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虎妈猫爸》引发的家长沙龙

2015-05-30 10:48朱葵花单玉萍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家长孩子教育

朱葵花 单玉萍

《虎妈猫爸》电视剧已经结束了,但由此剧引发的孩子教育问题在家长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对孩子的教育,大部分中国家长害怕输在起跑线上,这种短跑式的心态跟孩子漫长的成长历程无疑是不相适应的。育儿焦虑引发了家长对孩子强烈的控制欲,孩子的成长变成了家长之间的一种角逐:为了争取到好的资源配置,虎妈竭尽全力为孩子选择学区房;为了使家庭教育的意见更统一,虎妈拒绝了爷爷奶奶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因为觉得自己的孩子排名不够靠前,虎妈向孩子提出更严厉的要求……虎妈很累!电视机前的妈妈们太有共鸣了!那么,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应该成为怎样的家长呢?希望下面这场自由、探究式的家长沙龙能给我们思考和启发。

前段时间,幼儿园组织了一场平和、开放、引人深思的家长沙龙,家长沙龙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如何教育孩子、怎样做合格的父母展开的。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这次别开生面的家长沙龙吧。

家长沙龙从一位碰到育儿问题的家长的发言开始。

我们该怎样为孩子选择兴趣班

焦均之妈妈:前段时间,《虎妈猫爸》这部电视剧让我颇有共鸣,我觉得当妈真的好累!我认为我家老大是个失败的例子,他现在读小学三年级,每次考试他的分数都比平均分低。我和先生都在外企工作,先生认为外语很重要,而且他也觉得老大挺有语言天赋的,所以从小就给他报了英语兴趣班,没想到孩子学了好几年没记住几个单词,反而对英语失去了兴趣。现在我家老二刚上幼儿园,我一定要避免教育老大的错误,所以很想听听其他家长的教育经验。

园长的话:我们小时候很少有自主选择的机会,现在我们当了父母,也习惯了替自己的孩子作出选择,并且有各种充分的理由:学钢琴是为了让你有一技之长,小学面试的时候能加分;妈妈小时候就想学舞蹈,但那时没有条件,所以你要好好珍惜;学东西贵在坚持,开始了就要继续。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导致孩子对兴趣班在认知上扭曲,在情绪上抵触。兴趣班是谁上?会获得什么?这是在和孩子一起选择兴趣班时家长要思考的问题。兴趣班是孩子上,所以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自己选择。不要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孩子们是有自己的爱好取向的,他们对自己选择的内容会保持更长久的兴趣,表现出更积极的主动性、产生更多的创造性。上兴趣班不仅仅是获得某种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包括对于自己爱好的追求,对于艺术的鉴赏。聪明的家长知道跟在孩子后面,在尊重孩子选择的前提下给予建议,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支持,在孩子想要放弃时给予鼓励。糊涂的家长总是堵在孩子的前面,一开始就为孩子作好了“最好的”的选择。家长要学会跟在孩子的后面,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有自己作决定并为自己的决定负责的机会。

家长会从兴趣班展开话题,但很快,话题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论域:到底什么东西在孩子身上起决定性的作用,我们要培养一个怎样的孩子?家长讨论的问题已经超出了预设的深度。看来,对教育孩子这个问题,家长们一直在深入思考。

我们到底要培养一个怎样的孩子

家长1:有了孩子以后,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到底什么对孩子最重要?反复思考之后,我认为是性格。我这里说的性格指后天培养的性格,并不指先天的那种气质类型。我坚信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决定解决问题的方式,所以我很看重对孩子性格的培养。

家长2:很赞同,孩子的性格是在与环境不断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经常反思、调整自己的行为。

家长3:我觉得安全感强的孩子性格也会好一些。在孩子3岁之前,我亲自带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以便他将来有足够的能力来面对挫折和外界的负面影响。孩子上幼儿园之后,我和老师配合,和家人配合,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善良、内心坚强的人。但等孩子上中学后,我也会像虎妈一样选择学区房,因为我觉得那时候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在逐渐拉远,与同伴之间却建立了更密切的关系,我觉得孩子在好的中学能更好发展,同学之间会相互影响,相互激励。

家长4:你考虑得很远。有一点我很赞同,就是你说的培养内心坚强的孩子,我一直想把我女儿培养成你说的这种人,所以我在给我女儿讲故事的时候经常会向她传递“坚定”的概念。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孩子形成坚定自我的时候给予助力而不是阻力,我们没有办法帮助孩子屏蔽外界环境,但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建构足够坚定、强壮的内心。

家长5:有一个问题我觉得非常矛盾:当不同的教育观念都映射在一个孩子身上的时候,我要怎样保护我的孩子?

家长6:我以前总是本能地想为孩子屏蔽一切坏的东西,给孩子一个纯净的世界。但后来我换了一个角度,我应该真实地告诉孩子世界的本来面貌,让他看到各种各样的现象,我在旁边关注和引导,帮助孩子逐渐形成自己的判断。我认为有判断力的内心就是坚定的内心。

家长7:是啊,我们要做的是相信自己的孩子,不随时随地地恐惧和担心,让孩子学会选择和判断。然后,努力成为园长说的那种跟在孩子后面的聪明家长。

园长的话:我们不是魔法师,无法施展魔法确保我们的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只有快乐,没有失败和挫折,但我们能够教会我们的孩子怎样应对失败和挫折。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幼儿是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成长的,主要受核心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幼儿园之间、同伴之间以及同伴家庭之间关系的影响。我们的孩子是充实地度过一生,还是终日生活在愤怒、焦虑、沮丧中,这与我们怎样处理以上四种关系密切相关,你与人相处的模式和处理方法将会对孩子动力、意志力、动机和对生活的追求等产生巨大的影响。聪明的家长展现解决矛盾的过程,糊涂的家长呈现解决矛盾的情绪。虽然我们每个人的教育观念都带有自己生活的痕迹,具有自我局限性,但我感动于父母这种理智的自我反思、讨论和碰撞。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相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在为我们的孩子创造最适宜他生长的环境。

