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邦军 薛运强
【摘 要】 本文从国内外辅导员的角色特点入手,重点对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现状、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如何建设一支稳定、专业的辅导员队伍进行有益探索,希望有助于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2
一、国内外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分析
1、国外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基本特点
(1)完善的准入、晋升制度
国外学生事务工作者(以美国为例)必须具备相应的文化知识和行政管理能力,从事初级岗位的人员通常需要具备相应的硕士学位;若要取得中级层次的岗位,还要拥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与之相对应的的每个州至少有一所大学开办高等教育学生行政专业或学生事务管理的专业,并设有硕士、博士学位点,为高校学生事务工作培养专门人才。同时,高校学生事务工作人员可以成为终身岗位,可聘为副教授、教授。
(2)专业化、职业化突出
国外辅导员表现出高专业化和高职业化的特征,相关学生事务管理者,除了具有相关的学位外,还必须通过辅导员职业协会的职业考试。在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方向,从业者必须具有心理咨询、职业指导、学生事务实践等方面的硕士或博士学位,高级管理人员还必须具有丰富的学生事务管理经验和实践经验。
(3)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制度完善
美国的法律法规在世界上是最完善和健全的。同样,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除了有相对比较完备的法律的制约外,还有非常完善的行业规范的影响,许多工作只要按照现成的程序、步骤和规范去操作即可。如:《学生人事宣言》、《学生事务观》、《学生手册》、《学生组织手册》等等。对学生在校期间的一切事务和规定都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所有的学生权利、学生办事流程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可见国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制度相对完善。
2、国内高校辅导员的角色特点
(1)政治色彩浓厚,思想工作为主
1952年起,国家提出要在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员,主要工作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体实施者则是辅导员和班主任。由此可见,高校辅导员就要求较强的政治素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大学生樹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过渡性职业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将辅导员的发展主要有党政管理干部和业务教师两个方向。也就是说,辅导员的出路要么放弃所学专业,专心于学校党务或行政事务管理;要么离开所辅导的学生,潜心于专业教学与研究。这种制度造成辅导员定位为一种过渡性角色,缺乏职业归属感,造成队伍不稳定。
(3)专业背景多样,工作内容繁重
在我国,进入辅导员工作岗位的背景要求不高,除了教育学、心理学、思想政治方面以外,也有非对口专业的人才进入,如:机械类、艺术类、甚至于有兽医类。专业背景多样间接反映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多样化,“什么事都可干,什么事都要干”这是高校辅导员目前工作的主要情况,高校辅导员有如下形象比喻:“保姆”、“侦察员”、“灭火队员”、“管理员”、“服务员”、“传声筒”、“大班主任”、“办事员”……,可见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要承担许多非本职工作。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就国内外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对比发现,国外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已经相当成熟,我国目前高校辅导员从人员构成、专业化、职业化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经过课题组成员对贵州地区高校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调研情况,发现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队伍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辅导员人数较少,且人员构成欠妥
通过在贵州地区高职院校的调研统计,高职院校辅导员人数相对不足,没有按规定的比例(1:200)配置,整体构成存在三多三少,即刚毕业的大学生多有经验的年长的少,女性辅导员多男性辅导员少,兼职辅导员多专职辅导员少。此情况导致工作不能深入细致。没有辅导员数量上的保证,必将影响辅导员工作的质量,甚至不能正常开展工作。
2、繁重的事务性工作阻碍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重心应放在大学生全面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教育和提高上,然而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事务性工作过多,如:各种检查评比、奖勤贷补等工作,造成做学生思想工作、谈话的时间相对减少,各种工作的开展却缺少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不同需要的关心,更谈不上用新知识、新科技培养学生成才。
3、工作与待遇的反差影响着辅导员积极性的发挥
高职院校的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由于在职称和科研方面的成就,收入相对较高。而辅导员因工作性质和相关制度的约束,没有任何科研项目,也不能从事第二职业,收入相对较低;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繁重、工作强度和压力较大,而待遇相对偏低,造成辅导员心理失衡,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积极性的发挥。待遇、收入和职称方面的问题成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大障碍。
4、辅导员的理论水平、业务技能不高
由于事务性工作过多,辅导员将不自觉地放松政治理论的学习,面对大学生对新知识、新科技强烈的学习愿望,由于自身对新知识、新科技学习的不够,缺乏有力的引导,使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的影响力、说服力、凝聚力受到削弱。
5、职责和制度的不完善,影响着思想政治工作的广度与深度
当前高职院校对辅导员的评价导向在于“无事就是功,有事全否定”,形成了只要学生不出乱子,就是做好了工作;反之出了乱子,即使你辛辛苦苦,很有创新也是白干的局面。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一直沿用“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法,即抓干部和关注犯过错误的学生,对于中间大多数同学辅导员辅导的机会很少,此职责和制度的不完善严重阻碍了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三、如何在高职院校建设一支稳定、专业的辅导员队伍
2005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可见,辅导员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新时期大学生成长成才,新形势下建设一支稳定、专业的辅导员队伍十分必要:
1、完善制度、法规,保障辅导员队伍建设良性发展
培养和造就一支专业的、稳定的辅导员队伍要以完善的制度和法规为保障。首先,要建立相应的辅导员队伍选拔、任用、职称、晋升等方面的制度,使辅导员队伍建设有章可循。其次,在保持辅导员队伍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促进辅导员队伍的人员分流,通过辅导员的人才合理流动达到辅导员队伍人员的整体优化。同时,通过必要的政策扶持,包括:培训、进修、外出调研、岗位补贴、晋职晋升、住房分配等,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辅导员队伍,使辅导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2、实施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推进辅导员工作规范化
高职院校辅导员事务性工作的繁重,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的深入开展,通过明确辅导员和相关人员的职责范围。充分发挥辅导员在思想引导、发展辅导、生活指导和组织管理方面的作用,使辅导员工作职责不断清晰,辅导员的工作不断规范化、职业化。
3、以专业化和职业化为契机,推进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科学发展
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辅导员的建设,专业化和职业化是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专业化应从以下三方面做起:一是在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开办培养高水平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辅导员专业,加强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二是加强辅导员工作人员专业化理论和实践的培养,掌握辅导员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树立专业意识,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加强专业的继续学习和培训;三是对现在的辅导员进行专业化培训,通过必要的认证来在到辅导员工作的实际需求。
不断推进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一是从事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人员应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并达到职业的基本要求;二是逐步建立辅导员工作的进入、考核、晋级、淘汰等机制,使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成为一种职业,保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三是应规范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方向,完善辅导员职业标准,定期对辅导员进行的考核和淘汰。
4、加强辅导员开展科学研究,加快学生工作学科建设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社会逐步迈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网络信息化的不断渗入,使高校辅导员面临着诸多挑战,辅导员只有成为高级专业的队伍,才能成功應对这些挑战。为此,鼓励辅导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加快学生工作学科建设变得十分必要。在国内高校设立学生工作专业,系统、严格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教育是培养专业化辅导员的有效途径,同时,在高校建立相应的学科点,鼓励辅导员对辅导员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展开科学研究,以促进辅导员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为实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新形势下,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就要切实重视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激发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总之,建设一支稳定、专业的辅导员队伍,是高职院校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冯刚.《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理论与实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王罗清.《高进优出严格管理——关于加强新时期高校学生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0,(2).
[3]韩静.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刍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2).
[4]陈武.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1(15).
[5]宋建军,杨林.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10(9).
[6]陈娟.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体系的建立[j].学理论,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