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李竹竹(1990.04-),女,河南人,硕士,贵州财经大学,主要研究区域旅游规划与管理,旅游可持续发展等。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在当前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试点的大背景下,不同区域及地方对如何建设国家公园体制还没有形成明确的发展模式,且针对具体地区建设国家公园的定性、定量研究不足这一现实问题为出发点,以实现研究方法创新及结论的实用性为目的。通过对国家公园建设的现状、优势进行概述,综合运用文献收集与实地调研等基础研究方法,揭示其是如何根据本国的国情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国家公园模式,以期提出适合中国国情和贵州省情的国家公园模式创新。
关键词:国家公园体制;对比研究;模式创新
引言
自1872年美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以来,目前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了近1万座国家公园,建设国家公园已发展成为世界潮流。我国大陆在2013年首次明确提出要“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在国务院文件中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了贵州旅游业的战略定位,站在对贵州资源禀赋的高度提炼基础上,“国家公园省”的战略定位应运而生。本文在深入剖析了国家公园的内涵和本质的基础上,参考对比国内外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建立国家公园方面做出的实践探索,并深入分析国内外国家公园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贵州省的实际省情,提出贵州省建设国家公园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把建设国家公园模式提升为生态资源富足的欠发达地区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绿色发展战略。
1.研究综述
国际上的国家公园因为国情不同而有多种体制模式,由于建设国家公园时间上的差异性,各国学者介入国家公园模式研究程度及方向也不尽相同。总体而言,国外国家公园研究相对成熟,其研究已经跳出模式对比及创新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以下三个方面:国家公园客体研究、国家公园规划研究、利益相关者研究。而国内到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者才开始关注国家公园,由于我国特殊的政体及国情,不能直接仿制或简单借鉴外国成熟的经验,因此在我国国家公园的模式研究较多,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对国家公园体系及管理模式的简单梳理及对比,研究成果多以介绍国外建设公园体制经验及对我国借鉴作用。
2.国家公园建设现状
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发展起步较晚,在20世纪50年代引进美国国家公园建设的理念而设立的自然保护区就是一类极具特色的国家公园。随后,逐步建设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矿山公园和国家水利风景区等多种类型的保护地。
3. 贵州省国家公园模式创新研究
3.1贵州省国家公园建设的优势
国家公园建设基本条件标准规定,国家公园内应具备资源的国家代表性,拥有具有国家或国际意义的核心资源。应该符合以下至少一项:
(1)具有全球或全国同类型自然景观或生物地理区中有典型代表性的区域;(2)具有高度原始性的完整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位于全国前列,或者是某个特殊物种的集中分布区域;(3)具有全球或全国意义的地质地貌景观,代表地质演化过程的地质构造形迹、或具有重要地位、保存完好的古生物遗迹的区域;(4)具有全球或全国的重要历史纪念意义,或区域生态文明特征鲜明,能很好的展示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与发展的例证,具有重大科研、教育价值的生态文明资源集中的区域。
贵州省不仅拥有具重要历史纪念意义的红色旅游景点—遵义会议会址,还是少数名族聚集度较高、保存民俗民风较为原始完整的分布区域,更有独具特色、被录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喀斯特地质地貌景观—赤水丹霞等。
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完全符合建设国家公园的基本条件标准,在贵州省建设国家公园的政策将得到很好的实施,将贵州打造成为“国家公园省”的前景一片大好,贵州省的国家公园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贵州省的旅游业也会因此而蓬勃发展,旅游经济将走向繁荣。贵州省旅游资源会得到最合理充分的利用和调整,最大程度的被保护起来。
3.2贵州省建设国家公园体制模式创新内容
3.2.1管理模式创新
(1)国家公园的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①全社会缺乏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意识,且相关法律法规和协调机制相对落后。贵州省由于管理部门和人员的不重视,以及相关人员缺乏保护环境意识,导致破坏生态环境情况屡屡发生。贵州省从1999年以来,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对全省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改革,通过5年多改革和实践,新的管理体制基本建立。尽管如此,也没有解决主要问题,改革带来的政府对旅游景区的双重管理目标冲突、行业监管乏力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面对体制下出现旅游景区的市场失灵,矫正市场失灵的特许经营制迟迟没有出台,对旅游景区开发利用行为带来的外部不经济1也存在制度缺陷,加剧了旅游景区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冲突和矛盾。 另外,保护区责权分离,职责不清,国家投入不足且忽略了地区间的差异。
(2)公园管理模式创新
①构建以生态文明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坚持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宗旨是加强自然保护,应将国家公园作为自然保护体系和生态文明体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是保存保护较大的区域任由自然演替的完整生态系统,发挥其生态系统的自然功能和生态衍生功能。贵州省应坚持把“生态保护”作为建设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把旅游、休闲等功能作为附带功能,构建以生态文明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②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在法律法规方面,贵州省应当积极配合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开展中国保护区管理体制的系统评估,推动相关区域依法界定包括国家公园在内的各种类型的保护区的管理体制、管理办法、资金机制、监测、监督和评估机制,并积极推动跨部门公众参与的社会立法,从法律法规上理顺整个保护区体系的管理体制。另外,创新管理体制,解决多头管理现象、需要建立相应资金运行机制。
3.2.2运营模式创新
①国家公园的运营现状及存在问题。当前从我国目前已有的试点出发,可以看到社区、保护和利用三者未形成共同利益体,主要是由于直接经营者不同程度忽视甚至排挤保护者和当地社区的利益,在一定程度挫伤了保护者和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应尽快建立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的互补性和协调机制。
(2)公园运营模式创新
①明确公园公共特性,实行特许经营。首先应充分体现公益性,打破控制门票经济,改变自然保护区管理者又是经营者的尴尬局面;其次实行特许经营,包括风景资源有偿使用。保证政府补贴到位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地开展生态旅游、科学研究和生态教育等活动,以此促进保护地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资产权属上,坚持国家公园的公产属性,将其作为全民财产进行管理和使用,以保证全民利益优先、长远利益优先,进管理和经营分离,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主要负责资源保护和公共服务等,公园内盈利性商业服务等通过特许经营方式进行招标。
②完善利益分配模式,建立补偿机制。各部门密切协作,积极探索,合力推进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加大补偿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开展补偿试点。探索重点区域综合性生态补偿办法,建立了国家公园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并积极探索建立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拓宽相关补偿领域。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相关试点 加强监测和监督考核。进一步明确受益者和保护者的权责,积极开展多元化补偿方式探索和试点工作。(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工商学院)
贵州财经大学2014年度在校学生科研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陈耀华,黄丹.论国家公园的公益性、国家主导性和科学性.地理科学.2014
[2]杨锐.借鉴美国国家公园经验探索自然文化遗产管理之路[J].科学中国人,2000(6):28-31.
[3]郑敏.美国国家公园的困扰与保护行动[J].环境研究,2008(10):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