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优化本科课程体系

2015-05-30 15:17吴春岩等
求知导刊 2015年13期
关键词:基础课专业课程基础

吴春岩等

摘 要:基础课是高校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完整课程设置体系的基础性环节,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基础课程设置情况的调研,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基础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寻找解决对策,总结吉林农业大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实际经验,得出结论:依据专业办学实际开设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考核评价方式,能够优化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全面提升基础课程教学质量。

1.基础课程开设现状及问题

(1)开设学时过多,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目前,国内高校本科专业普遍开设的基础课程大致分为以下几类:思政时事类、基础科学类、外语类、身心健康类、生涯规划类、人文素养类、工具类等。根据各地教育部门要求不同而开设的种类和学时各异,但基本可达700学时以上,甚至部分学校和专业达1000学时以上,在有限的总学时中,除去必要的素质拓展课、社会实践以及多种形式的社团活动、第二课堂之外,基础课和专业课抢占学时比例令学生学习压力日渐增大。

(2)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接受程度与教师期待值有一定差距。由于开设学期早,学生刚进入大学阶段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基础课程,尚未完全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节奏,同时,丰富的课外生活和社团活动占用了学生较多时间,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的程度往往不尽如人意。同时,部分基础课程,由于知识内容的限制,很难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改革,大部分课程内容需要教师在黑板上向学生演示假设和推导过程,对于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大学生来说略显死板。

(3)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之间对接不畅。基础课程作为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石,应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起到引领作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从宏观到微观建立知识体系,目前,普遍存在基础课程内容与专业课程之间不能对接,部分知识重复讲授,部分知识两方均不体现,这主要是因为由于基础课开设量大面广,而高校的机构设置中基础课和专业课教研室基本不隶属与同一学院,教师之间很难有一个沟通平台,能够围绕课程内容进行探讨和交流。

(4)基础课程教师工作量繁重,培训提供机会少。由于高校扩招,基础课教师数量的增加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开课需要,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基础课程教师存在超负荷工作现象,教师疲于奔波于各个课堂,导致很难抽出时间参与进修和培训等提高教学能力的活动。学校对基础课程教师的培训重视程度不够,提供的机会不多也是原因之一。

针对现阶段基础课程教学实际情况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如课程体系不够科学合理、教学模式与方法过于陈旧和死板、教学内容稍显陈旧、与专业知识贯通和融合仍显不够等,吉林农业大学实施了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工程,有效推进了本科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了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了基础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保证和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2.确定改革目标及范围

通过改革基础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方式,完善基础课程教师队伍和教学条件建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针对学校为本科学生开设的部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具体范围为: 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等数学、化学、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体育、大学物理、基础生物化学、植物学、动物学等课程。改革遵循培养目标需求与学校实际结合的原则、针对性和实效性原则以及统筹规划、全面改革和整体提升的原则。

3.调研与研讨

(1)学校组织各教学单位针对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组织交流与讨论,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成立本科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协调基础课程改革工作。在全校范围内对基础课程现状进行调研,全面了解了基础课程运行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形成调研报告。

(2)选派基础课程教师代表赴国内知名院校调研学习,同时,组织基础课程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的交流活动,实现两方面有效对接,明确专业课程对基础课程的需求,提高基础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

(3)组织学生代表座谈会,了解学生对基础课程设置及教学的意见与建议,将学生意见充分反映给基础课程教研室,在充分论证可行性的基础上,采纳学生意见,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参与度。

(4)各门课程针对存在问题和研讨结果形成的意见,制定有针对性的改革方案。主要包括加强基础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根据专业需求合理调整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评价考核方式,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改善教学环境与条件等。

4.改革实施过程

(1)推进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改革。①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科学调整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优化整合基础课程,避免基础课程内部和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交叉重复的问题,使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衔接更加紧密,能够更有力地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②改进教学方法、手段。注重教学方法、手段以及考核评价方式的综合改革。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学生一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增加学生的能力训练。鼓励采取多样化考试方式,优化过程考核,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 加强基础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基础课程教师团队建设,重点加强以课程为平台的教学团队建设,构建团队合作机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促进教师教学的交流与研讨,注重老中青搭配,优势互补,传帮带共进的团队发展模式,尽快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增加基础课程教师外出进修的机会,了解基础课程专业领域的最新动态,加快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3)改善基础课程教学环境与条件。提高对基础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为教师提供多种方式的进修和培训,尤其是出国学习机会,实验经费拨付向基础课程倾斜。

(4) 加强对基础课程的立项研究。深入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改革,注重启发式和研究性学习,结合基础课程主要倾向于基础理论学习和基本技能锻炼的特点,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针对基础课程的课题研究立项和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立项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通过多种有效措施,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不同专业对基础课程的开设要求,明确了基础课程定位,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考核评价方式,优化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全面提升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满足了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晓峰.高校公共基础课现状及改革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13(01).

[2]南红花,朴光秉.高校基础课程改革与实效性探析[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3]李海舰.农业高职院校基础课建设的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10(05).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教务处)

猜你喜欢
基础课专业课程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