校本课程中,以不断改进完善生涯教育。构建和完善本土化的生涯教育体系,是优化学生个体生涯发展最为可行的办法。
一、初中生生涯教育校本课程目标
我们可以这样界定初中生生涯教育课程目标:关注学生成长过程的发展问题,培养每位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生涯发展规划,让学生体验生活的成功与喜悦,是生涯教育课程的宗旨。这一界定,为初中生生涯教育课程目标指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生涯教育课程目标(表一):
因此,我们可以说,初中生生涯教育课程的目标就是通过生涯教育课程促进初中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生涯认知、生涯探索和生涯规划。
二、生涯教育课程内容
明确了初中生生涯教育课程目标,遵循初中学生的需求,我们应进一步确定初中生生涯教育课程的内容。其内容主要是围绕自我认知、生涯认知与探索、生涯规划三个方面进行,而在不同年级其教学内容侧重点又有所不同:七年级的教学内容以自我认知为主,以生涯认知为辅;八年级的教学内容以生涯认知与探索为主,侧重生涯探索;九年级的教学内容以生涯规划为主。
(一)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是初中生生涯发展的起点,是现实自我、自我概念、理想自我三个层面的整合,主要以自我概念为核心,形成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优势等多方面的认知与评价。自我概念的形成是个人与自己、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等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自我概念的形成过程也即是个体自我认知与评价的过程;而个体自我认知水平必然影响生涯认知与探索、生涯规划的生涯发展方向与水平。因此,初中生生涯教育课程的自我认知部分的具体内容应包括:个体获得生命价值意识、了解认知自我的方法与途径、学会如何将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与生涯发展认知、规划相联系,形成生涯发展的信念。
(二)生涯认知与探索
生涯认知是个体在生涯发展的自我认知的过程中认识到社会发展变化对个人要求及各个职业条件的基本情况,如:个人角色、社会角色、职业概括、行业特色、生活需求、职业角色等。生涯探索是个体在自我认知与生涯认知的基础上,对个人生涯发展的愿景与尝试,其具体内容包括:获得个体与他人、社会的人际关系互动交往的生活方式,获取信息资源的技术与方法,认识各个职业的分类与特性,认知教育意义、学校学习所具有的意义与价值对生涯发展的贡献,尝试收集、分析、归纳当前就业概况。
(三)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是个体对生涯发展的探索、实施,其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解决问题的途径与能力,善用自我优势与了解自我弱势,以及面对问题或者困境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习做生涯发展抉择与生涯发展规划,其内容主要包括:了解生涯发展规划的意义与价值,学习生涯发展抉择的技巧,逐步培养生涯发展规划的能力,学习制定个人终身学习、接受教育的计划,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为升学或就业做充分的准备,包括收集各类学校的资料、比较分析各类学校的特点和入学条件、根据自身条件探讨如何选读适合自己发展的学校,收集各类职业的资料,比较分析各类职业的发展和就业条件。
生涯教育课程内容设计(表二):
三、课程实施
舒伯认为:“生涯发展课程是促进学生生涯发展的最适宜方式。所以,将生涯发展概念纳入学校课程是一条最佳路径。生涯发展教育不应只是在传统的课程外增加一个额外的科目或单元,而是应该将生涯发展的理念融入现有的课程当中。”[1]与传统的课程不同,生涯教育课程应该注重让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在生涯发展的体验与探索的过程中达到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灵活的人际沟通能力、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使每位学生寻求到适合自己的人生发展的目标,并能指定行之有效的实施途径。全新的教学内容,势必要求有行之有效的课程实施方式与之相适应。
(一)课程实施方式
1.团体活动
以生涯教育为主题进行系统的生涯发展知识的课堂传授,是生涯发展理论与知识最为高效的方式之一,以班级为单位,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生涯发展知识和社会信息资料的交流等,是培养学生生涯发展意识与生涯发展规划能力的基础。根据问卷调查分析,班级授课的实施方式应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吸引学生的兴趣,为此,可在课堂诸多环节设置一些互动活动,也可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我们还可以通过沙龙、研讨会、专题讲座等形式,提供团体活动、团体辅导。
