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与国际贸易关系探析

2015-05-30 00:53:14陈曙
2015年17期

作者简介:陈曙(1980-),男,汉,江苏人,国际商务经理,硕士研究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方向:国际融资。

摘要:国际贸易融资,即是指在各国对外贸易进程中,各类金融性机构对有需求的贸易参与方提供的一种方便的金融融通服务方式。我国随着世界性经济发展逐步实现一体化、金融化及市场化的发展模式,从中受益匪浅,据国际商会以往测算显示,全球性贸易额约有八、九成需要国际贸易金融的支持,因此,各国政府不遗余力的发展外贸经济,必然少不了国际融资的相关帮助。故本文基于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与国际贸易发展这一视角出发,先进行简单理论概述,再结合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现状及存在症结进行剖析,最终得出两者发展中的关系,并就不足之处提出相应优化举措。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国际贸易关系;贸易融资干预

中国过去几十年经济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对外贸易,尤其离不开近些年出口贸易高速增长的有效拉动。在金融较为发达的国家中,实际贸易融资性收入能够占银行总体收入的40%以上,因此,这些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带动了国家结算与贸易融资的新发展及新创新。正是随着国际经济贸易形势发展如火如荼的趋势,要求贸易的保障性应更为高效,经济及安全,这也就同时催生了国际性贸易融资的不断革新。

现在的贸易融资方式已经从基础票据贴现等传统融资服务,逐步推陈出新,发展为保理、结构性贸易融资等新型融资手段,因此,我国在此时应积极研究国际贸易中的现存不足,并查因纠偏,积极利用我国现有国际市场地位及国际间普遍流行的贸易融资,为国家国际性发展提供动力,并最终实现我国经济、政治的富强与发展。

一、 国际贸易融资的相关理论概述

(一)国际贸易融资模式的涵义

国际贸易融资是建立在国际间进出口贸易的基础上的一种收益率高、利润丰厚的现代银行发展的一种趋势,它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效益:一方面,它能够有效的解决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的资金缺口问题;另一方面,其可以促进参与国GDP的持续增长以改变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现状,而且它还可以实现通过国际信贷机构来带动国内国民经济产业性升级转化的战略意义。

实际上,国际贸易融资与国际贸易发展关系紧密相连,国际贸易融资能通过银行对其参与方提供各项资金融通便利,其按照不同划分方式,可分为短期、中长期;对出口商和进口商的贸易融资;亦或是来自银行的商贸融资或来自政策性银行的财政性统筹预算融资等等。然而,无论是提供哪种国际贸易融资,其都是为了各国的国际贸易而服务;相反,国际贸易的发展壮大也会带动国际贸易融资的变更革新,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浑然一体,以实现彼此间的共同持续发展。

(二)现行普遍适用的融资方式

现在,国际上普遍存在的贸易融资方式主要有一下几种:

1.出口押汇:可细分为出口信用证押汇及其出口托收押汇两种形式。

2.票据贴现:其是企业间进行正常贸易结算的主要方式。

3.打包放款:其是将信用证进行抵押,用以为采购或生产商提供的一种装船前的资金融通方式。

4.福费廷:是在远期信用证下,无追索权的买断经承兑的未到期债权的一种应外贸企业需求而产生的新型融资业务。

5.国际保理:它是一种将融资、结算、财管及信用担保融于一身的新型融资结算方式。

6.结构性贸易融资:是指银行针对企业在对外商贸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现实及隐形问题而具体打造的、方便实用的个性化融资方式。

7.供应链融资:它将整个企业贸易中所涉及的核心企业及上下游公司有机的视为一体,对整个供应链中的资金流、物流等进行配套服务的一项融资模式。

针对上述概念叙述,可以发现要想更好的实现综合性、全面化的贸易自由,使国家处于全球贸易体系的核心,实现国际贸易与国际贸易融资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势必要考虑国际贸易融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及其各国实际发展的现实国情,将金融的发展方向逐步定位于降低风险、储蓄动员、加强监督,以最终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并为企业的进步与国际间贸易的发展提供更为经济,更为便利的有效支持。

二、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贸易及国际贸易融资现状呈现以下几点特征:

(一)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现状

1.规模实现逐步扩大化。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近几年国家贸易规模年均增幅达20%左右,且在全球货物流通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2.贸易逐渐实现平衡化。近年来,我国着力促进对外贸易向基本实现平衡化转变,并切实提升了在对外贸易发展寻求质量及效益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规模扩大化的发展战略。

3.贸易方式实现适应性。我国将贸易方式中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作为适应国际间贸易模式的主要革新方向,且取得了显著成效。

4.商品结构实现优质化。我国当下的商品结构已由传统初级型商品向工业化产成品模式转变,这一点弥补了全球经济贸易中出口多但获利少的传统不足。

(二)国际贸易融资在我国的发展

中国贸易机构大致分为两类,即商业性贸易机构和政策性贸易机构两个方向。具体的,商业性贸易机构分为中资商业银行和外资商业银行两大板块,而政策性贸易机构具体分为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及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三大主体。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发展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而实现整体规模扩大化及政策性贸易融资发挥作用扩大化两大新方向。政策性贸易融资较商业贸易融资更具有宏观性和政策导向性,其能够为企业的国际贸易发展提供更有针对性、更稳定的资金支持,通过实现政策性贸易融资的深层次发展,不但能够实现改善行业结构、促进国内企业良性竞争的循环模式,还能进一步促进中国整体经济的全面、可持续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它是在我国国际贸易及融资模式发展逐步规模化、扩大化之后的必经之路,是我国发展国际贸易融资模式的主要组成。