接着,一位家长提出了家庭中隔代教育难以统一的问题。讨论并没有按照习惯的方向,产生大家可以采用的应对的方式方法,而是产生了一个意料之外的声音:永远不要低估了妈妈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教育不一致怎么办

裴诺妈妈:我家存在的问题是我们与祖辈之间有教育理念的冲突,和《虎妈猫爸》里的剧情一样。每到寒暑假,孩子和爷爷奶奶一相处,原来建立起来的规则和习惯都消失了。

家长1:我们家也有这个问题,但又不能指出来,因为老人很辛苦,他们的本意是疼孩子,我们不能强制老人怎样带孩子。

家长2:教育这件事,没有特别清晰的界限,我认为重要的是把对的传达给自己的孩子。一年大部分时间孩子按照父母的方式相处,寒暑假那段时间按照爷爷奶奶的方式生活没什么大不了,我们不能放大这种影响。

家长3:一句话特别触动我,那就是永远不要低估妈妈对孩子的影响!即使孩子长时间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那又怎么样,当孩子对一些不当的教育方式产生反应的时候,我们可以再去应对它,我们没有办法预防所有的事情。

家长4:像前面说的,我们没有办法按照自己的需要给孩子一个屏蔽过的环境,孩子哪怕不接受爷爷奶奶的思想理念,也会接受不同于父母的思想和理念,我们要教会孩子如何去应变和选择。

园长的话:“家”文化背景下的中国传统血缘文化,主要体现在中国家庭成员之间的代际关系:祖辈、父辈和孩子之间的互为主线。我们要做的是厘清两代人的养育角色分工,父母是养育主角,拥有关于孩子事务的决定权;祖辈辅助照料,提供意见和建议,共同承担起孩子潜能开发、性格培养等教育任务。除了隔代教育的分工要明确,夫妻之间的教育也要尽可能一致。美国家庭教育专家萨提亚曾说,“聪明的夫妻会提前努力学习他们之间的差异”,而不是总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不一致、分歧或矛盾。那样的话,孩子往往会选择看起来对自己有利的情形——然而这种有利常常并非真正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在孩子教育上,可以采取以夫妻中的一人为主,另一人为参谋或辅助的做法,基本上要保持一致——尤其是一些大的决策上。当然,保持一致不代表不允许有分歧。实际上,面对差异或分歧时,也不必刻意回避,可协商解决,有时也可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重要的是让孩子看到父母解决分歧的过程,这对孩子来说是真实的学习。

接下来,又有一位家长分享了她和女儿之间的冲突。

我们尊重孩子了吗

桐熙妈妈:有一个具体的事情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天早上起床的时候,女儿非要穿一条小花的裤子,那条裤子很难看,所以我就直接告诉她不行,这条裤子只能在家里穿。我当时很主观地认为她就是想穿小花的衣服,所以就拿了另一条碎花的裤子给她,但女儿不要,我就很生气,当时气氛很糟!

家长1:是的,我们家早上也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每次都搞得大家不开心。

桐熙妈妈:后来奶奶过来问她,为什么一定要穿那条裤子,我女儿说因为那个裤子有兜兜,天冷的时候可以将手放在兜里。我当时就有种想哭的感觉,我总认为自己是一个负责的母亲,但我想当然地为我女儿决定一件事,并没有问她的想法。我的工作是与人谈判,每天我都会揣摩别人心里在想什么,我却没有很好地解读自己的女儿,感觉很挫败。

家长2:是的,我们经常想当然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因为缺乏有效的沟通而导致了亲子间的冲突,激发了糟糕的气氛。

家长3:看来处理孩子问题的时候不要急于作决定,而应蹲下来听听孩子的想法,很多时候就可以有更好的沟通结果。

家长4:很多时候,家长也不完美。

园长的话:正面管教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接受不完美”。在日常生活中接受不完美很重要,接受他人的不完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但接受不完美不等于不进步,我们是在反思的基础上接受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所以家长也不必过度自责,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我们要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并由此及时调整自己的做法,我们家长也总是在不断调整中成长的。对于0~6岁的孩子来说,安全感的建立很重要。安全感的建立除了与生俱来的气质因素之外,最重要的是幼儿时期的依恋关系。聪明的家长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表达和选择,糊涂的家长武断。当我们不能理解孩子想法的时候,可以尝试用孩子的语言来与他们对话,重复他们的话,换个语气反问过去,很简单的技巧却能让我们和孩子更贴近。

各位家长的讨论,让我们看到什么是中国反思型的家长。我们可能在众说纷纭的教育理念里徘徊,我们可能对自己孩子的言行并不十分了解,我们可能因为种种原因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多。但我们在反思,我们在错误中前进,在前进中总结。我们尝试着用各种教育理念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我们努力地统一家庭里的教育理念,我们解读和发现孩子言行的秘密,我们努力寻求更多的外援支持孩子的成长。《虎妈猫爸》这部电视剧里的“唐专家”说中国的家长缺少反思,其实不然,在座的妈妈们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一种声音:当代的家长一直在反思!相信在家长的沟通和反思中,我们的孩子会更加健康地成长。

猜你喜欢
家长孩子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