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寒秋
铁腕省主席:吏治和剿匪
91岁的韩子华是韩复榘的次子,1923年出生在北京南苑的军营附近,那时他的父亲韩复榘在冯玉祥的部队任团长,母亲高艺珍是随军家眷。
在发表在台湾《传记文学》的一篇文章中,韩子华如此描述自己记忆中的父亲韩复榘:“父亲身材瘦长,40岁以后腰身渐丰,但仍不失匀称。平日里或坐或立,总是挺胸收腹,一副职业军人姿态。他说话一急便有些口吃,因此他说话很慢、很简短。”
西北军很注重武术,士兵们劈刀、打拳是必须课,韩复榘也深爱武术。一次在山东全省童子军大会上,韩复榘应邀讲话,还脱去军服上衣,在台上打了一套“小洪拳”。
韩复榘是个精明人。在中原大战里,他弃冯投蒋,渔翁得利,韩部势力迅速扩张。到了山东之后他更是如鱼得水,一方面招兵买马,一方面实行新政,提出了澄清吏治、根本清乡、严禁毒品、普及教育四项施政计划。中原大战后短暂的和平环境给韩复榘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
“父亲管理极其严格,以致人们都说父亲爱杀人。”这其中饱受诟病的就是“韩复榘断案”。对此,韩子华没有断然否定。“父亲是穷苦人出身,觉得老百姓太可怜,他要像包公那样当一个清官,替天行道,为民做主。”
韩复榘崇尚孝道,褒扬孝子,犯人中如遇有“孝子”,哪怕是死囚,他也要开释,甚至还要赏钱。
他还昭告全省,倘有官吏违法,民众可随时写信控告,控告有时也有效,致很多官吏颇为畏惧。他特别厌恶贪官污吏,专门设立了高级侦探队,对各部门和各市县明察暗访,发现贪污受贿的官员立即逮捕,以军法处置。
1935年8月,在对全省县长的广播训话大会上,韩复榘大声疾呼,要他们“挽回现在已经破坏的世道人心”。然而,腐败早已根深蒂固,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积重难返”。
那时,山东境内匪情严重,流窜华北七省的巨匪“刘黑七”聚众万余,烧杀奸淫抢掠,无恶不作。韩复榘先是派兵进剿,因收效甚微遂改剿为抚,将“刘黑七”部改编为山东警备军。未及半年,“刘黑七”率部窜入河北继续为匪,经过霸县时还掘了韩复榘的祖坟,以泄仇恨。由于旷日持久未能剿灭刘匪,韩复榘曾向南京政府递送辞呈。一次剿匪会议上,韩复榘声泪俱下,部属为之感动,刘匪终于被歼。山东一度出现较为平静的局面。
山东原是烟毒泛滥之地。韩复榘雷厉风行禁烟禁赌。对于吸食鸦片者,韩复榘的做法是“事不过三”,前两次抓住打一顿,第三次抓住,二话不说就地枪毙。对于毒品贩子,则一律枪毙。许多人说韩在山东“杀人如麻”。其实他杀的绝大部分都是土匪和烟贩。
“在当时国民党所谓‘儒将中,还很难找到第二人”
韩复榘主政山东期间,十分重视教育。他曾说:“近来我国社会愈趋愈下,最大原因为教育落后而不普及,凡事皆不知其所以然。”
在他就任之初,即将“普及教育”列为四项“政治计划”之一,制定了《山东省各县强迫儿童入学办法》,勒令学龄儿童入学,经劝告不听者受罚。将初小人数从1929年的50余万增加到1933年的100余万。还增设了许多完全中学、一所医学专科学校、八所乡村师范和四所职业学校。
后来他在山东鼎力支持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计划。梁也直言不讳地说:“我们的经费主要是靠中国的地方政府。在河南靠冯玉祥,在山东靠韩复榘。”
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设立国立青岛大学,次年改名山东大学。山大名为国立,其实大部分经费由山东省库支付。以韩复榘为首的山东省政府大力支持该校的创办,每年协款36万元,占该校全部经费来源的60%。
此后山东省的教育经费不仅从未拖欠,而且逐年增加。据当时教育厅报告,省教育经费,1932年之前每年是200多万,1933年之后每年则增至300多万。
韩复榘还特别尊崇中国传统文化,新建了规模宏大的山东省立图书馆藏书楼,建立了山东考古研究会,成立了山东京剧院。
在济南文庙的一次大典上,韩说:“现在各国名流,皆知崇拜孔子,将来孔子之道是要通行全球。在我国今日,以旧道德做新生活,用以挽回人心风俗,尤其是非笃行孔子之道不可。”
关于这一点的真实性,可以从陆立之、梁漱溟等人的叙述中得到印证。
受国民政府派遣,到山东工作过一段时间的陆立之,1994年在《炎黄春秋》上著文,说第一次见到韩时,“就感觉到世人是误解了他。”又说:“凭我个人观察,根据其人待人接物的各种姿态、其谈吐表白、其心态流露,我认为韩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在当时国民党所谓‘儒将中,还很难找到第二人。”
1986年,与韩复榘密切交往的梁漱溟说:“我印象中的他对儒家哲学颇为赞赏,且读过许多孔孟理学之作,并非完全是一介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