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海洋国土知识教育研究

2015-05-30 23:00燕飞
中国市场 2015年15期
关键词:军事理论教育

燕飞

[摘 要]军事理论课是高校国防教育的核心课程,海洋国土知识教学内容为战略环境学习内容之一,本文通过文献检索,以及对两所高职院校学生海洋国土知识认知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海洋国土知识教育现状,从大学生海洋国土知识缺失的原因、海洋国土知识的教育措施等方面探讨了海洋国土知识教育问题。

[关键词]军事理论;海洋国土;教育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5.122

军事理论课作为高校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堂形式。我们要充分利用军事理论课这一国防教育课堂形式,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进行多年的有益探索,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人服务,作为当代大学生,肩负起祖国的命运,承载着国家发展的希望,提高大学生海洋国土知识认知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同,加强大学生海洋国土知识教育也成为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课题。

1 大学生海洋国土知识认知现状

笔者于2014年11月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对青海省两所高职院校大一新生进行了一次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100%,调研对象涉及法律、侦查、治安、工管等两个学院的男女学生200人。调查结果基本能折射出高职大学生的海洋国土知识认知状况。结果显示,被调查者海洋国土知识明显不足。有80.6%的大学生认为自身海洋国土知识匮乏,10.8%的则认为一般,仅8.6%的被调查者认为掌握一定的海洋国土知识;有96.3%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对大学生加强海洋国土知识教育。总体来看被调查者对海洋国土知识缺乏了解。在海洋国土知识测试答题中,能全部答对20题的仅占1%,60.5%的学生不及格。大学生海洋国土知识水平不高,大都一知半解,例如,了解《联合国海洋公约》的只占10.1%,答题结果显示学生们在海洋地理、海洋资源、海洋经济、海洋法律等方面获得的教育普遍薄弱。本次调查尽管是一个小样本调查,但也能透射出一些基本信息,总体情况令人担忧。

2 大学生海洋意识缺失的原因

国土是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国民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场所,包括该国的领土、领海、领空和对近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具有开发其资源权利的区域;二是指这个地域范围内的全部资源。中国是世界上海岛最多的国家之一。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海国家最大可管辖以下六大海洋区域:港口、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据此规定,中国拥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海岸线总长32000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18000公里。在这片海域中,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就有6500多个,岛屿总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8%。有常住居民的岛屿460多个,人口近4000万。其中台湾、海南及港澳地区就有3000多万人。海洋国土是一国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所有管辖海域的总称,是全部国土的重要部分。其中内海、领海属于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1]。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海洋知识认知还比较薄弱,这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实施可持续的海洋发展战略十分不利。导致大学生海洋知识认知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传统观念的负面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龙山人就已经懂得了航海并进行了伟大的冒险航行。在大汶口——龙山文化遗址的发掘中,我们可以看到兽牙做的鱼钩、兽骨和兽角制成的鱼漂、陶制或石质的渔网坠、蚌壳磨成的箭镞和镰刀等。虽然中国古代海洋经济的初级形态产生很早,但发展缓慢。海洋经济没能够发展成為独立的经济成分而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据应有的地位,“沿海地区”也从未被视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区域,而是从属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各个不同的农业区[2]。这种重农轻商、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影响着人们,造成人们对海疆、海防、海运、海上贸易等海洋意识的缺乏,决定了中国人对土地的浓厚依恋和对海洋文化的淡漠态度[3]。

2.2 大学课堂相关教育的缺失

在大学课堂中,海洋教育所占的比重极低,教科书及畅销读物中涉及海洋的内容非常少,以海洋为主题的校园活动鲜见,更缺乏宣传海洋知识、普及海洋知识和海洋科技的机构,大学生不论从学校还是从社会都不能系统地了解海洋,致使相关知识浅薄。即使高校开设《军事理论》,但课海洋国土内容的教材编写极为匮乏,也严重地限制了海洋国土知识教育与研究的深入。这种教育的缺失已经形成了一种不良局面,据《中国青年报》进行的一项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中国青年蓝色国土意识”大型调查反映,只有30.5%的被调查者知道我国国土除陆地外,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能说出我国四大岛屿的被调查者仅占 27.8%,而对于我国的 8 个海上邻国几乎都对归属我国的岛礁或管辖领海提出过主权要求这一事实,仅有 0.6%的被调查者表示了解[4]。

2.3 捍卫海洋权益的法制建设和宣传的滞后

新中国建成后,中国关于涉外海洋法律制度的制定总体上处于滞后状况。我国直到 1992 年才以立法形式宣布《领海及毗连区法》,1996 年才公布部分领海基线,这样我国的领海及毗连区才有了国内法规定的轮廓。1996 年 5 月我国批准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宣布我国享有 200 海里专署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然而我国关于领海、专署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法律普及程度较低,对我国已经拥有的海洋权益内容一直缺乏应有的宣传教育,大多数人还不知道相关的法律内容。近些年来,关于海洋国际年、郑和下西洋 600 周年纪念、全国航海日等活动相继展开,为此全国各大报刊、电台多种媒体争相宣传,但过后海洋意识教育却不能够持久。其结果是广大民众很难形成一种系统、自觉和长久的海洋意识。青海地处内地,与沿海省份比较学生的海洋意识更是少得可怜。

