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雯娟
摘 要:“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联动共建”是师生党支部加强自身建设,履行党的使命的有效的平台。在组织设置方式上,兼顾师生各自的特点;在共建的内容上,兼顾党支部工作目标和“教与学”的结合;在共建的形式上,突出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动性。但在其发展初期仍存在师生党员参与的积极度不高、活动经费不足、宣传意识欠缺、缺乏评价机制等问题。在其未来的发展中应明确党支部共建的目标和基础、赢得共建党支部上级党组织的支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共建机制、重视网络载体建设,拓宽师生支部共建的新平台,从而使得支部联动共建全面推动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实现师生同进步、共发展。
关键字: 高校基层党建 联动共建 教工党支部 学生党支部
中图分类号: 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c)-0034-02
高校基层党支部有利于党在高校开展各项工作,并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高校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联动共建”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一种创新模式,是联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机纽带,是实现师生同进步与共发展的优良举措。
1 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联动共建的概念界定
所谓支部共建,主要是指两个或多个党支部按照共同的约定,结为互帮互建对象,并联合开展有关教育管理活动,从而形成两者的工作互动和资源共享,并不断促进两者共同提高的党建工作举措。而高校师生支部联动共建是指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按照相关约定,结为互帮互助的对象,通过跨越支部联合开展各类党员教育管理活动,从而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工作互动与资源共享,不断促进各支部建设水平共同提高的一项创新性党建工作举措。
2 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联动共建的形式与途径
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大多是以专业为基础,专业相同或相近的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一起成立党支部或是分别成立专业内的小支部。笔者所在的学院,乐山师范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也参考这种组织建设的方式,并创造性地建立系别、年级、班级小支部与专业大支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支部共建,其主要的形式和途径如下。
(1)在组织方式上,教工党支部按照不同系别各自的教研室建制,而学生党支部则根据不同专业内学生党员的总体情况以年级或班级建制。在各自支部独立运行的基础上,同一个系的师生党员又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独立的较大的党支部。小支部与大支部之间既相互独立,又需要协调合作。师生党支部联动共建,其实质则融合了学生党支部天然的活跃性与教工党支部固有的稳定性。通过二者创造性地统一,师生有了交流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合作共赢的精神,同时又进一步增强了我院基层党支部的工作活力。
(2)在共建的任务及内容上,共建支部与支部成员着力于以党的组织建设带动教学实践及改革工作,促进师生党员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全面发展。在学科发展规划、优良学风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学生学习意见等问题上,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与沟通。同时支部联动共建活动常常邀请离退休老教师、非党员教师与以及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其中,加大了党支部活动的影响力,增强了支部的党员教育工作的实效,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激荡思维,倾听不同声音的平台。
(3)在共建的形式与方法上,师生党支部聯动共建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兼顾教师的主导性,并强调二者之间的互动性。在形式上主要以师生座谈会、知识竞赛、观赏教育电影、专项辅导助学、开设学生党建之窗等形式为主。其中知识竞赛和观赏教育电影是通过组织教师支部与学生支部共同参与其中使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知识竞赛中,教师所代表的不再是以往课堂里的主导角色,而是与学生党员一起作为一个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并通过答题方式来检验其学习成效的普通党组织中的一分子。学生与老师同堂竞技,教师党员为了树立榜样会非常认真学习知识竞赛的资料,而学生党员在这难得的与老师一同竞赛的机会中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与比赛中。观赏教育电影比空洞地学习文件资料要有趣,且更为学生党员所接受。在教育电影结束后,每个人都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畅谈自己的感受,在这个观赏、分享与聆听的过程中,教育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专项辅导助学是指由特定的教师党员较为专业地指导学生党员的职业发展规划。如对于立志考研的学生党员,为其安排特定的专业辅导教师对其在专业课学习上进行帮助,及时掌握其在备考过程中的思想动态,发现其在备考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一定的报名指导,定期传授专业课前沿问题的解读等。学生党建之窗则是我校组织部在面临网络时代对党建工作的更高要求下,积极搭建的党建工作网络平台,该平台主要以教师党员及学生党员骨干为主体,通过及时报道各基层党支部的党建动态,鼓励各支部成员积极投稿,吸引师生借助这个网络平台进行更加自由的表达。
3 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联动共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联动共建的设想非常好,但在其发展初期,仍存在许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如师生党员参与的积极度不高,支部联动共建活动经费不足等,具体来说,有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3.1 师生党员参与的积极度不高,支部负责人缺乏整合意识
