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化进程对粮食产量影响的综合分析

2015-05-30 20:43马浩峰
2015年17期
关键词:生产效率劳动力

作者简介:马浩峰(1989-),男,汉,四川广元人,大学本科,贵州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

摘要:粮食产量关系着我国的国计民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一方面吸引了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减少了粮食生产的劳动力投入,不利于维持粮食的产出;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又有利于资本的运作,可以进一步提高资本的效率,从而对技术的产出有着积极的影响,进而对粮食的生产效率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建立经济计量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城市化水平与粮食产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得出城市化水平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城市化水平;劳动力;生产效率;农业增长

一、 引言

城市化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缩短城乡差距、提高居民福利水平和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但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与其联系紧密的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其原因在于城市化发展与粮食安全互相影响。目前二者之间的关系已经引起了国内众多学者的关注,有学者认为,我国耕地在近些年确实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但是这主要是国家退耕还林计划,而不是城市化和工业占地的影响,粮食安全与城市化二者之间关系微弱[1];还有人认为,我国目前粮食生产仍主要依靠劳动力和耕地两大基本要素的投入,因此城市化发展将对中国粮食生产造成不利的影响[2]。一部分学者通过对城市化率、耕地规模经营率、粮食产量和耕地面积相关关系的计量分析,认为粮食产量与城市化率无显著关系[3]。 目前,对我国城市化发展与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观点各异,基于此,本文在分别分析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和城市化发展的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

二、 城市化水平的综合评价

城市化过程不仅仅是人口的积聚过程(人口城市化),还包括经济水平、生活方式、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城市化。到底如何衡量城市化水平,进而制定城市化发展政策,评价指标的选择至关重要。单一的城市化指标难以全面反映一个区域的城市化水平。为了比较客观地评价城市化的实际水平,有必要建立一个系统的城市化指标体系,以便于对区域城市化进行评价、分析和预测。

城市化评价指标的选择(C)

根据城市化的概念内涵、动力机制和城市化的目的,城市化进程的空间运行情况,将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分为以下内容:一是人口指标:指城市化引起的人口自然、社会、机械三种形态变化,主要包括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城市非农产业就业人员比例、城市暂住人口比例等。二是经济指标:指影响城市化的主体因素的经济发展程度。主要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三是社会指标:指城市化产生的社会效应,主要包括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住房成套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适龄青年大学入学率,城市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科研和开发占GDP的比重、城市每千人拥有医生数、社会保障覆盖率、城市文明程度和城市生态环境指标等。四是生态环境指标:反映城市化对生态变化的影响,主要包括空气质量综合指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环境噪声达标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

本文从数据的可靠性、有效性及选取的方便性考虑,选取以下指标作为城市化水平的测度指标: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这是反映城市化水平的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指标。

:非农产业就业人员比例(%)。城市化是产业结构由农业向二、三产业转化的过程,必然伴随着非农产业就业人员的比例上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城市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化的展需要整体经济发展支撑,这是城市化进程必要的宏观经济条件。

本文收集了2007年到2010年全国31各生直辖市的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标准化和主成分分析得出了各省市的城市化水平的指标数据:

三、 其他数据说明和指标测算

1.资本的投入量(K)

农业资本的投入表现在很多方面,本文直接通过我国各省市每年在农业方面的固定资产投入表示农业的资本投入(单位:亿元)。

2.土地投入量(W)

本文运用国家统计局记录的我国各省市农作物播种面积来表示对农业的土地投入(单位:千公顷)。

3.技术投入(A)

本文选取全国各地区农用化肥施用量与各地区主要农业机械年末拥有量通过对数据的标准化与主成分分析得出技术投入的数据。

4.产出指标(Y)。一般选用按可比价格计算的中国农业总产出(万吨)衡量我国农业的总产出水平,该指标可以直接从官方统计取得。

四、面板数据分析

通过stata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面板数据的回归得

根据上图中给出的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果:

Y=37.62088C+0.0600895K+62.09281A+0.3425111M-377.0903

Se=(12.3187)(0.0373944)(37.29462)(0.0175751)(83.10511)

T=(3.05)(1.61 )(1.66 )(19.49)(-4.54)

P=(0.003)(0.111)(0.099)(0.000)(0.000) R2=0.9471

五、实证分析结果

5.1主要结论

由上式可知城市化水平与粮食产量是成正相关关系的。虽然,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会影响到农业的劳动力投入和耕地面积,从而对我国的粮食产量产生不利影响。但是,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会对资本的效率与技术的进步有进一步的推动作用。综合考虑,城市化水平与粮食生产的关系是正相关的。

5.2政策建议

(1)大力发展城市化才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根本办法。 粮食安全问题的根本解决办法,就是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数以千万计的剩余劳动力。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产生是市场化、工业化、社会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我国现在粮食补贴政策效果低下的原因是农村劳动力过多,大量的粮食资金补贴到更多的劳动力时,每个劳动力所得到的收入就微不足道,不足以提高其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大力发展城市第三产业,取消各项制约农民进城的不合理制度,提高农民受教育水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2)加快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 城乡二元体制造成了农业在产业链中的弱势地位,粮农经常会面对有好收成却没有好收入的尴尬局面,因此大大降低了粮食生产积极性,造成了种粮劳动力的流失。城市化过程中需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为此,国家必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在财政上继续为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国家还应制定有关农业和农产品的优惠政策,并使这些政策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例如继续推行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并逐步加以完善,从而真正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的比较收益,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此来提高粮食产量。

综上所述,我国要实现国家的富强,国家粮食安全是稳定发展的前提之一。我国要实现国家的富强,走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之路是必然的选择。在城市化发展不均衡,国家粮食安全存在隐忧,两者之间又有巨大的矛盾冲突。在这样的情况下,若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会阻碍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的发展又必须兼顾国家的粮食安全。城市化,国家粮食安全,两手都得抓,两手都要硬,动摇不得!(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赵晓,消费中国经济增长主动力[J],2005

[2]徐铮、张润清、李晓红,1990-2004 年我国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2007(04)

[3]吴沛, 李克俊,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西华大学,成都610039

[4]刘诗白,200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5]龙江,洪明勇,杨启林,王宇宇,贵州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2007

[6]刘亮,章元,高汉,劳动力转移与粮食安全,统计研究,2014

[7]中国统计局数据库

猜你喜欢
生产效率劳动力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
现代煤矿生产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
口腔喷剂灌装封合机的改进
ERP物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在自动化投入与劳动力成本之间寻求平衡——工业4.0之我见
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