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中,由于农村师资力量严重匮乏,乡村教师们都是“既当爹,又当妈”,不仅教学,还要照料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真可谓含辛茹苦。
我们赞美和尊敬这样甘于奉献的乡村老师们,但更希望关注他们背后折射出的乡村教育难题。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有280多万农村中小学教师,他们坚守在艰苦的农村教育一线,承担着4000多万乡村中小学生的教育任务。然而,这个数字比教育部2010年公布的472.95万少了接近一半。毫无疑问,工作环境差、待遇低、发展潜力小造成职业吸引力不强,直接导致了乡村骨干教师大量流失。
对此,国家應积极采取行动,为乡村教师队伍“造血”。首先,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大幅提升农村教师的待遇和补贴,且要监督落实到位;其次,改善教师生活和工作环境,建设配套宿舍和文化、休闲设施;再次,完善山村教师编制,改革现行职称岗位设置政策,适当提高农村学校中、高级职称的指标比例,让山村教师有“名”更有“实”;最后,应尽快出台激励措施鼓励优秀人才到农村支教,如加大对农村支教老师的奖励力度,在晋升职称时优先考虑等等。
唯有从观念上改变“重物轻人,重生轻师”的思想,加大对农村师资力量的关注度和投入力度,才能源源不断地引进人才,并留住人才,使乡村教育链形成良性循环。(人民网2015.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