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支部共建活动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搭建了交流沟通的平台,但许多支部长期以来习惯仅仅以共同学习党内文件或者是开展刻板的师生党员的座谈会等简易的形式开展活动,导致师生党员普遍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支部组织生活的质量也不太理想。另外,支部负责人缺乏整合意识,忽视了支部联动共建的目标与意义,使得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融合程度低,不利于教工党员与学生党员的交流与发展,直接影响到我院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成效。
3.2 支部联动共建活动经费不足,缺乏宣传力度
支部共建活动流于形式一方面是由于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中党员自身缺乏对活动的积极性,将活动过于简化,另一方面也在于缺乏上级党组织在支部共建活动经费上的支持。由于缺乏经费的支持,活动组织者会将许多有意义的活动排除在外,尽量选取简单且操作性强的活动而忽视了活动的实效。另外,支部联动共建活动的宣传也非常重要,但往往由于这是两个支部之间合作进行的活动,双方可能会缺乏共同宣传的意识。
3.3 支部联动共建缺乏评价机制,共建缺乏可持续性
在学生党员及教师党员的教育管理中,评价机制就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我院缺乏许多完整有效的评价机制,因此对于支部联动共建的成效也难以评估,这在无形中使得联动共建的支部缺乏推陈出新的动力,认为只要做好基础工作,简单地交流学习就算完成了组织分配的任务。这无疑降低了师生党支部联动共建的规范性和长效性。
4 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联动共建发展建议
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联动共建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有益尝试,在面临一些难以攻克的问题的前提下,要想党支部联动共建模式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效力,必须加强探索师生党支部联动共建的长效机制,目前至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1 明确支部联动共建目标,重视共建支部领导核心
支部联动共建旨在推进高校党建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党建水平,保证高效党员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其中支部的领导核心支部书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支部活动的主要组织者,支部书记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支部工作的思路以及支部工作建设的水平。支委会是支部活动和支部工作的“大脑”,肩负着为支部出谋划策以及组织协调支部内各相关事宜的任务,因此,要想支部共建工作取得实效,首先必须选好支部书记、配好支委班子。在支部联动共建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支部的领导核心,尽可能地把具有良好政治素养,并热心共建工作,富有实干精神与创造力的党员推选为共建支部的负责人,使得共建支部具有行动力。
4.2 赢得上级党组织的支持,精心策划共建活动
师生党支部联动共建需要支部成员积极响应,也离不开上级党组织及时的支持与肯定,既包括经费支持,也包括激励机制。上级党组织应切实加强对联动共建党支部的政治领导和工作支持,及时为其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另外在理论与实践等方面适时对其进行指导。联动共建支部在上级党组织的有力支持下一定要注重活动的吸引力,争取每次共建活动能够得到多数党员的支热情参与,关切支部普通党员的需求,积极探寻有效地活动载体,同时注重共建活动的宣传,使联动共建的成果为更多基层党组织所用,定期开展支部联动共建活动,营造出积极参与联动共建的氛围,进一步强化支部间联动共建的理念。
4.3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共建机制,增强支部共建工作的保障与激励
上级党组织应建立一套可持续发展的联动共建的工作机制,以保证联动共建工作能够持续地顺利开展。支部联动共建是基层党建的新探索,缺乏可以借鉴的经验。因此必须注重联动共建支部的信息反馈,在支部联动共建中既要有工作传承,又要注重工作创新。在共建支部内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力求保证联动共建工作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上级党组织应作为评价的第三方敦促联动共建支部及时总结支部共建经验,对于联动共建支部在共建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应给予适当的支持与鼓励;对于共建支部在共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加以指导,总结其经验教训。在基层党组织的层面上推广支部共建的有益做法,提升党的基层组织的发展水平。
4.4 重视网络载体建设,拓宽师生支部共建的新平台
教工黨支部与学生党支部联动共建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创网上党建的新思路,健全完善网上党建体系,通过以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基础,进一步完善我校学生党建之窗网络平台的建设,设立留言板,同时建立支部联动共建的微博、微信群组以及QQ群组,建立即时反馈、畅所欲言的信息传播与信息反馈平台,实现联动共建信息的及时推送和有效宣传,为师生党员之间的及各支部之间的交流与信息传递、相互学习提供了一个快捷有效并且优质的平台。从而使得师生党支部之间有了民主交流、顺畅沟通的机会,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萍,万年青.创“强基”新模式支部共建促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3):36-37.
[2] 易晖,王海林,林佩云.高校师生党支部共建的探索与思考[J].科技信息2011(24):431-432.
[3] 张志娟,张建平.学生党支部与离退休党支部共建机制探究[J].北京教育(德教).2011(10):51-53.
[4] 何蕴华,谭启亮,宋著立.开展师生支部共建创新党建工作新途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
[5] 杨一.创新师生党支部共建方式方法要发挥新媒体的作用[J].中国职工教育,2003(6):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