3 高等院校加强对大学生海洋国土意识教育的措施

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他们各专业的教学对象毕业后将会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承担着建设祖国的任务,为满足他们在未来工作中对海洋知识的需求,高校各专业的教学必须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海洋意识。不仅在沿海高校,而且内地高校也要加大力度,使每一个大学生都认识到海洋事业的发展不仅仅是国家的事情,应该是“人人有责”的,自己有责任成为将来为海洋事业做贡献的一分子。针对此次问卷调查结果,笔者以《军事理论》课为例,紧紧围绕国防教育主线,要着重考虑课堂教学加强如下内容。

3.1 打好海洋国土知识基础

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主要载体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而经济发展的水平关乎于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海权就是“海洋空间活动的自由权”,是海洋和海外的经济发展权。对于海洋国家来说,谁拥有了海权,谁就拥有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在中国,其实质是未来的生存权,是国家最大的安全问题。海洋防卫是一个国家海上军事力量的体现,也是捍卫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保障。目前,海洋国家都把海洋视为国防的重点。以往“领海外即公海”,以海岸和领海为防卫对象的传统国防观已经过时了。新“海防”范围包括一国毗连区、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这些国家管辖区域,同时还包括海洋法所赋予的在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享有的正当利益和海洋权益。

通过课堂教育要使每个大学生认识到海洋权益、海洋防卫的重要性,使他们清楚国家的海洋安全、海洋防卫战略不仅仅是为了守卫陆地国土而把海洋作为国防的门户,同时还应把开发利用海洋自然资源和空间,发展国民经济作为重要目标。海洋开发也需要有安全的海上环境,以便维护海洋国土安全、保护海洋资源和保障海上航道畅通无阻。另外,海洋防卫力量的建设与海洋开发活动有着密切联系,二者应当协调发展,以获得经济和军事双重效益。

3.2 认识海洋国土权益遭受的侵犯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可划归我国管辖海域海洋国土面积大约在300万平方公里。但我国周边一些海洋国家,已无理提出了多达150多万平方公里主权要求,占可划归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约一半以上。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发生的严重侵犯中国海洋权益的事件达3000多起。①岛屿被侵占。在东海方面,日本试图以钓鱼岛为起点,与我国争夺东海部分海域。在南海方面,一些周边国家已陆续侵占了我国南沙群岛近40个岛礁。②海域被分割。我国周边一些国家先后发表声明,单方面宣布海洋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造成我国120万~150万平方公里海域成为争议区,占我国应管辖海域的50%;相当于陆地边界争议面积8~9倍。③资源遭掠夺。占领岛屿意在控制岛屿周围的海洋,控制海域意在夺取海底丰富的石油和矿产资源。据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负责人介绍,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周边国家已经在南沙海域钻井1000多口,发现含油气构造200余个和油气田180个,我国南沙海域每年有数以千万吨计的石油资源被掠走。此外我国的大量鱼类资源也遭到一些周边国家的掠夺,年捕捞量相当于我国的年渔业生产总量。

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义不容辞地负起唤醒国民特别是青年學生海洋意识的责任,促进青年学生自觉学习我国现阶段的军事战略,加快青年学生投身国防建设的步伐,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

3.3 直面海洋国土面临的安全形势

我国面临着复杂的战略环境,面临多元化的威胁和多方向的挑战。我国海上安全形势比较严峻,如中日之间在钓鱼岛与春晓油田、东海划界方面屡有争议,日本动用武装力量在中国专属经济区内打捞所谓可疑船只,菲律宾、越南等国侵占我国南沙岛礁,多次对我国渔船采取无理驱赶搜捕和抢掠。南海一些邻国持续、大规模地在与我国主权有争议地区引入外国势力与资本开采油气资源等。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既要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海上安全形势严峻,同时也要讲到在当今亚太地区经济飞速发展,我国周边各国都想从相互依赖的世界贸易中获取更大经济利益的前提下,保持该区域的和平与稳定是至关重要的。加强与区域内各国民间团体或官方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促进和平解决争端,慎用武力,是今后较长时期内解决海域争端的一个基本原则。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对大学生进行海洋国土知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适时的、刻不容缓的,通过对大学生系统的海洋国土知识教育,使学生认识海洋,了解海洋,为将来能自觉地投身海洋开发和国防建设打下坚实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1]倪健中.海洋中国[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

[2]杨国桢.海洋世纪与海洋史学[N].光明日报,2005-5-17.

[3]郭渊.晚清政府的海权意识与对南海诸岛的主权维护[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92.

[4]段桂霞.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海洋意识教育[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猜你喜欢
军事理论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慕课”背景下高校军事理论教学改革刍议
《吕氏春秋》的军事情报思想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微信公众平台设计与应用研究
关于高校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