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旭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在作文教学时,许多老师都倍感烦恼,因为现在很多学生都害怕作文,一说到写作文或者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句话,或者胡拼乱凑,词不达意。教师在批改的时候也是费尽心神,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长此下去,不仅影响到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制约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那么,如何激发小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呢?下面谈谈我对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在美感追求中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写好作文的动力,来源于他们文学的爱好,来源于对文学作品内在美感的追求。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欣赏,领略文学的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无穷的魅力,让其体会到一篇美文给人们所带来的快乐,包含的价值,是人与人之间心灵深处的沟通,从而激发、熏陶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在美文的赏析中,也不用老师苦口婆心强调写作技能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已吸取了其中的写法,产生写作欲望。如我经常在班上泛读名人名作,学生的美文佳句,让学生体验作者的感情世界和文学所表达出来的无限魅力。原来世界这么美好,语言这么美丽,我们不知这丰富的内容,只因我们没把它写出来,不自觉间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
过去,我们语文教师非常重视习作方法的指导,文章的“开头——过程——结尾”用什么样的方法写,怎样写都一一讲述得深刻透彻,但往往这种指导总会导致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毫无创意。学生的个性化容易受到压抑,自然在习作中自我表达的情感也不会流露。然而,要张扬学生自身的习作个性,主动习作极需要依靠学生自身的习作感悟,哪怕教师在作文课堂中只讲了一篇文章开头如何写,只要学生一旦有了习作感悟,他就能按自己的思维发展很快把过程、结尾写出。因此,作文课上要十分注意创设特定的情景,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获得真实深刻的体验。
三、命题适度放开,发挥学生想象力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让学生言之有物,挥洒自如,就要在作文命题上狠下功夫,就要放开学生的作文思路。所出的作文题目要尽可能符合他们的表达意愿,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如写《假如我是》、《我学会了》……这样的半命题作文,由于命题灵活,不会牢牢束缚住学生的写作思路,学生有话可说,也就乐意写。在平时的训练中,对于作文的命题我极少搞“一刀切”。常常多出几个作文题目,或多提供些写作素材,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这样便于他们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所喜欢的来写。由于可供选择的作文题目多了,学生的写作思路也就宽了,个个写得眉飞色舞,特别有劲。
四、走进生活,陶冶情操
在缤纷绚烂的大自然中放飞孩子的灵性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 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 的产物,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平时,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看各种各样的事物。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果没有生活作为基础,作文就是一堆方字符号,空洞、乏味,死水一潭,缺乏童趣,缺乏真情实感。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 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五、重视多元的民主开放式习作评改
对学生习作后进行评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而评改作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自己写作的优势与不足,继而不断提高自身写作水平。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存在,教师单向性给学生评改作文易使教师以自身主观标准去评价作文。因此,给学生评改作文时会导致评价落差大,结果是评价为低下的学生则受到了习作上的打击,习作上稍有进步的学生却受到了忽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学会评价与修改自己的作文,实质上也是对这种传统的单向性习作评改的一种改革和新的教学思路的指引。多元的民主开放式作文评改既强调教师参与作文评改,也强调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形成三种互动的作文评改方式:师生评改、生生间评改及学生自我评改。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张扬自我的个性并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来,促使学生就自己的作文有更深刻更主动的反思,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在写作上不断取长补短,获取进步。
随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教师必须转变作文教学的观念,要大胆创新,寻求一种新的教学思路,采用更灵活、科学的教法,善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真正自觉地愿意用自己独特的筆触描绘出他们眼中及内心那丰富多彩的世界。这样,小学作文教学的实效就能显现,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