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中国特色之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2015-05-30 01:55贺敏
2015年19期
关键词: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特色

贺敏

摘要: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走过的这30多年,曾一次次以实绩击破所谓“中国崩溃论”一样,随时间流逝,中国有自信以实践的逻辑打破世界历史的宿命,走中国特色之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特色;跨越

一、中等收入陷阱概述

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的概念,基本涵义是指: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

简而言之,中等收入陷阱可概括为:比起较富或较穷的国家来说,中等收入国家的增长会相对较慢。

二、中国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诱因

从全球范围来看,绝大多数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可归结成以下几方面:一是经济结构转型错失时机;二是体制变革太过滞后;三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决策失误;四是遭遇创新瓶颈;五是忽视发展的公平性问题。这些原因的具体表现在这里将不多做赘述,但是针对中国而言,中国具有其独特的社会经济背景,因此可能使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也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结合中国国情,我们从一下四个方面阐述可能是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诱因:

1、经济因素。在我国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各类要素,包括:土地、资源、能源、劳动等,成本不可避免地迅速上升,投入边际报酬不断下降,因此我国发展的比较优势也在不断减少。此外,中国正处在城镇化加速时期,还出现了所谓“超常城市化”,污染加剧、交通拥挤、公共服务欠缺、形成各类贫民窟、大量的犯罪等等问题。

2、社会因素。经济增长是把“双刃剑”,它本身既有创造性的一面,给人民带来福利;又带有摧毁性的一面,加剧不平衡。国内外研究都表明,经济增长往往伴随着政府与社会之间、劳资之间、贫富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不断累积,这些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反过来对经济增长造成巨大的阻碍,即“经济增长的负效应”。中国当前也面临着此类问题,贫富悬殊亟待解决。

3、政治因素。改革是一个调整既得利益的过程,是在财富的存量部分做文章。纵观古今,中国的众多变革,很多都是因为侵害了既得利益者的权益,而举步维艰。此次跨越式的发展也不会例外。

4、国际因素。西方国家总对我国的发展指手画脚。在国际大环境中,中国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我们若想快速腾飞,就得找到独具特色的经济增长点。

上述四种因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给我们经济的突破性发展造成极大的阻力。

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败实例分析与启示

1960年被世界银行列为中等收入国家的101个经济体中,到2008年只有13个步入了高收入国家行列,世界银行前行长罗伯特·佐利克日前还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就此提出警告。仅有约十分之一的成功概率!确实成功概率小得可怜,但是成功也并不是不可能,不论是从成功者还是失败者身上我们总能得出一些启示和教训。下面将分别以韩国和拉美分别为成功和失败的代表来分析。

在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中,韩国是个很好的例子。韩国在20世纪50年代还是一个相当落后的国家,1953年人均GDP仅为67美元,1963年人均GDP上升到163美元,10年仅增加不足100美元。此后,韩国实行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社会转型战略,不断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实现了 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1995年,韩国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成功从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2011年,韩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15位,亚洲第4位,人均GDP达到2.4万美元。

韩国能超越“中等收入陷阱”,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经验:实施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确保国家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积极提高政府治理水平。

反观拉美国家。拉美大国资源丰富,曾为欧洲殖民地,经济发展条件得天独厚。在20世纪初,阿根廷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曾名列美洲第二,仅低于美国,高于加拿大。但在大萧条后,拉美国家出现了激进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严重地伤害了经济的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拉美国家政府债台高筑,陷入了严重债务危机,恶性通货膨胀和货币急剧贬值的恶性循环。直到2007年,这些国家仍然挣扎在人均GDP3000至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并且见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

拉美的历史经验表明,社会因素、政治因素以及经济政策对国家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即使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但在制定经济政策的时候也需要考虑社会公正因素,政府需要通过公共政策引导和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这是从拉美国家经验教训中获得的重要启示。

对比拉美和韩国的跨越之路,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适合”二字对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性。那么,对于中国而言,具有中国特色的跨越之道必然是中国成功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力保障。

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特色之道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走过的这30多年,曾一次次以实绩击破所谓“中国崩溃论”一样,随时间流逝,中国有自信以实践的逻辑打破世界历史的宿命,走中国特色之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自信何在?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个月在北京会见21世纪理事会成员时的表态,简洁清晰,斩钉截铁地说:“中国不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习主席的自信并非空穴来风,有实力才有底气,他提出的三点自信来源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力支撑:一是来自于内生动力与增长实力;二是来自于道路选择与制度保障;三是来自向学之心和开放心态。

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个问题上中国人能底气十足,除了有这三点自信外,更多的还是我们有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跨越之道。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未来八年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涉及的改革达300多项。各项政策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都足可见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决心和魄力。

一是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一旦宅基地可以在农民那里变现、转让,能够实现交换价值,农民与城市人的收入的差距就可以大大缩小。

二是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中国中低收入者社会保障将得到改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缩小当前的城乡差距。

三是持续强调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不仅是当前中国产业和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必要,而且也是有着国际教训的警醒。中国近30年的发展,使得中国从经济总量已步入中等收入国家,再发展可能会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尴尬,而突破瓶颈,创新是国家的必然选择!

四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教文卫投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科技和教育。21世纪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大力倡导科教兴国,只有教育搞好了,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源源不断的输送高水平人才,才能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为更快更好的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铺路。

五是鼓励创业,放低市场准入,扩大内需。正当时,国家大力鼓励创业,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突破性转变,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且还可以解决掉很大部分就业问题。人民安居乐业了,才会更多的消费,拉动消费的增长。

当然,目前国家的特色之道远远不止以上几点,但是总而言之,通过加大力度改革收入分配机制,抑制贫富悬殊;打破垄断,激发经济内生活力;大幅度增加居民收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减税降费释放消费活力等改革措施,才能真正把资源能源推进、大举投资和出口型经济拉动转到内需消费为主、才能把越走越窄的垄断经济转到活力四射的民营企业和民间投资上,也才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从当前国家的发展情况来看,深层次的全面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展开,我相信到2020年,我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不是梦。(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凤凰财经 《习近平:中国不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2]中国青年杂志之《阿根廷的中等收入陷阱之惑》

猜你喜欢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特色
浅谈美术创新的“三跨”
煎熬与跨越
“卡夫丁峡谷”理论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
别被“中等收入陷阱”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