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大众的思维方式与制度背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2015-05-30 07:48陈平财
2015年2期
关键词:背离思维方式制度

作者简介:陈平财(1975—),男,湖北建始人,湖北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摘要:制度是维系一个组织正常运行的基础,一个好的制度可以促进社会或组织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但如果社会和组织内的实际执行者思维方式与制度背离,势必会脱离制度的有效规范,从而严重阻碍事物的正常发展,甚至会产生许多影响深远的恶果。本文以我国宪法确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两个最根本的制度即自然资源和土地国有或集体所有,坚持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为例,阐述社会大众的思维方式与制度背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经济学方法论;思维方式;制度;背离;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宪法对土地所有和分配制度都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运行中,无论是管理者和被管理1者都无视这一基本制度,让许多顺理成章的事情无法正常运行,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一、思维方式与制度背离的现象

在我国实际生活中,普通百姓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学习理解存在不准确,不深入,绝大部分还是沿袭传统的认识,按照民间约定俗成的惯例在工作和生活,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错把国有或集体所有理解为私人所有。按照《宪法》规定,自然资源和土地属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使用者只有使用权或经营权,而且对国有或集体所有的土地和自然资源根据用途分别明确有具体的使用或承包经营时间年限,这些规定或道理,无论是管理者、被管理者或普通群众都是应当知道或实际知道的,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实际运行中,具体到不同的地点或区域,国有的自然资源或土地,被实际使用或承包经营者将其看成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根据个人喜好随意定价或有偿非法转让,特别是在国家公益事业或产业发展中需要依法征用土地和自然资源时,实际使用或承包经营者忽视对土地和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或承包经营权,处处以所有人的姿态漫天要价,以获得高于土地和自然资源使用或承包经营的利益,致使国家或集体的公共利益受损。其实,国有或集体所有的土地和自然资源无论是用于公益设施还是产业发展,除了投资人获得相关收益外,还包括广大群众的利益,因为,用于公益设施可以直接服务于普通大众,用于产业发展可以带来税收,政府利用税收发展教育、医疗、交通等民生事业,可以间接服务于普通大众。由于社会大众思维方式与相关制度的背离,容易使经济社会发展受某个人或某一群体的错误思维干扰甚至被导向制度的反面,从而削弱制度的规范效用,影响或阻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二)错把按劳分配理解为政府保障兜底。按照《宪法》规定,我国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这充分说明个人取得财富,必须付出实实在在的劳动,这种劳动可以是智力的,也可以是体力的,但必须付出劳动,才可能取得收益,只是收益的多少与投入的有效劳动密切相关。政府目前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弥补市场机制缺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安全网”、“穩定器”,是加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同时,又是在鼓励竞争,追求效率的同时,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措施。社会保障的核心功能主要是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从维护人权的角度出发,保障人的基本生命权得到尊重和保护。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实际生活中,部分居民把政府的社会保障看成理所应当,钻政策的空子,甚至以生活无法保障为由索取不劳而获的利益,这是对按劳分配政策本质的歪曲理解和错误认识,是按劳分配政策在错误思维背离制度设计情况下的社会扭曲反映。

(三)错把使用权和经营权转让理解为所有权转让。按照《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也就是说,公民的合法财产可以依法处分。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实际生活中,普通居民对所有权的理解十分粗浅,有的故意装糊涂,非法将本不属于自己的财产有偿转让,这种现象最突出的体现在农村。由于受交通影响,许多偏远地区的居民希望能在靠近交通方便的区域居住,这种需求十分巨大。同时,交通方便区域的居民,由于进城务工、从事公职等离开了原居住区域,宅基地和承包经营的土地、山林闲置,一方面有需求,一方面有供给,在错误思维的支配下,私下土地、宅基地交易市场形成,从而造成土地承包经营的混乱。当遇到高速公路、铁路、城市建设、工业等项目建设时,多个主体在利益动机驱使下,错把使用权和经营权转让理解为所有权转让,提出许多非法无理的要求,影响工程进度,给国家经济造成损失,这是明显的所有权思维方式背离制度规范。

二、思维方式与制度背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影响国有或集体财产收益的公平分配。思维方式与制度背离,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第一个要素突出的表现在国有或集体所有的财产收益无法达到公平分配,出现一夜暴富和国家社会保障风险增加。比如:房屋拆迁和土地征用,补给土地使用或经营者的,应该是土地使用或经营的收益,土地本身的价值应该由所有人获得。但实际工作中,使用或经营土地者在错误思维的影响下,无限放大土地的收益和延长承包经营的时间,造成一夜暴富。国家不仅要付出多的成本,而且同一个地域的其他居民不仅无法获得收益,还要承受一夜暴富对当地物价影响的其他支出。更难于控制的是由于一夜暴富,钱来的太容易,有的开始从事黄、赌、毒等违法或影响社会公德的事情,短时间花光补偿所得,造成生活无法为继,国家还要承担失地保障额外的风险和社会不稳定带来的其他影响。

