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破解综合性高校学报转型发展的路径

2015-05-30 10:48赵秋民
出版广角 2015年17期
关键词:发展瓶颈

【摘要】综合性高校学报正面临严峻的发展瓶颈,迫于体制等原因,改革不能一概由“全”向“专”转型突破。在互联网时代,特色办刊、优先数字出版、多媒体融合、新媒体技术等成为综合性学报突破瓶颈寻求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综合性高校学报;优先数字出版;多媒体融合;发展瓶颈

【作者单位】赵秋民,郑州大学学报编辑部。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科学研究成果的了解途径也有了多样化的需求。我国的一些高校学报虽然作为最新科研成果发布的领头阵地,却未能及时跟上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基于此,笔者认为高校学报应根据自身办刊情况,在互联网时代积极探索新的出版模式,突破制约自身发展的瓶颈,更好地促进综合性高校学报的发展。

一、综合性高校学报发展的瓶颈

1.学科拼盘难觅优质稿件,学术影响力日益下降

综合性高校学报最大的特征是综合性,也就是“全”,大多数学报都涉及多学科,有些学报甚至将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综合在同一本刊物中。刊载的内容相对专业性期刊而言,其题材宽泛、内容繁杂,一般很难突出重点,甚至可能本身就没有侧重点。如此学科拼盘的形式造成一些优秀的学术成果不愿在综合性学报上发表,另找专业性更强的期刊刊发,使综合性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日渐削弱。而一些学报所谓的综合性,其实是一种粗放式的学科拼盘,只是为了该校所有的学科在学报上都能分到一杯羹,稿件来源也多是本校的老师,稿源狭隘,高校学报想要在有限的稿件来源里发掘优秀的学术成果更是难上加难。没有好的稿件来源,学报的学术影响力日益下降,而随着学术影响力的下降,又会导致优质稿源的外流,如此恶性循环,成为综合性高校期刊良性发展的最大瓶颈。

2.传播速度慢,学术成果转化耗时长效率低

高校学报不仅是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而且是一个传播学术成果,转化学术成果的载体。如今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速度相较过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渠道变得更多样化,获取信息的速度更是过去平面媒体时代所不能想象的。在信息时代,高校学报想要抢占学术制高点,首先要保证科技信息传播的快速与畅通,将高校的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以最短的时间传播出去,让这些学术成果能够在实践中推广、运用,产生客观价值。但是,令人惋惜的是,高校学报在出版刊物的过程中耗时过长,在完成出版工作后,往往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通过邮寄的方式传达到读者、作者手中。

3.综合性学报整刊特色模糊,读者群不稳定

综合性高校学报读者群不稳定也是期刊发展面临的难题。综合性学报由于其内容涉及各个学科领域,看似每个学科的学者或者兴趣爱好者都是其潜在读者,但事实上,综合性学报因其“全”而不“专”的特点,往往更难以吸引忠实的读者,建立稳定的读者群。比如,每个读者涉及不同的学科,他们主要关注的只是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其他与自身无关的学科研究成果则关注得比较少。也就是说,在每期学报中,每个读者关注的版面并不多,甚至有可能是很小的一部分。对于读者来说,这种综合性是一种浪费,不仅是纸张的浪费,而且是时间的浪费,读者要在众多综合性期刊中寻找对自己真正有价值的学术成果,费时费力,很难找到归属感。而这种“浪费”的感觉持续一定时间之后,读者可能就会放弃这本期刊。

二、突破瓶颈的有效途径

1.打造特色栏目,提升学术权威

很多高校学报的改革限于体制问题,不能全盘由“全”向“专”转变,但是可以尝试从“特”着手。这是综合性学报提升学术影响力,凝聚稳定作者群的途径之一。2003年,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做好“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的启动和第一批申报工作的通知》,这大力推动了高校学报的建设,而教育部也明确指出:“更多的学校,更多的刊物,可能要走特色化的发展道路。”这里的“特色化道路”,体现在实际出版中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因此,要建设特色栏目,必须要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学报可以根据自身办刊特点、学院学科特点、地域特色来对学科进行选择,放弃一些相对比较弱的学科,在自身优势学科上加大版面,在选题策划上下大功夫,以突出优势学科在期刊的分量和地位,抓住重磅的学科作者打造相关选题,借助作者或者优秀学术成果扩大学报在学术界的影响。比如注重“人类学研究”的《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关注“东北亚研究”的《东疆学刊》,以及《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中国现代诗学研究”、《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等。这些期刊刊发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相对集中,且在量和质上都有保障,虽然他们都不是专业性的期刊,却起到了专业性期刊的作用。他们在相关学科领域较有权威,学术成果往往处于前沿位置,相应地,也就提升了整本期刊的学术水平以及学术影响。

除了打造特色栏目、策划特色选题,期刊的整体策划、编辑意识、学科优势、专栏设计、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可以很好地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尤其是编辑意识,对期刊特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里的特色与前面所说的特色栏目不同,这里指的是编辑的个性、主编的个性、期刊的个性,唯有个性鲜明才能让读者、作者感受到期刊的生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特色就是个性,唯有个性才能展现一本期刊的生命力。对于期刊来说,特色是扩大学术影响、树立学术权威不可缺少的要素,是让读者以及作者了解、认可、欣赏、拥护、归属刊物的重要因素。

