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健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胃癌术后不同胃肠减压方式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103例分成两组;研究组(51例)实施无负压自然引流胃肠减压,对照组(52例)实施持续负压吸引胃肠减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 d平均每日胃液引流量、术后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研究组排气时间、胃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 d平均每日胃液引流量、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胃癌术后给予无负压自然引流胃肠减压效果较好,引流量与持续负压吸引胃肠减压相近,但可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胃癌;胃肠减压;胃肠功能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19-0074-02
胃肠减压是胃癌手术前后的一项重要操作,手术成败及疾病预后会受到是否实施有效的胃肠减压的直接影响[1],胃肠减压的主要目的是减轻手术后出现腹胀,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及切口愈合[2]。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胃肠减压方式对胃癌患者术后疾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103例胃癌患者分别实施无负压自然引流胃肠减压及持续负压吸引胃肠减压,对比不同方式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共103例,均经胃镜检查并行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患者。研究组51例,男30例,女21例,年龄34~72岁,平均(59.7±9.1)岁;病理分型:乳头状腺癌14例,管状癌11例,黏液腺癌18例,低分化腺癌8例;病理分期:Ⅱ期4例,ⅢA期25例,ⅢB期8例,Ⅳ期14例。对照组52例,男29例,女23例,年龄35~70岁,平均(58.1±8.9)岁;病理分型:乳头状腺癌16例,管状癌9例,黏液腺癌20例,低分化腺癌7例;病理分期:Ⅱ期6例,ⅢA期26例,ⅢB期10例,Ⅳ期1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实施无负压自然引流胃肠减压,对照组实施持续负压吸引胃肠减压。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前置入一次性胃管,置入深度为过贲门(40~45 cm)抽得胃液后再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等进行调整,胃管插入总长度一般为55~60 cm,为了取得良好的减压效果,要确保胃管的侧孔全部留在胃内。术毕,将带负压球的一次性引流袋与患者的胃管紧密连接,对密封性进行检查后使引流袋自然下垂于床边并在低于患者胃部水平位置约15 cm的位置固定,患者清醒后至拔除胃管期间实施胃肠减压。研究组不挤压负压球,使胃液自然流出;对照组挤压负压球,使胃液在负压情况下引流至体外。
1.3观察指标
①胃液引流量:记录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术后第3天的胃液引流量,计算术后3 d平均每日胃液引流量。②术后恢复情况:排气时间、胃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③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包括恶心、呕吐、腹胀等发生情况,并计算不良反应总发生率;④并发症发生率:记录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术后肠梗阻等发生情况,并计算并发症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两组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情况比较
研究组排气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 d平均每日胃液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情况比较(x±s)
2.2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胃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中年以上人群,发病率较高,仅次于肺癌、乳腺癌及肠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现阶段,胃癌的临床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及内镜下治疗,而手术治疗是根治胃癌的最佳方法,胃癌根治性手术是胃癌的最主要的治疗方式[3,4]。胃肠减压术是腹部手术的一项传统治疗措施,根据负压吸引原理将胃肠道积聚的气体及液体吸出[5],协助减轻胃肠负荷,可减轻缝线张力和切口疼痛,便于刀口愈合,使胃肠肌肉得以休息,胃肠道张力及压力降低,使胃肠壁血管循环改善,促进胃肠功能恢复[6]。但有报道表明,胃肠减压虽可使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但同时留置胃管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胃肠减压的持续负压或过强的负压吸引还会造成局部胃黏膜损伤,使大量液体丢失,机体内环境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从而使胃肠蠕动功能恢复延迟,术后恢复受到影响[7-9]。
本研究中研究组排气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是否排气是衡量术后胃肠道动力恢复的一项重要指标,由于患者可以在肛门排气后进食,胃肠功能在消化液及食物的刺激下可加快恢复速度[10],无负压自然引流胃肠减压过程中胃液自然引流出体外,肠道中有部分胃液进入刺激有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导致排气时间提前,使患者胃管留置时间缩短[11]。两组术后3 d平均每日胃液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无负压自然引流胃肠减压及持续负压吸引胃肠减压均可起到良好的引流效果。胃管留置由于会对咽喉部造成刺激使患者产生不适症状并引发多种并发症,本次研究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术后肠梗阻等,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義(P>0.05)。提示是否采用持续负压吸引胃肠减压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影响,但无负压吸引胃肠减压护理人员不用反复挤压负压球,无需对胃管进行调节,不仅使胃管对患者的生理刺激及心理刺激减少,也使不适感有效减轻。
综上所述,胃癌术后给予无负压自然引流胃肠减压效果较好,引流效果与持续负压吸引胃肠减压相近,但可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12]。
[参考文献]
[1] 明荣华. 胃癌术后胃肠减压管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华夏医学,2013,26(5):1002-1004.
[2] 周晓波. 胃肠减压在不同方/式胃切除手术后的应用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6):138-139.
[3] 余定华,黄喜才,饶剑峰. 不同麻醉方式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的对比分析[J]. 吉林医学,2014,35(15):3339.
[4] 张百成. 78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当代医学,2015,21(3):90-91.
[5] 陈梅先,张利峰,刘倩雯,等. 不留置胃管或术后早期拔除胃管对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2):63-65.
[6] 江莉霞,常永琼. 循证护理应用于胃癌根治术后胃肠减压中的护理体会[J]. 吉林医学,2014,35(9):2007.
[7] Cavaillon JM,Adib-Conquy M,Fitting C,et al. Cytokine cascade in sepsis[J]. Scand J Infect Dis,2003,35(9):535-544.
[8] 陳赛云,骆惠玉,史桂芳,等.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胃肠减压留置时间及效果观察与护理[J]. 福建医药杂志,2008, 30(6):147-148.
[9] 林春丽,司梦. 胃管胃肠减压病人的护理[J]. 实用护理杂志,2002,18(5):61.
[10] 崔苏敏,曹琳. 不同胃肠减压方式对结肠癌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7):3268-3270.
[11] 陈清福. 早期肠内营养对肝胆手术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4,4(15):178-180.
[12] 董振国,孙辉,苏霞. 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影响因素临床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0):154-156.
(收稿日期:201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