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海德格尔曾在《世界图像时代》一书中指出:“从本质上看来,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根本上世界成为图像,这样一回事情标志着现代之本质。”从人类理解和掌握世界的方式来看,我们正置身于一个视觉文化时代。互联网、电视、电脑、手机等媒介共同构筑起了人类视觉文化的传播平台,视觉符号如“潮水”一般冲击着我们的生活,当我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捕捉这些图文元素时,大量的视觉信息正在悄然重构着我们的生活空间。
“读图时代”和媒介文化环境下,“观看”行为已不再简单!更有学者指出:看≠看见;看见≠看懂;看懂≠看好。信息传递的速度正在急剧加速,受众在单位时间内接受的信息量也在激增,大量的视觉设计尚未被受众多察觉,便已经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之中。因此,傳统的视觉传达或者表现方式不能满足或者难以实现其设计初衷,这便要求设计师需要改变以往“填鸭式”的信息传播方式,而转向交互式、多感官的传递,从而提升传达效果。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介的表达能力也越来越强。面对视觉文化形式与内容问逻辑的更迭,我们应该如何实现视觉内容的有效传达?本期“专题”栏目邀请首都师范大学视觉设计与教育研究所所长李中扬教授探讨了视觉文化与视觉设计发展问题,他指出:“互联网时代的设计影响力,使视觉设计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转移,向着文化、科技、信息、网络等领域拓展,视觉不再是视觉本身有多么震撼,而是依附于规划的协同创新,进而分享人类的演变与进程。如今,人们意识到视觉设计的局限性,需要打破、调整、融合、提升才能有新的出路。”并组织数篇有关视觉艺术化、生态视觉、地铁系统视觉、地震视觉应用等不同方向的研究成果,开展了多元的学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