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春花
摘 要:汽车底盘检查与保养对车主来说不容轻视,因为底盘系统的好坏关系到了车辆是否能正常行驶,并且在汽车二次出售或者是购买二手车时,观察底盘好坏也是判断车辆成色的重要标准之一。该文认真分析了汽车底盘的重要性及其构造,提出了汽车底盘日常保养中检查的项目及汽车底盘保养的主要办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汽车 底盘构造 保养
中图分类号:U4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c)-0112-01
1 汽车底盘的重要性分析
底盘是除了汽车轮胎之外最接近地面的汽车零件。汽车底盘在汽车整体结构中作用重大,主要对汽车发动机以及其他零部件进行支撑,维持汽车总体的造型,并在收到发动机所产生的动力之后,将动力通过传动轴带动汽车轮胎的转动。通常汽车底盘主要由制动系、传动系、行驶系以及转向系四个部分组成。由于车在路况复杂的道路上行驶,再加上外界天气的影响,日复一日,汽车底盘就会受到严重的损坏,这样会进一步对其他零件的正常使用造成威胁,例如大梁穿孔、控制板进水以及油箱漏油等故障,严重影响了汽车使用性能,减短汽车使用寿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影响汽车的正常使用。
2 汽车底盘日常保养中检查的项目
2.1 汽车底盘是否出现锈蚀现象
一般汽车底盘的材质都是镀锌钢板,由于长期处于一种非常恶劣的工作环境下,材质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和油腻以及污水这类物质经常接触,再加上一些具有腐蚀性的化学物质会慢慢对汽车底盘及底盘上的零件造成腐蚀,就会造成汽车底盘的锈腐剥落,造成底盘生锈。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日趋恶劣,连下的雨都是酸雨,而在这样的环境下汽车损坏的可能就会大大增加。除了雨水、油泥会对底盘造成腐蚀之外,冬天用来融雪的融雪剂以及海水都可以腐蚀汽车的底盘,特别是海水,它对底盘的腐蚀性会非常的强。总之在日常用车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汽车的底盘勤加检查。
2.2 检查汽车底盘是否受到拖底与异物撞击
近几年来我国的路政建设速度较快,但质量往往达不到相关标准和要求,修理的时候多数情况下都会产生比较多的大石头或者是坑坑洼洼的地方,今天刚修好的路明天就再次出现裂缝也屡见不鲜,汽车行驶在这种路面上难免会出现问题。汽车在正常行驶的情况下而当路面情况各异,当汽车行驶在该种路面的时候一不注意就会让大石头或其他一些路面的突出物与自己汽车底盘相接触,受到泥水与砂石的冲击,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拖底。由于汽车底盘距离地面最近,长期就处于一种较为恶略的环境条件下,底盘很容易被刮伤,拖底的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因此很容易造成位于汽车底盘的零件损坏,例如变速箱的壳体出现裂纹、三元催化器外壳的破碎、悬挂系统变形以及发动机油底壳裂纹等,这些问题会对汽车造成严重的损伤,因此对汽车检查的时候要经常检查检查汽车底盘是否受到拖底与异物撞击,防止汽车的进一步损伤。
3 汽车底盘日常中的保养方法
在日常的行车过程中,要学会对行车的路况进行分析,掌握行车的技巧等,绕过路况较差的道路,阴雨天气行车之后,要将残留在底盘上的雨水以及泥污及时清理干净,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4S店进行底盘的保养和检查。除了这些之外还可以安装发动机保护板,安装发动机护板的方法受到大家的普遍欢迎,因为有些经济型轿车为了节省成本不会再发动机和变速箱下面安装保护装置,这样也就让发动机和变速箱与路面直接接触。除此之外还可以安装底盘装甲,是近几年底盘保护技术。是在汽车底盘的下面喷涂一层2~4 mm厚的弹性密封材料,底盘装甲可以有效防护路面砂石对底盘的击打,防止轻微的拖底磨擦;预防酸、碱、盐对底盘的腐蚀;防止底盘螺丝的松脱;降低行驶时噪音的传导,增加驾驶宁静感;阻止底盘铁板热传导,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底盘装甲虽然不如安装发动机保护板那样见效快,但能达到有备无患的效果。在而安装了发动机护板之后,则可以人为的将发动机和变速箱以及位于车头底盘部分的重要零件保护起来,这样即使真的发生托底情况,也会先于护板接触,而不会损伤重要零件。发动机护板这个措施非常有用,特别对于那些悬挂弹簧较软的车型来说很有用,因为在较高速度行驶时路过路面上的坑洼地时过软的弹簧,压缩量会达到极限从而导致发动机等重要部件与地面物体接触导致损坏。
4 结语
汽车的底盘在汽车整体的结构中作用着重大的作用,主要对汽车发动机以及其它零部件部件进行支撑,维持汽车总体的造型,因此车主要认清汽车构造,在日常使用汽车的时候要加强对汽车底盘保护的重视,留心天气以及气候对汽车底盘造成的影响,在使用汽车的过程中注重对底盘的维修与保养,这样才能让底盘在安全的环境下工作,同时也保证了车主的行车安全。
参考文献
[1] 万金定.浅谈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保养[J].科技致富向导,2010(27):217,266.
[2] 孟清华,王保国,王瑞君.基于交通安全的人—车—环境系统的研究[J].车辆与动力技术,2004(2):60-64.
[3] 郑人.汽车底盘的维护与节油[J].职业,2011(2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