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问艺术

2015-05-30 19:17孙忠鹏
东方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函数思维

孙忠鹏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精心设问是重要方法之一。有针对性、有目的的设问,对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巧设问题,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思维发展。

一、正问。正问是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结合具体内容,正面提出问题,实际上是把问题直接摆在学生面前,将学生注意力吸引过来,凭借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类比,迁移,推理等过程,促成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新知识。如在讲授两平面平行时,教师可提出如何判定两个平面平行,有哪些方法?通过学生回答,得出结论。这样不仅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新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综合、推理等逻辑能力。

二、侧问。侧问是撇开具体问题,换一个角度发问。有的内容,老师如果开门见山,直接发问,学生往往摸不到头脑,难以引起思维的情趣。对于这些知识,学生思维进入“心求通而未能,口欲言而未能言”的状态,此时,教师可用启发式语言,诱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最终进入新的教学内容。如在老师讲授函数时,老师直接提问都有什么函数,让学生知道有多种函数,在给个函数式子,让学生经过思考知道是什么函数时,探究的意识油然而生,思维也随之处于兴奋状态,在教师的启示下,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处于发散状态,学生在找到答案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增强。

三、反问。反问是根据内容提出相反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学知识时,往往会按照一定的思维定势进行分析、判断,其思维活动会沿着某一固定的方向运行。这样不利发散思维的发展,教师若能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与预期相反的问题,换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掌握命题之间的关系,求异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因此数学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所以不能单独的交给学生一个个的结论。因此教师应着眼与“点拔”和“引导”学生的思维。在数学中充分发挥数学推理有严密性和辩证法这个特点,就可以逐步培养学生言必有据,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领会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

四、错问。错问就是针对具体问题,故意给出错误答案,有意制造矛盾,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教师抓住学生的好胜心理,故意出错,让学生来纠错,通过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寻找“错误”的解决方法,最终给出正确答案。如在解方程2x2=3x时,教师两边同时除以2x,得到方程根x=3╱2,细心的同学会立即发现x=0也是方程的根,教师追问为什么x=0也是方程的根呢?从而帮助学生找出在解方程时,两边不能同时除以含未知数x的式子,否则会丢失根,应该先移项,再因式分解。学生在修正错误的同时,也克服了粗心的毛病,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敢于挑战的权威、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同时培养学生敢想敢说,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我们应该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思维过程展现给学生。对于学生来说,解决未知问题的过程,就是发明创造的过程。因此,使学生按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去发现问题,去学习新知识,不但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学会发现问题的方法,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疑问。以思激疑,以疑生问。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印证,或者能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将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强化。教师在启发诱导学生时,不时给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迸发出的灵感以鼓励,这样课堂就成了真正的学堂,学生就成了真正地主人。在立体几何中,讲直线平行判定时,可先提出怎样地能让家中的日光灯与天花板平行,这一比较普遍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产生疑问,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掌握了知识点,思维水平得到提高。只有不斷地在概念学习,定理证明,结题过程中去弄清前因后果,才能逐渐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主动启发引导学生去想,有疑问及时提出,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灵活的选择思维方式,合理安排思维程序,促使智力的充分发展。

中学数学艺术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全面实施这一工程,必须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把每一种能力,,每一项疑问逐级得到完善。教师只有精心设问,提出形式新颖,富有情趣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函数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二次函数
第3讲 “函数”复习精讲
培养思维能力
二次函数
函数备考精讲
培养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