2.利用优先数字出版,实现学术成果快速转化

学术成果的首发权以公开发表的时间为准。学术成果出版时间滞后,影响科研成果不能及时地公开发表,极有可能会被他人抢先注册相关知识产权。尤其对于一些专业性强的学术成果,其本身时效性就非常强,几个月甚至几天之后就可能变成过时的成果,也就没有再发表的价值。要解决学术期刊出版时滞问题,除了对选稿、审稿、编辑过程进行优化,如何快速发表面世也极为重要。

优先数字出版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优先数字出版期刊是指以印刷版期刊录用稿件为出版内容,先于印刷版期刊出版日期出版的数字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具有出版时间快速、发行范围广泛、出版方式灵活等特点。可以大大节约纸质版期刊等待版面、等候排版印刷、邮寄快递、图书馆上架等时间。优先数字出版不仅可以出版编辑已经编辑审定好的稿件,而且还可以出版编辑部决定录用,但是还没有进行编辑的稿件。优先数字出版可以期为单位出版,也可以篇为单位出版。优先数字出版最大的优势是,发表的稿件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检索、查阅、下载、购买,也可以由出版单位通过互联网向目标读者进行推送。目前,国际上进行优先数字出版的著名学术期刊很多,比如《自然》杂志社创办了“AOP”(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科学》杂志社创办了“Express”, 德国斯普林格出版社创办了“Online First”,荷兰的国际化多媒体出版集团Elsevier创办有“In Press”。实行优先数字出版一般只需要几个工作日就可以完成审读,并快速发表在网上,从而为作者及时争取到首发权,也保证了学术成果的时效性。

具有得天独厚数字出版优势的中国知网率先在优先数字出版领域做出了尝试,其优先数字出版极大地提高了出版的时间效率,改变了纸质期刊整期出版的模式。在中国知网提供的网络平台上,学报编辑部可以自主编辑已经通过审稿的稿件,学报主编可以在平台上对稿件进行最终的审读,确定刊发后即可随时出版。因为优先数字出版可以整期出版,也可以单篇出版,在这种模式下,传统学报普遍存在的时效低下等问题得到了高效解决。同时,因为其发表的及时性能够大大提高作者对刊物的信心,作者也就更愿意继续在刊物上发表研究成果。

3.充分利用新媒体培养忠实读者,扩大期刊受众面

这是一个多媒体融合的信息化时代,给出版创新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综合性高校学报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改变传统学报给人沉闷枯燥的印象。

第一,可以融合媒介打造通俗趣味的数字化论文,提高读者阅读率。平面媒体只有单一的图文展示,而且在学报这类学术期刊中,往往受到版面的限制,文章不能大量配以生动的图片,只能依赖文字来对研究成果进行阐述,因此,传统学报常常给人枯燥无味的感觉。数字化时代带给人们最大的阅读变化,就是能够把声音、文字、图像,甚至视频融合在一起,具有很强的趣味性。高校学报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多种媒介,进行学术成果的展现,不仅可以更加生动立体地展示学术研究,而且还可以增加其趣味性,提高阅读率。尤其是自然科学类的学术成果,文章往往理论性较强,更需要多样媒介综合展现。多媒介融合的论文,大大降低了读者了解学术成果的门槛,对学报的传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二,虽然数字化出版可能消解了高校学报的自身特色,但是,高校学报部门也应该正确地认识到,在互联网时代,学报的传播和特色的打造也要另觅新途径。随着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出现,人们的社交手段发生了改变。微信公众号可以成为学报与学者双方交流沟通的窗口,双方不再局限于以往的电话信件沟通,大大地缩短学报编辑部与读者、作者的距离,学报也更容易体现存在感。此外,微信公众号每日可以选择不同学科内容的优秀论文进行推送,学者也可以根据自身研究方向以及阅读喜好进行选择性阅读,不存在浪费版面的问题;同时,根据公众号文章“图文分析” “投票”等功能,综合性高校学报可以从中分析读者群体更偏好的学术方向或者文章类型,对纸质出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在一些名校名刊就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为展示自我特色、自我优势以及最新学术成果打造了便捷通道。如《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其微信公众号平台工作日都会推送一些本刊已经刊发的优秀论文,并且设置了“关于我们”“文章浏览”“稿件处理”几个板块,读者和作者可以直接在手机上查看投稿的稿件状态、审稿状态。读者不仅可以浏览过刊、当期目录,还可以进行高级检索,并时刻关注学报的最新动态。对于学报而言,对微信公众号的利用有利于高校学报在数字出版环境下展示自身特色,与学者建立相对稳定的联系。同时,微信传播的力量也不容小觑,高校学报可以借此扩大学报的受众范围。

无论是以纸质出版为主,还是数字化出版大行其道,综合性高校学报最关键是要打造自身优势特色,多途径传播学术成果,使学术成果得以快速传播,并扩大学报的受众面,稳定作者群与读者群,提升期刊的品牌力量与权威力量,如此才能实现刊物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1]朱剑. 高校学报的专业化转型与集约化、数字化发展——以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为中心[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2]吴林娟. 高校学报发展与学科评价瓶颈的突破——从《清华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期刊与评价”栏目谈起[J]. 南京大学学报,2012(48).

[3]杨中启. 高校学报发展的困境与出路探讨[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2).

猜你喜欢
发展瓶颈
科技期刊的发展瓶颈及对策
我国成人教育呈现瓶颈滞胀状态的原因分析
对于我国房地产发展的几点思考
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电商背景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我国农产品营销发展瓶颈与对策研究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发展的瓶颈及对策研究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简析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瓶颈与突破方法的解析
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