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品牌建设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延伸

2015-05-30 02:16:44郭欣顾艳李政萍
出版广角 2015年14期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品牌建设学术期刊

郭欣 顾艳 李政萍

【摘要】学术期刊是传播学术思想和进行学术争鸣的重要窗口,网络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信息交流的途径和模式,把学术期刊和网络有效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从而推进学术期刊健康发展。文章通过办刊过程中的实例,归纳总结了几种学术期刊与网络“联姻”的方法,以期提升学术期刊的影响力。

【关键词】学术期刊;网络新媒体;学术影响力;品牌建设

【作者单位】郭欣,江苏大学杂志社;顾艳,江苏大学杂志社;李政萍,江苏大学杂志社

随着网络技术进入新媒体时代,以移动互联网终端技术为代表的社会性媒介影响广泛、传播迅捷,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目前,中国的互联网终端用户已超过9亿,微博、QQ、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各种专业社区群和专业网站坐拥这庞大的受众群体。在如此广泛的网络受众面前,传统学术期刊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借助网络新媒体,通过与网络新媒体的“联姻”,拓展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这将对学术期刊提升学术影响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结合《实用心电学杂志》(以下简称“本刊”)在办刊过程中的实践,阐述学术期刊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办刊之道。

一、与行业网站、专业论坛合作,培育期刊品牌

期刊品牌建设以提高受众对期刊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为基础。心电行业的从业者相对集中,只要他们经常在网络上关注行业信息,我们就应该尝试引导他们点击本刊的图标链接。这并不意味着本刊的图标链接需要覆盖所有心电医学网站,根据alex排行和百度搜索风云榜,结合聚焦法则及期刊社的资源能力,本刊的图标链接只要能覆盖流量靠前的主流网站,即能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本刊以传播心电医学科技、引领行业创新发展为目标,帮助心电医务人员了解行业科技发展趋势,致力于心电信息的数字化传播,充分利用网络技术降低受众信息的获取成本。本刊调研并获取了心电医学科技专业的网络资源,通过分析,采取了与网络资源合作培育期刊品牌的策略。

1.与行业网站共同举办活动,搭建受众群体桥梁

期刊应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努力开展与网络“联姻”的合作模式和全新探索。一方面可建立并加强与行业内知名网站的联系,积极开展与行业内知名网站的业务往来,借助其行业影响力提升本刊的知名度。如本刊与行业内知名网站合作举办有奖征文活动,通过活动扩大本刊影响力,并尽可能多地把握优秀文章资源。另一方面,可通过与行业研究机构网站以及专业论坛的广泛合作,搭建与作者、读者、审稿专家沟通的桥梁,为创新合作模式提供新的思路和渠道,共同挖掘行业领域中的品牌效应。

互联网的信息高度分散于各个相关行业网站中,本刊积极与各大网站取得联系,达成战略联盟,让其在友情链接中加入本刊的图标链接,推广宣传期刊品牌。期刊在网络上建立品牌形象需要与受众长期交流互动,本刊以受众的需求为导向,尝试和联盟网站达成授权许可,允许本刊抓取网页信息用于转载。在信息渠道来源众多的互联网世界,小众期刊获取信息的速度并不占优势。如何利用网络平台与受众互动,建立基于品牌的信任是极其重要的。本刊与解放军301医院合作办刊,邀请业内一流的心电学科专家讲授新闻热点,给受众提供清晰明了的观点,让受众真正理解专业方向和行业变化,让本刊成为其科研工作中的有力助手,从而搭建起受众群体桥梁。

2.与行业论坛深入合作,拓宽优质稿源

每个行业在网络上都有从业人员互动社区,这是从业人员交流经验、分享知识、收获信息的重要聚集地。本刊在办刊实践中,积极与专业论坛合作,了解业内专家的研究特点和擅长领域,为杂志的约稿和审稿提供了重要资源。如本刊和“爱爱医论坛”一起举办宣传期刊的征稿活动及特约通讯员招募活动,为期刊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拓宽约稿渠道,本刊与国内规模最大的医药行业网络媒体“丁香园心血管论坛”联系,在其网站上举办征稿活动,并共同策划了首届丁香园“心电与临床征文大赛”,本刊和钟南山院士主编的SCI期刊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 (《胸部疾病杂志》)共同成为该大赛的合作期刊。这次活动的举办,对本刊的宣传起到了良好的作用;通过这次活动,有很多心血管领域的专家关注本刊,这有利于本刊获得更多优秀文稿。

3.与学会官方网站长期结盟,宣传期刊品牌

医学行业网站用户具有特定化的特点,一般为医学专业人士,用户黏度高。从年龄结构分析,中青年从业者所占比例超过80%,因此定期与这类网站共同举办活动,可以开发高质量的核心受众群,无形中还宣传了期刊品牌形象。本刊与河南省心电学诊疗中心保持合作,在其官方网站上多次宣传本刊。通过宣传,本刊发展了审稿专家及特约通讯员30多名,在提高期刊影响力的同时,也为期刊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 利用新型社会性媒介,深度挖掘期刊品牌

