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5-05-30 01:51王勇
俪人·教师版 2015年16期
关键词:弊端语感中学生

王勇

“书是不说话的老师”,“书是没有围墙的大学”。的确,读书能益智,读书能养性,阅读可以使人及时接受信息、获取知识,更可以体味人生、陶冶性情。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让人一生受益无穷。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对中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考核,已不仅仅局限于课本,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正确引导并帮助他们在拓宽读书视野中吸纳新知,提高能力,无疑是激活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可是,反观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实在令人堪忧,就总体而言,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基本上还处于随意、无序、低效的状态,存在着以下种种弊端。

弊端一、面对着现今格外活跃的、鱼龙混杂的图书市场,很多中学生缺乏鉴别与选择的能力,沉湎于某些格调不高的“言情”、“玄幻”或者是一些低俗搞笑的书籍,甚至于只看一些全是插图而文字很少的漫画小人书,象《蜡笔小新》、《破坏王》,有些学生不仅课外看,上课也看,这些毫无思想价值和艺术特色的书,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耽误了学生的学习,而且会将学生引向歧途。

弊端二、很多中学生读书不是为了丰富自己的头脑,纯粹是作为一种休闲,一种消遣,一种流行,一种谈资,从中不吸取养料,是一种无意识的读书,他们时而琼瑶,时而古龙。当韩寒热时,就读《三重门》,然而从中吸取的却不是韩寒老到的语言特色,普遍赞同的却是韩寒的不爱学习,讨厌学校,讨厌老师,为自己不爱学习找论据,这样的读书只能永远停留在肤浅平庸的层面上,不可能有大的收获,也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和达到新的境界。

弊端三、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面对着繁重的课业负担,有些学生无暇旁骛,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读课外书,另外不少家长在认识上也存在着误区,他们认为课外书与考试升学无关,读了只会浪费时间,因此尽管老师强调课外阅读很重要,能有效提高孩子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于孩子的发展有利,家长也不许孩子去读。

上述种种弊端的存在,使中学生不宜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大大影响了课外阅读的质量,课外阅读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语文学习的效果,而高质量的课外阅读则为学好语文提供了十分必要的条件,作为语文老师,有必要加强指导,采取积极的方法,克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种种弊端。

第一.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为提高某些家长和学生的认识,有必要强调语文课外阅读对激活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一、阅读可以增强语感。语感是听说读写的核心,我们的语文教育应该以积淀语感为目标,语感的优劣来自于读书的积累,书读多了,富有积蓄,“感觉”自然灵敏。语感敏锐的人,往往能直接、迅速地捕捉到文字信息的丰富内涵,还可以体味到“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诸多妙处,而课外阅读不拘形式,不受时间限制,不带太多的功利性,在放松状态下阅读,对阅读对象更易获得全面的认识与整体的领悟。基于此,教师应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欲望,有计划、有目的引导学生博览群书,积累语言材料,增强学生的语感,从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阅读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阅读是锻炼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智力的重要手段。聚精会神的阅读,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的思索、想象、判断和评价的过程,所以,有人称阅读是对原文的一种再创造,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想象余地与空间,更便于发挥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三、阅读可以提高写作水平。阅读面拓宽,视野自然开阔,既积累了写作素材,也学会了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对自然科学的理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可以说是最好的明证了。

由此可见,课外阅读不仅不会浪费时间,而大大有助于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成为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

第二. 课外阅读应围绕课内学习来拓展

课本之外的读物很精彩,课本之外的读物也很浩瀚,面对着茫茫书海,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合于自己读的书,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把课外阅读作为课内学习的延伸和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授课文的同时,应当有意识地延伸介绍该作家的其他作品,还可以比较性的介绍其他作家的相同题材的作品,鼓励学生课内学节选,学单篇,课外读全篇,读选集,甚至读整部名著。

例如:学了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这篇文章,钱文语言冷峻、尖刻,富于思辨和哲理,读来特别耐人寻味。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领略钱文的这一特色,教师不妨介绍钱钟书的著名长篇小说《围城》,开阔眼界,提高文学素养。在学习了《泼留希金》》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读世界名著《悭吝人》、《威尼斯商人》和《阿巴贡》,比一比这四部名著中的四个著名吝啬鬼有什么异同。这样的阅读方法既增强了阅读兴趣,又深化了学习内容。

第三. 指导学生看深层次的书籍

罗曼·罗兰说过:“与其花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专门读一些流行的浅层次的书,而且不深入研究 ,正如在凿一口口没有水的浅井,永远也喝不到甘甜的清泉,因此作为中学生必须把课余的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读高质量的有益的书籍上,中外古今名著自然不必细说,传记和科普读物也是中学生阅读不可缺少的内容。象《鲁迅传》、《我的父亲邓小平》、 《周恩来传》等,这些传记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十分有益的。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阅读一些科普文章,培养学生的科学头脑也十分重要。

第四. 引导学生看反映自己生活的书

中学生创作的书,符合中学生的心理,贴近中学生的生活,学生易感兴趣,象郁秀的《花季·雨季》、《太阳鸟》、刘冬阳的《雪球滚太阳》、颜畅的《走进北大》、张东旭的《我不骗你,我是天使》, 都是学生爱看的书,作为老师要正确引导,严格替他们把关,让他们读一些内容健康,格调向上的文章,这样不仅无害,而且同样可以提高文学水平。

第五. 介绍优秀报刊让学生阅读

教师在讲解课文的同时,还应当适时推荐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优秀期刊,推介报刊上的精粹时文,社会之窗,人生杂谈,历史故事等。报刊知识含量大,内容新,浏览报刊不仅可以了解新闻,还可以及时获得最新的信息与知识,象《读者》、《演讲与口才》、《世界博览》、《中学生》、《语文报》,都是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刊物,应常备手边。

第六. 选用合适的读书方法

教授一些读书的方法,来节省时间,提高读书效率,例如文学巨匠茅盾的三遍读书法:鸟瞰――精读――消化;毛泽东的四多读书法:多读,多写,多想,多记;苏东坡“八面受敌”读书法。在诸多方法中,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阅读习惯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边读书边总结读书方法。

第七. 为阅读创设“交流与共享”的条件

每一周或二周抽出一定的时间,举行一次阅读欣赏课,让学生自主选择读物,进行阅读,然后自主结合互相交流,传递思想,情感碰撞。或者进行演讲,或者参加征文,或办报刊,或写读书笔记,或举行美文朗诵会,或以名著为故事进行再创作。好文共享,收益多多。

综上所述,高质量的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评赏能力,借鉴能力。从根本上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

猜你喜欢
弊端语感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跟踪导练(四)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探讨微博在新闻传播中的弊端及改进方法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