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学校德育之道

2015-05-30 10:48李伟言
求知导刊 2015年15期
关键词:情态支柱规范

李伟言

人在无意识时接受教育的效果比有意识接受的还要好,真正有力量的改变都是不知不觉悄然进行的。所以懂教育的人善于隐蔽教育意图,真正的教育乃教化。就德育而言,目前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格局过小,做得过于直接,就德育论德育,把管理、说教、奖惩本身看作是德育。德育的大厦应该建立在稳定结实的基础之上,循道而行,所谓道,体现在学校德育的四个支柱上。

1.支柱一,以自然建设陶冶性情

没有好的生命情态,道德很难得到发展。在阴暗促狭的心理之下,人更易做出反道德反社会的行为。自然环境有助于提升生命情态,所以学校需要建设好自然环境这项隐性课程。校园一定要有草木,春季鲜花绽放,夏天浓荫蔽日,秋有落叶缤纷,冬见雪压枝条,每间教室最好也有绿色点缀其中。道理很简单,美的自然可以陶冶人,让精神变得明亮,心境变得柔和。所谓环境育人,绝不仅是人文环境,还包括自然环境。一个感觉到学校吸引力的孩子,德行是不会太差的,而像小混混一样痞里痞气惯于伤害的孩子,往往是对学校感到极端厌恶的。自然环境是增进学校吸引力的重要元素,这种建设不难做到,在学校里却常常被忽视。笔者每次路过中小学校都忍不住往校园里一望,却常常失望,有的连一棵树都没有,只有围栏加塑胶操场。在如此枯索的校园,学生的生命情态肯定会受影响。没有好的生命情态,谈道德就失去了依托。

2.支柱二,以课堂教学启蒙心智

说到德育,老师们习惯用“抓”这个词来形容。道德并不止于文明礼仪行为,也不光指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它更指一个人内心的仁慈、正义感、是非观念、责任感等内容。这些品质的获得,需要一个人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等深层价值观念奠基,这就需要将学生的道德成长奠基于广博的文化教养之上。培育文化教养,不是通过单纯道德知识的传递能够实现的。在范围上所涉甚广,包含自我、社会、人生、自然、公共生活、权利、自由、责任、民主等多个范畴。在方式上,不能仅停留于让学生“知道”,还要帮助他们理解、体验和感悟,这是一个文化含蕴的过程,是“学”与“养”两种教育实践活动的统一。我们不能为了德育而德育,而是需要暂时悬置“德育”,通过进入广阔的知识领域,帮助学生打开心智,让他们的头脑不再闭锁,眼界不再狭小,精神不再贫乏,具有清明的理智和健康的情感、道德。

3.支柱三,以班级管理促成道德践履

班级是学生道德实践的平台,其中有两项要素需要把握:班级委员会和班级规范。受民主思潮的影响,很多人倾向于否定教师任命,全盘肯定轮换制和选举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气质和性情,总有一些学生对这些角色不感兴趣,所以不照顾到个性差异的机械轮换制,实际上也具有专权的性质。而一味地诉诸全班投票选举也有弊端,当班级风气不正、学生对选举的意义认识不清或班级刚形成同学之间缺乏相互了解的时候,选举不一定会带来预期的效果。班委会组建的原则一是让更多学生有体验班级委员角色的机会;二是自愿,于是民主选举和教师任命都能成为可行的方式。班级规范是帮助学生达成理性自主、培养学生从他律到自律的途径,而非为了管住学生,管住只是获得了表面的秩序,并不重视学生规则意识、守规能力的真正习得。规范的制定是基于共同生活的需要,而不是教育者自身的价值偏好,数量不宜太多,主要针对那些给共同生活带来破坏性的行为,规范应密集,束缚太多,会抑制个体身心舒展。在班级规范的执行上,对规范的遵守不是借助于外在的高压和强制,而是诉诸个体理性的培育,通过阐释、对话、推理等各种方式帮助个体认识规范背后的价值意蕴。

4.支柱四,以教育性交往涵化人格

教育即交往。这里的核心要素一是教育者对儿童的尊重和喜爱,二是成年人和儿童相处时所表现出的“教育的意向性”,这两点范梅南在《教学机智》一书中都有过深刻的阐释。范梅南认为教育学始终是与区分什么对儿童好、什么对儿童不好的分辨力有关的。教育学仅仅指这样类型的有意向性的活动和交互作用:成人和儿童参与其中,指向儿童积极生存和成长,心向着孩子,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才是一种教育关系。它始终具有一种积极的教育品质,这是我们探讨德育最起码的前提,或者说,它本身就是一种德育的方式。但现实中种种做法恰好是在挑战这个前提,瓦解着师生之间本应具有的教育关系。笔者曾看过一篇题为《捍卫师生的如厕权》的文章,连上厕所都需要呼吁和捍卫了,可见教育人性化的缺失已到何种地步。学校耗费人力物力来抓“德育工作”,与此同时却做着不道德的教育,这真是相当病态的现象。

德育有道有术,道之不存,无论怎样求术都是枉然。它不是一个领域的概念,而是功能概念,认知上可以分开谈,但实际上无法和整体教育分开。欲得其中,必求其上,德育立身要高,眼界要宽,否则花再大的力气也于事无补。要借鉴无为思想,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妄为,不妄为才能有所作为。太追求有形的东西,无形的风神就会枯干,然后就开始恶性循环,越是缺失了后者,越追求前者。因为缺失久了,我们连想象力也枯竭了。我们始终需要牢记的是,德育有道有术,道之不存,无论怎样求术都是枉然。

猜你喜欢
情态支柱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国电数字物资的三大支柱
建一座带支柱的房子
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