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浮嫩绿酒新熟楚国宝壶旬阳出

2015-05-30 17:46刘勇先
收藏界 2015年2期
关键词:量器龙纹铭文

刘勇先

1991年初,陕西历史博物馆把旬阳博物馆珍藏的“徇阳重七斤”螭云纹青铜壶(图1-1),调拨到省里。这件青铜壶出身不一般,很有研究价值。

1984年秋,旬阳县博物馆接到县城大河南汉墓群发现古墓葬的消息,即派人前往查看。当在两丈多深的墓坑里挖出一堆汉代陶器时,还发现有一件精美的青铜壶,其上有“徇阳重七斤”的铭文(图1-2)。壶高24.4厘米,口径8.3厘米,腹围52.5厘米。圆口,高颈,鼓腹,圈足,左右肩下饰铺首衔环一对,颈部披饰大片蕉叶纹一周,其地为交体龙纹(图1-3)。交体龙纹这个名词见于《周礼·春官·司常》:“王建大常,诸侯建。”郑玄注:“诸侯画交龙,一象其升朝,一象其下覆也。”又《释名·释兵》:“交龙为,,倚也。”据此,交龙的形象是一上一下,下者升上,上者下覆,两体交缠,称为交龙。在青铜器上变化出各种非常复杂的交龙形象。有两龙相交,也有群龙交缠,发展成为极其繁复的形式。在青铜器上,交体龙纹的体躯比较粗壮的,旧称蟠螭纹。经过变形缩小的交体龙纹,旧称蟠蛇纹。盛行于春秋战国之际。其实据《说文》:“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青铜器上如何能看到螭的黄色,故似应称龙为螭。春秋战国之际多数小器上的纹饰都缩小而微型化,缩小的龙纹也不必称之为虺。此壶自腹部至圈足又饰六道素宽带弦纹,每两宽带素弦纹之间饰单列的螭云纹。壶口一侧外沿镌刻“徇阳重七斤”篆书铭文,竖书二行,首行三字,第二行二字,字迹深重而清晰。

“徇阳重七斤”螭云纹青铜壶(也可叫锺),是古人盛酒的容器,因其有示重铭文,就在身份上发生了变化,成为当时楚国一种量酒的衡器。这就增加了它的身价。

此壶引起人们对古代量器的新认识。铜量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传世和出土的战国秦汉铜量较多,如齐国的子禾子釜、左关,秦国的商鞅方升、始皇斗、仓平斛等,都是官方制定的标准量器。左关为半球形,口有流,实测容量2070毫升;商鞅方升为扁长方体,实测容量202毫升;仓平斛为圆柱体,下具三足,两侧有耳,实测容量19300毫升。

左关(图2),战国早期“齐量三器”之一。高10.8厘米,口径19.4厘米,1854年山东胶县灵山卫古城出土。半球体,有流,无纹饰,有铭文四字,实测容量为2070毫升。

子禾子釜(图3),战国早期“齐量三器”之一。高38.5厘米,口径22.3厘米,底径19厘米,1857年山东胶县灵山卫古城出土。直口大腹,溜肩平底,腹有半月形双耳,肩下部有铭文10行,能识别的有90字,内容是告诫官吏使用标准量器,不得舞弊,违者治罪。此器实测容量20460毫升。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商鞅方升(图4),全长18.7厘米,升纵7厘米,横12.5厘米,深2.3厘米,容积202.15毫升,重0.7公斤,为长方形的有柄量器。器的外壁刻铭文共75字,分别为:(底部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左壁铭文)“十八年,齐(率)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前壁铭文)“重泉”。

此器早年出土,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术界并未见到实物,只能用原始拓片进行研究,造成对铭文的释读在容积计算上出现差错。方升归上海博物馆后,对其容积通过测量计算,为202.15毫升。同时根据测定数字和铭文所标长度容积,又计算出商鞅尺的数据,一尺之值为23.192厘米。

