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存鹏
【摘要】科学课的小班化教学方法,要敢于突破前人的思维方法的禁锢,挑战权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拘一格、异想天开,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亲近大自然、拓展视野,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创新教育,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关键词】小班化教育 创新教育 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4-0208-02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孩子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实施小班化教学,满足了教师对学生的特别关注,为营造积极创新的环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小班为载体,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优势显而易见、得天独厚。笔者从事小学科学教学数十年,曾就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着有意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个中的乐趣和欣喜耐人咀嚼,回味无穷。下面我将选择几个侧面予以浅析,以期与教育同仁切磋和交流。
一、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在传统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人们往往习惯于“验证性实验”。学生只需照着做,其结果是不要动脑思考和自己设计,就能得出满意的结论。因此,简单的重复性的实验操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更不能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改革小班化科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就是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其在愉悦的氛围中,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学到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
怎样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引起他们对知识强烈的渴求感呢?我每次教授新内容时,总是精心准备,尽量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安排一些新奇有趣的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如在《变色花》一课的教学中,我拿出事先涂有醋酸和烧碱在不同花瓣上的白色纸花,并套用魔术师刘谦的话,饱含深情地说:“请同学们注意看,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喷壶里的紫甘蓝水瞬间洒在纸花上,白色的纸花马上呈现出红綠相间的绚丽色彩。学生的胃口被吊起来了,教师则揭开了谜底,并运用各种实验材料分别做好演示和分组实验,指导学生学习认识物质的酸碱性和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主动探求知识的冲动,一一检验了多种水果和蔬菜的酸碱性。接着,在老师的鼓励下,同学们分别提出了自己关心和希望研究的问题,在主动探求的氛围中贪婪地吸允着知识的精华。毋庸质疑,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我善于运用实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因此,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在学习《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一课时,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后,知道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我在课堂巡回时发现学生小声议论说:“定滑轮不能省力我们为什么还要使用?”“难道就没有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的滑轮吗?”于是不失时机地引入“动滑轮、滑轮组”的概念,解答了学生的疑问。随后,组织同学们投入到对动滑轮、滑轮组的探索研究中去。事实上在实验过程中,不但使学生了解了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和工作原理,而且通过实也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无庸讳言,学生在积极探究和锐意创新中体验到的是成功的喜悦,这也是对他们勤于探知和积极进取的最好的奖励。
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精神不能像教授科学知识那样“教”给学生,而主要是靠熏陶、体验和内化形成。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善于想象才善于创造。在进行小班科学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多尝试,联系实际给他们广阔的想象空间。
在指导学生学习《看星座》一课中,我情情不自禁地向学生介绍了儿时的经历。记得在夏夜中我躺在妈妈的怀里,看着满天的星星问个不停。妈妈指着美丽的夜空告诉我说:“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是地上的每一个人。”“牛郎织女夫妇本来在人间过着幸福的生活,可玉玉皇大帝不许织女违犯天条,私下凡尘,就派天兵天将前来捉拿她上天。织女洒泪别夫弃子,被带回天庭,牛郎挑着他的一双儿女紧追不舍。眼看就要赶上妻子的时候,王母娘娘却拔出头上的金钗顺手划出了这条天河,使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在天河的两岸,织女的旁边有三颗成钝角的星星,那是牛郎扔来的'牛索头',牛郎的斜上方的四颗菱形星星,则是织女抛来的'线柱子'。他们夫妇只能以此寄托深深的思念之情。还好,每年的七月七日,喜鹊都会飞上天去搭出天桥,使他们在鹊桥上相会。”妈妈还对我讲了勺子星、太白金星,月宫的嫦娥翩翩起舞,吴刚在不停地砍伐桂花树的故事。我绘声绘色的描述,深深地吸引了学生,钩起他们无尽的遐想。
小班化课堂教学能充分利用时空优势,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开展探究性活动。学习《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一课,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在讨论中普遍认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而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资源大都是化石能源。一旦出现能源危机,人类将无法生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必定会研究和发现新能源。太阳能可以被广泛应用,如果植物直接生长出液体燃料,岂不节省了好多中间环节吗?
三、到大自然中去,开拓创新思维的新天地
在课间我会结合学生的所见所闻及时穿插解释,启发诱导。当学生参加春游活动时,我会利用带学生游览的机会,指导学生学习课本上学习不到的科学知识。
去年春天,学校组织学生去珍珠泉游览,学生看到小溪里游荡的鱼虾,不禁频频发问:“小鱼小虾是怎样繁殖的?”“两只蟾蜍为什么会背在一起呢?”在春日的草地上嬉戏,自然会想到:“为什么春天的风特别大?”“喜鹊是如何在大树上做窝的?”有些同学在草丛里捉到了蚱蜢、蝗虫和蝴蝶,有的同学想去石头下找蟋蟀和蚯蚓,还有的同学会问,蜗牛真的有些像牛嘛!究竟大树上会有哪些小动物?部分同学突发奇想,把捉到的蚱蜢放在水中,看它怎么爬上来。而教师则根据学生的问题,适时的点拨、引导,组织大家讨论,并进一步深入探究思考,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是的,这就是我们的第二课堂,它比教室宽阔,学生所学习和了解的知识更新鲜,更奇妙。
不难想到,科学课的小班化创新教学模式的确应该是:创设情景,激趣导入—>自行观察,自主发问—>自行探究,亲身体验—>自行归纳,整理总结—>自行拓展,课外延伸。
总之,创新教育是促进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灵活掌握知识的诱发剂和原动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学生的好奇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深入开展小班化科学创新教育尝试,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熟练的技能技巧,还要具备的足够的智慧和勇气。只有积极进取、大胆尝试,才能演绎出奇妙无比的教学形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收获丰硕的教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