(二)影响社会就业和人力资源开发。按劳分配是社会稳定的十分重要的制度根基,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源成本评价的标准,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增长、推进科技创新和提升社会分工合作的水平,也是一个社会进步与否的衡量标准。如果按劳分配的制度被错误思维裹挟,带来的直接后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一部分人不愿意就业,指望国家的最低生活保障或家庭的供养;二是对自己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没有正确的评估,对工作挑三拣四,对工资提出超出自己实际能力的要求;三是在工资期望的牵引下,不断的跳槽和寻找新的就业机会,造成就业人员的频繁流动;四是社会一方面大量缺人,另一方面又大量人员失业,造成人力资源市场的倒挂;五是推高人力资源成本,影响实体经济发展。诸如这些现象的出现,使得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就业无法反映社会的真实情况,对教育等其他方面产生影响,阻碍社会就业和人力资源开发。

(三)影响国有或集体财产的保值增值。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一方面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如果思维方式背离制度设计,又阻碍经济社会发展,不利于国有和集体财产的保值增值。自然资源和土地国有,这是国家和集体的一笔宝贵财富,如果经营得当,可以无限累加财富,同时也是最稳定的国家税源基础,可以有效保障国家不断的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比如:城市国有土地,如果保持有偿使用,国家可以稳定城市税源。农村集体土地,如果使用得当,通过发展生产,可以源源不断的带来财富。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实际生活中,一方面我们会看见农村大量田地的抛荒,另一方面又看见许多农产品企业面临土地流转的压力和困境,同时国家还要对抛荒土地付出农业补贴成本,这种政府和企业都含无奈的“冤大头”的现状,不仅使集体土地无法产生效益,实现增值,国家还要蒙受损失,严重阻碍国有或集体财产保值增值。

三、破解思维方式与制度背离影响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调整国家的税收政策。思维方式与制度背离不是说制度本身有问题,而是对制度实际保障的配套政策必须设计科学。制度其实大家都知道,实行过程中为什么会受思维方式的影响,关键是落实制度的体制机制必须科学可行,促使相关人员不会产生与制度相背离的思维方式,即使产生了相关思维方式,也无法取得相关收益。笔者认为,必须改革现有的税收政策,建立具有社会主义法理基础的新税收政策。笔者建议,建立“国土资源和国土空间利用税”,此税收在城市可以通过房产、频率、空间使用等多种途径收取,提供稳定可靠的税源,同时也可以破解房产税难收和国有土地使用时间限制难题,也可以促使房地产市场回归正常。农村同样可以征收“国土资源和国土空间利用税”,可以通过有效利用农村集体土地,通过发展产业、频率使用等途径收取。也许有人会说,这样不利于农牧业发展,解决这一困难很容易,国家可以出台促进农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凡是实际投入农林牧鱼等生產的,国家可以免征“国土资源和国土空间利用税”,如果是抛荒地,必须按章纳税,促使集体土地承包经营者考虑税收成本,让土地产生实际效益。如果有税收杠杆调节,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就会趋于正常,土地流转也会容易许多,有利于农村土地集约经营和合理利用,消除国家取消农业税政策让部分土地抛荒的负面影响。

(二)建立促进按劳分配的新机制。按劳分配应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如果有一个好的机制,可以无限的开发人力资源,也可以极大的促进就业,更可以形成劳动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形成劳动光荣的社会风气,更可以保证人力资本充分发挥,也无形中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谐。笔者认为要建立有利于就业的社会公共支出机制,凡是有工作岗位的,上学有补助、就医可以优惠、银行信贷可以汇率优惠等等,没有工作岗位的,相关支出成本明显高于有工作岗位的人员,形成一个人只要到了就业年龄,首先想的不是工作好坏,而是要尽快找一个工作岗位,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那怕是最低生活保障,有岗位和没岗位的标准也不一样,保证全社会都投入社会的各行各业,保证充足的就业大军服务社会,也促使劳动力成本反映社会实际,减轻内耗。

(三)建立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目前,之所以会产生思维方式与制度背离的现象,核心还是在理论支撑和话语体系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目前,国家的高等教育中,经济学相关学科的骨干课程都必学西方经济学,大家的思维方式是私有制为核心的思维方式,理论和制度设计带有许多私有制的烙印,所以,国家必须花大力气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建立相关的学科,让从事教学和工作的人员按照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来构建课程体系和话语体系,让思维方式与制度无法背离。笔者认为,经济学研究者主要要围绕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核心来构建理论体系,特别是对国家和个人的财产让群众能明确区分,是国家或集体的就是国家或集体的,是个人的就是个人的,没有模糊空间,这不仅有利于思维方式的真正确立,也能进一步稳定大众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理解,稳定公有制不被部分人士歪曲化和污名化,增强全体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和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猜你喜欢
背离思维方式制度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法学研究及其思维方式的思想变革分析
法学研究及其思维方式的思想变革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高中语文教学探微
天趣自然 质朴归真
地方政府债务与瓦格纳法则的背离
职业选择与真实需求的背离——基于职业锚与工作特征匹配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