2.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综合课程,它既能让学生人人參与、人人体会,更能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应用和创新,在行为训练中认识自己和世界,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下,将所学知识进行感悟、应用,并逐步养成合作、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实践活动包括社会实践和校内的实践、社团活动,是生涯教育课程行之有效并深受师生欢迎的课程方式之一。要搞好实践活动,学校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社区、企事业单位等,与社区、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教育合作关系,建立稳固的学生参观、实习基地;要让学生通过参观、访问、实习等实践活动,了解各类工作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劳动分工的概况;要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加强社会实践,学会收集、分析用人单位信息,了解未来可发展的方向,并通过学习资料、黑板报、广播站、校园电视台等传播渠道及时向学生进行宣传。还可以设立生涯人物访谈版块,通过生涯人物访谈,让学生在成功人士的成长轨迹与选择智慧中得到有益的点拨。
3.心理辅导
心理学是生涯教育课程的基础理论之一,通过心理测量、咨询、輔导协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生涯定位,深入探索个体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理想等,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生涯探索与体验,并增强学生应对生涯探索过程中的抗压能力。
4.个性化生涯辅导
教师可以对学生开展一对一的个性化生涯指导,单独辅导覆盖率应达到100%,因为每位学生的生涯发展都有其个性差异之处。对于进行生涯抉择的学生,我们应根据他们的个体特质结合其自身优势及社会发展变化方向进行升学或就业的生涯发展规划,协助每位学生把握住生涯发展的好机遇。对不能抉择生涯发展方向的学生,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质,帮助他们进行深入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分析影响生涯抉择的因素——是自我认知不足还是信息掌握不足,或是其他,以弥补阙如或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涯教育课程的实施方式应是丰富多样的,既要注重学生对生涯发展知识的系统积累,更要注重学生对生涯发展的探索、体验、规划与实施,在课程刚实施时,采用何种实施方式应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而定,以有效可行为基准。
(二)课时设置
初中生生涯教育课程的课时设置应以初中生身心特点和生涯发展规律为基础,具体设置如下:
在七年级开设“自我认知”的模块,共设计11个主题,每个主题2个课时;在八年级开设“生涯认知与探索”的模块,共设计13个主题,每个主题2个课时;在九年级开设“生涯规划”的模块,共14个主题,每个主题2个课时,初中阶段共76个课时。
四、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即是对课程进行价值评估,“课程评价是根据某种标准,以一定的方法对课程计划、活动及其结果等进行描述的过程,”[2]根据这一观点,课程评价应包括对课程本身、课程实施过程及课程效果的评价,本文设计的初中生生涯教育校本课程因人力、财力以及时间的限制并未进行检验,不便赘述。本文仅就课程效果的评价方式进行探讨。
(一)建立生涯发展的成长档案袋
从课程实施时就为每一位学生建立生涯发展的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其中包括:学生的成长历程、心理测验评估报告、学习表现、实践活动表现、特殊表现、自我评估报告、社会评估报告、各项活动规划和计划、各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报告、生涯规划报告等。在操作过程中,可以采取阶段性填报,把学生每个阶段的变化记录下来;评价对象包括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同伴评价等,在引导学生逐步完善自我认识的同时也是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过程。
(二)阶段性考查
考查作为一种考核方式,包括作业评估、报告评估、成果展示、问卷调查等。要定期对学生的需求情况和发展变化进行了解和跟踪记录,及时对每位学生进行针对性、个性化的辅导;生涯发展需求与生涯发展变化间矛盾性大的学生,要特别注意根据考查反馈情况因势利导。
生涯教育关乎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生命发展,生涯教育课程当然更是势在必行。我们应加快生涯发展课程的本土化、校本化进程,以建立健全适应学生心理发展、适合初中生成长需求的课程实施方式的初中生生涯发展课程。
生涯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在每个学生的生涯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和学校,应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涯发展的教育资料,应注意与家庭、社会联系,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学生生涯发展的资源,以有效实施和推进各项生涯教育辅导方案,顺利开展各项生涯教育活动,使学生的生涯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邱美华,懂华欣.生涯发展与辅导[M].台湾:心理出版社,1997
[2]钟启泉,傅道春,杨明全等.新课程师资资格培训精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