社交媒体是人们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微博、微信、博客、论坛、播客等。其显著的特点是允许用户自由交流、评价、讨论。本刊属于小受众群体传播媒介,存在发行量小、读者需求与学术科研文章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借助新型社会性媒介,扩大本刊传播范围。

第一,加入专业QQ群,通过与从业人员互动策划选题。本刊与全国规模最大的心电行业QQ交流群“中国心电QQ学习群”发起人陈有昌教授联系,申请入群,了解全国各地3000余位心电从业人员最关心的话题,以热点讨论的形式寄送调查问卷,回函率达到43%,为期刊的选题策划提供了数据支持。本刊及时在群内介绍、推广期刊,在与大家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到心电向量是心电从业人员学习的热点和难点,而同类期刊没有开设心电向量的栏目。因此,本刊开设了“心电向量系列讲座讲义”专栏,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此举既提高了期刊的影响力,又增加了期刊的发行量。同时,本刊还加入了全国十几个省份的心电讨论组,增进了与全国各地专家作者的联系。

第二,通过专业名博了解学术前沿,主动约稿。博客拥有特定的目标受众群。本刊向新浪知名博主、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程中伟医生约稿,刊登了他撰写的“国外心电学研究最新进展”系列文章,介绍了国外心电学研究最新进展,提高了本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第三,注册微博账户,关注行业微博,了解行业动态。期刊学术信息被重视、被引用,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原创性。因此,本刊要不断提高创新与价值思维的能力,跟踪学术前沿的研究动态,通过QQ、微博、博客等交流平台广泛收集材料,及时捕捉有价值的第一手信息。一方面,深入研究同类期刊,创新求变,积极应对新形势;另一方面,正确认识自我,强化品牌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

第四,善用新媒体技术,打造期刊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CRM是企业的一项商业策略,它按照客户细分情况有效地组织企业资源,培养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行为,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并通过这些方式来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以及客户满意度。微信公众账号的出现给期刊以低成本建设CRM提供了机遇。微信本身不带有媒体属性,但凭借QQ和手机通讯录等关系网,通过朋友圈的熟人分享形式,其传播效率极高。相应的,曾经在微博平台中显得十分渺小的新媒体和自媒体,在微信平台里就会变得格外强大。微信CRM系统让小众期刊对受众行为进行量化分析成为可能。

第五,建设期刊网站,整合在线编辑出版。科技期刊自建网站是期刊数字化出版的重要一环,本刊积极参与数字化出版实践,建设期刊网站,采用开放存取(OA)出版方式,建立完善的在线投稿、审稿系统,并积极参与优先数字出版和学术不端文献检测。如本刊2013年第2期发表的一篇题为《起搏心电图合并心律失常分析》的文章,在期刊网站的下载量超过6000次。如此高的点击率引起编辑部的重视,说明这个研究方向的文章很受读者欢迎。经与编委会专家及相关专业人士探讨,本刊网站及时增设了“起搏器与起搏心电图”栏目,邀请行业内的专家撰写文章,聚焦复杂起搏心电图的分析与诊断、心脏再同步化起搏、起搏器的特殊功能、起搏心电图特征、起搏术后感染及其处理、起搏器随访等主题,引起良好反响,获得读者、编委和网民的广泛赞誉。

科技进步方兴未艾,数字浪潮风起云涌。作为科技期刊,如何运用现代网络传播技术,整合网络资源,紧密联系受众,以网络传播方式进行营销推广和服务,是时代赋予我们出版编辑人员的命题。本刊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积极探索与网络“联姻”的新型模式,以整合为手段,以创新为内容,以品牌建设为导向,以服务受众为目标,不断提高自身水平,满足科技工作者的需要。

[1]吴鸣谦,孙守增. 云出版时代科技期刊数字化的机遇与挑战[J]. 科技与出版,2013(8):102-104.

[2]向飒. 论文化大发展下期刊品牌策划新模式的构建[J]. 科技与出版,2012(8):42-44.

[3]冯丙奇. 社会性媒介内容传播过程基本特征分析[J]. 国际新闻界,2012(4):57-63.

[4]毛润政. 新媒体时代编辑角色转型探析[J]. 编辑之友,2013(8):92-94.

[5]高山冰. 融合自觉:新媒体时代的编辑生存语境研究[J]. 编辑之友,2013(4):81-83.

[6] 梁洁. 提高高校学报知名度的宣传策略[J]. 编辑学报,2013,25(2):153-155.

[7] 王炎龙,姚尧. 数字化视阈下科技期刊的转型发展[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3):558-560.

猜你喜欢
网络新媒体品牌建设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网络新媒体对高校审美教育的影响分析
网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
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
浅谈新媒体在电力企业品牌建设中的应用
“互联网+”时代电力企业品牌建设与维护
新常态下都匀毛尖品牌建设问题浅析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1:55:02
唯品会的品牌塑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