三、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现存不足

我国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经过多年认真的研究国外先进国家的融资发展方向及结合国家实际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已经在贸易信贷、出口信用保险及其担保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毕竟由于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尚晚且国际贸易融资也起步较晚,目前,在国际贸易融资的实际发展进程中,仍现存一些不足之处,其主要表现为:

(一)融资方式依旧单一化

随着国际贸易在贸易规模及贸易方式上逐步向扩大化及复杂化方向转变,贸易融资方式也应适时而动,日益繁杂。但我国较国际上的发达国家相比,贸易方式略显单一化。

现阶段,我国仍主要以传统、简单的方式为主导,结算方式仍建立在信用证方式上,融资品种稍显单一,因此,其功能发挥也稍显欠缺与不足。这种现状与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实际地位不相匹配,也与全球生产网络分工中的重要地位存在不相适应性。

(二)资金供给后劲不足

国际贸易融资中,商业性融资机构因融资期限短、融资金额小等而具有盈利高、回收快的经济特点,而政策性贸易机构常出于国家整体综合利益出发,重点扶持资金需求较大的货物出口,例如:大型机电产品及国家新开发的高新技术产品等。但从目前的资金来源渠道,即国家财政拨款和国家集体发行债券两种形式看,资金实力并不是很强。

正因资金量供给与我国国内外贸企业贸易融资需求量存在较大的矛盾及冲突,因此,只有加大力度实现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才能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源动力。

(三)中、小、微利企业融资难

中、小、微利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国际竞争力严重不足,所以,为了实现企业规模扩大化,往往会采用赊销或商业折扣、现金折扣等具体方式给予对方经济让步,而正是这些让步,使得上述企业更需要资金支持。

但由于中、小、微利企业在风险意识、管控水平及信息掌握程度等方面存在与世界水平的不协调性,反过来更加制约了上述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地位,进而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融资难度。

四、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与国际贸易关系及优化举措

我国上述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不足是基于我国现行阶段国际融资业务的相关实行法律不健全,商业银行的行业整体经管水平不高,国内企业信用监管力度有限等多方因素的共同制约。众所周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制度、组织、人力、物力等的相关支持,同时也离不开与其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的直接影响。本文着重分析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与国际贸易的密切关系,望从两者之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来改善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的现存不足。

(一)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与国际贸易关系

一国出口的需求时常会受到本国产品实际供给能力、市场汇率等因素的变动影响,因此,在考虑国际贸易融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时,上述因素不容忽视。这里,将国际贸易融资分为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及其出口过程中的信用保险水平三个主要维度,将三者之间的平稳性、协整性及因果性一一进行校验,从而揭示出国际对外贸易与三者之间长久而平衡的定性关系:对外贸易与三者存在长久的均衡性,即为国际贸易融资对国际贸易的长期发展有着正方向的冲击作用。

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对国际贸易发展提供了有序的动力,并为加快和推进银行业的国际贸易融资的持续发展及实现我国国际贸易发展规模的扩张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另外,在实际考量国际经济贸易时,影响国际贸易融资与国际贸易关系的因素还有很多,诸如:企业的对外贸易形式,国家的实际发展方向,国际的整体经济大局等也同时会影响着二者的关系,但总体来看,二者之间是存在平稳的正向相关关系。

(二)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与国际贸易现存不足的优化举措

针对于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与国际贸易发展现状,现存不足及两者之间关系的定性分析,探究出如下的几点优化举措:

1. 完善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定

我国在国际贸易及国际贸易融资中的权利、责任划分方面略有欠缺,不能满足实际业务的发展需求,因此,相关部门应针对于此,进行查缺补漏,并结合国际立法、国际管理、国内实际情况进行整合分析,最终制定出与国际接轨的,适应现行发展趋势的相关制度及法律法规,为国际贸易融资与国际贸易提供法律支持。

2. 改进信用保险体制

国家相关部门应对企业间的实际评定信用情况分别对待,差异化管理,这有利于融资的发展,更能为信贷机构减轻不必要的风险隐患。现阶段,国内的经济发展模式高速化,因此,完善信用体制建设,不仅能促进信用保险行业的良性发展,还能解决部分中、小、微利企业的资金缺口问题,为实现国内企业在未来国际贸易进程中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需求。

3. 发展政策性信用贷款

发展政策性信用贷款常受到政策性融资机构相关宣传力度、实现方式、制度保障、服务效率等因素制约,可正因为它是以国家财政为后盾,以长期服务为支持,所以,国家更应加强相关方面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才能为发展政策性信用贷款提供预警效力,才能为最终实现银行间及国家内的共同发展贡献力量。

另外,银行也应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融资创新体系,改变贸易运作模式,培育综合性人才,树立风险成本管控意识等,为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与国际贸易的优化升级发展提供各项支持与保障,从而在金融方面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1]梁丽.我国贸易开放度与金融发展关系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5(7)

[2]陈琳,何欢浪,罗长远:融资约束与中小企业的出口行为:广度与深度[J].财经研究.2012.10.

[3]沈能.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的动态演进分析[J].金融研究.2006(7)

[4]毛自立.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问题研究[M].苏州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