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波 王静
作者简介:杨波(1984- ),女,汉,硕士,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就业指导;
王静(1983-),女,汉,学士,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涉外事务系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就业指导。
摘要: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作为一种评价学生的方法,越来越多地受到高校和学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评价方法为例,分析并探讨了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构建改进方向。
关键词:综合素质测评;大学生;高校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意义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作为一种测量评价标准,既是学生对自身发展情况的评价总结,也是高校、用人单位等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综合发展情况的重要参考。一方面,因为综合测评的结果经常作为学生评定政府奖学金、学院奖学金、助学金、评优、入党等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因此学生非常重视综合素质测评,关注自己的测评结果。另一方面,高校也希望通过综合素质测评这个工具,将育人功能融入其中,希望通过建立较为完善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改变过去传统的以学业成绩为主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全面均衡地发展,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
二、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现状分析
(一)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现行方法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主要包括德育素质、智育素质、体育素质、能力素质四个方面。德育素质主要反映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和纪律情况;智育素质主要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专业技能情况;体育素质主要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锻炼的情况;能力素质主要反映学生在第二课堂及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情况。
学生综合素质得分量化考核具体的计算公式为:综合素质测评总成绩=德育素质成绩×25%+智育素质成绩×50%+体育素质成绩×10%+能力素质成绩×15%。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湖工职院的测评工作主要由学院的各系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所有的全日制在籍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每学年进行一次测评。
各系部成立系级、班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小组。系级测评小组由系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学工办、辅导员、系团总支学生会主要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组织部署本系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对各班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实施监督和指导,审定、公示、上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班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小组由辅导员、班长、团支书、学生干部代表(一人)、普通学生代表(普通学生代表需占班级学生人数20%)组成,主要负责具体落实每班的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做好各项指标的评分,上报系部本班级的综合素质测评结果及相关材料。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存在的问题
1.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存在功利化导向
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现了高校的育人功能,在各项测评指标的设置上都有加分和扣分项目,希望并鼓励学生多做加分项的内容,如: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级的各项比赛,多参加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事业等;希望学生不做扣分项的内容,如:打架斗殴等违法违纪的事情,无故旷课、迟到、早退等。
随着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的深入开展,高校希望能将测评的内容深入地与学生日常行为养成、素质提升相结合,希望将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活动做成测评项目。因此,在实施中高校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加分项目越来越细化。这样做可以使综合素质测评比较容易量化考核,学生对测评打分的结果争议较小,但也导致学生参加任何活动都问是否纳入综合素质测评,若有加分项就积极参加,若是没有纳入测评加分,则消极对待。为了测评加分而有选择性地应付参加活动的情况屡见不鲜,导致测评加分流于形式,背离学校测评体系设计初衷。
2.评价方法及评价主体的不科学性
虽然在湖工职院现行的评价体系中,所有的测评项均以量化打分的形式完成,但是在学生的操行品德、干部工作加分中仍然是主观定性评价。学生的此项得分往往是由辅导员、主要学生干部、学生代表等组成的班级测评小组的人打分衡量,在赋分过程中,难免存在对综合测评标准认识不足、评分标准模糊、打分掺杂个人感情因素等现象,使综合测评打分的准确性、权威性、透明度遭受质疑,甚至有可能引发学生之间因测评打分引发的矛盾,使综合测试失去原有的意义。
学院现行的智育素质成绩基本分由学生本学年各门考试课程的成绩平均分构成,但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确存在疑问。智育素质成绩是以“考试课”成绩为计算项,那么“公选课”如何体现?完全以“考试课”成绩代表智育素质分,导致的不良影响是学生为了追求综合素质测评的高分,只重视“考试课”,而忽略了“公选课”。但是“公选课”的开设恰恰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发展知识的延伸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公选课”的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没有任何体现是不科学、不合理的,需加以改善。
3.綜合素质测评结果激励性不足
在测评结果的使用上,多数高校只将其直接与各项奖项评比挂钩,多属于奖励式的激励方式,这些测评得分高的学生也多属于相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对有机会得奖的学生,他们自然会受到激励,更加努力地学习及工作,以期获得更高更好地奖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过程。而对于一般普通的学生,因受到奖励数量等条件的制约,他们往往与奖励无缘,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对他们仅仅代表着一个分数,也不会因测评结果不佳而受到惩罚,渐渐地也就漠不关心,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综合素质测评对他们起不到良好的激励效果。
由此可见,高校和学生往往更关注测评打分结果的排名,而忽视了通过综合素质测评来了解自身,寻找自身差距,测评结果的运用缺乏激励作用。
三、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改进方向
(一)加强引导、规范学生行为
针对学生测评中出现的功利化行为,建议还是要从各个高校倡导的核心办学理念出发,关注哪些活动能够真正体现出学生的核心素质,针对不同系部人才培养方向,各系选取有价值的代表性活动予以加分,严格控制加分项目,设置最高加分,避免加分情况过多过乱的现象,减少因综合测评导致的学生功利化行为。
(二)增加测评主体的参与,科学设置测评指标及权重
为了使综合素质测评结果更具准确性,建议一学期进行一次测评,在班级测评小组成员给同学打分时,应采取临时抽签的形式决定评价者,班内学生互评,并且每位同学的得分应由两名以上的测评组成员给出,测评时间及地點随机通知,测评过程应保密,尽量避免出现徇私舞弊或拉帮结派的现象。
在智育素质测评指标的选择上可采用多样化的形式,更全面地考查学生,要将素质拓展类的课程纳入测评指标,科学设置权重,每学期进行一次认定。对于在专业学科领域外取得成绩的学生,应予以肯定其成果,给予加分,促使学生不断努力,拓宽自己的学习领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建立动态化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测评系统
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应逐渐由静态化向动态方式转变,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一套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网上测评系统,实行数字化动态实时管理,学生可登陆进个人主页查看自己的各项表现情况,辅导员老师有权限进入系统,对学生考勤、参与各项活动情况予以及时上传,后台程序可以根据相应指标分值,自动计算出学生的测评分数,并对各类数据进行汇总分析。
教师可以就此引导学生关注测评成绩的构成,认着分析解读分数内涵,使学生对测评结果排名的关注逐渐转移到均衡发展自己,弥补自身不足上来,对有扣分表现,测评得分低的学生及时进行预警,督促其做出改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学生评价自身,指导自我发展的测量工具,是高校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通过较为完善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进一步的引导教育学生,让学生对照寻找差距,不断进步,全面地发展、提升自己。因此,只有在具体工作中不断尝试,设计并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才能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起到导航作用,使高校的素质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作者单位:1.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2.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与涉外事务系)
※科研项目:此文为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院级科研项目,项目名称《高职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2014KB12.
参考文献:
[1]王新伟,王艳芳.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改革探析[J].青年论坛,2013(8):40-41.
[2]任然.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认识和思考:以河海大学学生评价体系为例 [J].青年与社会,2013(3):143.
[3]郭杰,李敬儒,李京彬.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反思 [J].科技视界,2013(10):14.
[4]孙莉娟.激励机制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制度中的运用[J].教育园地,2012(2):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