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培英
教育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教育更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 活用教材,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服务。如:教学“乘法的结合律”时,让学生观察并计算得出:(4×3)×2=24、4×(3×2)=24,(4×3)×2=4×(3×2)。
这样几组算式后,请每一个学生换三个数,按同样的次序填写在(□×□)×□=□×(□×□)这个式子中,并验证等式都是成立的,待交流后让学生独立填空: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相乘,再与()相乘,它们的积不变,这就是乘法结合律,再要求学生自读教材加以印证。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性潜能可得到充分发掘。
2 改进教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现代创造教学观认为,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等实践活动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获得终身受用的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例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新知:
2.1圆的周长与直径什么有关系?
A、启发思考。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什么关系?(周长是边長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是否也与圆内的某条线段有关,也存在一定的倍数关系呢?
B、教具演示。用三个不同长度的线段为直径,分别画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并把三个圆同时滚动一周,得到三条线段的长分别就是这三个圆的周长。学生观察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
2.2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A、测量计算。每一位同学测量一个圆片的周长、直径,并计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然后请几位同学分别汇报出周长、直径以及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三个数据,教师依次填在黑板的表格里,接着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据,最后总结出每个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B、讨论交流。分组交流刚才的数据,并向全班同学总结汇报,得出所测量的圆片的周长又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C、引导学生概括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即: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以上教学,注重学生认知的思维过程,注意学生的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等形式,探索出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从而使学生较好地体会探求新知的方法,促进学生会学。
3 鼓励标新立异发展创新思维
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人之所以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依据学生喜欢标新立异、表现自我的心理特点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支持、鼓励学生思考问题时能打破常规不墨守陈规用于创新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预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大小全等的梯形课堂上启发学生根据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动手拼一拼看能不能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小组相互协作动手拼摆很快就可以发现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原梯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原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于是推导出公式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当我提出是否还有别的推导方法时其他小组立即说出了他们的方法用一个梯形沿中轴线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推导出计算公式还可以利用做平行线的方法把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也可以推导出公式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可见培养学生从各个角度去研究问题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探索兴趣而且发现了许多解题方法还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产生创造性见解。
又如当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我给学生留了这样一道习题“一根铁丝正好可以围成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如果用它围成长为6厘米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宽是多少”学生按一般思路分析列出(4×4-6×2)÷2;4×4÷2-6等算式然后我又引导学生找出长方形的长于宽和正方形的边长的关系于是有学生想出了“正方形两条边的和减去长方形的长就得到了长方形的宽4×2-6。”还有的学生想出了“长方形的长比正方形的边长多多少那么长方形的宽就比正方形的边长少多少4―(6―4)。”这两种思路摆脱了思维的保守状态体现了思维创造的美。
在解答问题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找不同的方法得到不同的解决结果从而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正如《学会生存》中所言“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学生能不满足已有的结论不相信唯一的解释只有这样才会有所发明有所创新。
总之,将“死”的教材用“活”起来,让活的学生更活起来,是我们教学的主旨,只有这样才能推进素质教育更深入地发展,使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得以切实有效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