两诏椭升(图5),秦代。高6.6厘米,长23.3厘米,口纵10.1厘米,口横18.1厘米。量器,椭圆形,腹较深。外壁一侧刻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四行,另一侧刻秦二世诏书七行。二世诏强调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功绩并继续推行之。其容积为650毫升。上海博物馆藏。

秦代半斗鼎(图6),1966年4月出土于塔尔坡咸阳市砖瓦厂,战国时器物。通高19厘米,耳高7厘米,口径14.7厘米,腹深11厘米。敛口,子母唇,腹较浅,有凸弦纹一道。长方形耳稍向外撇,马蹄形足。盖隆起,上有三环纽。盖面刻有“半斗”2字。鼎口靠近盖处刻有“半斗,四”3字。此鼎容量为2700毫升,按此折算一斗之值为5400毫升,半斗之值大于秦一斗之值,故此鼎并非秦朝之物。

兽面纹斗(图7),西汉早期。通长37.2厘米,朴口径5厘米。1976年12月陕西扶风县庄白村西周窖藏出土,朴圆柱形,敛口,栖作弓形,上饰龙凤纹、兽面纹。周原博物馆藏。

中山内府镬(图8),西汉中期。高22.5厘米,口径41厘米。1968年河北满城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铜镬敞口,颈微敛,口沿外折,腹微鼓,假圈足,腹部饰凸弦纹一周,有衔环蟾蜍形铺首一对,口沿上有铭文一行:“中山内府铜镬,容十斗,重一斤,卅九年九月己酉,工丙造。”河北省博物馆藏。

仓平斛(图9),1962年12月山西省博物馆入藏了一件新莽天凤元年的量器——仓平斛。器通高27.3厘米,重13.9公斤,容高粱13.8公斤。这件量器据说原藏于太谷书法家赵铁山家,后来辗转流传,博物馆在太谷购得。此斛保存良好。斛系铜质,圆桶形状,素面,腹部附有两耳,一耳之旁又有一凸起的方框,每边宽4.1~4.0厘米,深0.2厘米。斛的腹壁方框旁,阴刻篆书铭文三行:“混食铜十斗解重五十八斤 始建圃天凰元年三月戊前 口口稠工奔长造”,因为此斛是常用器,文字普遍磨损,不能拓出,但仔细观察,尚能分辨,唯第三行首二字,无法辨识。这些字形篆法与一般汉代铜器铭文相仿,又斛底中阳文篆书“课仓”“平解”四字,与同时期一般瓦当文字的作风相似。底沿附有三短蹄足。

从“徇阳重七斤”篆书铭文来看古代的计量制度,史载自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以来,中国一直是一斤等于十六两,一两等于十钱。但是,古代各时期各地区的1斤等于多少克并不一致。比如说,战国时期楚国的一斤约合250克,秦汉时期也在250克上下,1钱=1.56克;宋朝1斤=625克,1钱=3.9克;清朝1斤=598.4克,1钱=3.741克。某一时期一钱等于几克要据当时一斤等于多少克换算,中药的“钱”与一般计量的“钱”不同。中药历史悠久,且历来以“钱”为基本计量单位。明朝至民国初,1斤基本稳定在595克上下。1929年民国政府为方便于国际接轨(换算),规定一斤等于500克。这样1钱=3.125克。

旬阳县的“旬”,史料上就有“徇”“洵”“旬”几种写法。春秋战国时,旬阳县属楚国辖区。这件螭云纹青铜壶(也可叫锺),从制作工艺、精美纹饰来看,应是战国时楚国的器物。虽在汉墓出土,但有可能是墓主人继承先人的遗物。实测“徇阳重七斤”螭云纹青铜壶的容量,恰一斤等于250克,符合战国时楚国的计量,这也可佐证它的出身。从出土的大量青铜器来看,我国青铜时代以楚国铸造的青铜器最美,技术含量最高。(责编:雨岚)

猜你喜欢
量器龙纹铭文
常用玻璃量器计量检定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汉皎光镜铭文释考
常见液体量器的误差分析及其正确选用
君有远行镜铭文释解
霁蓝釉留白龙纹梅瓶
西夏装饰纹样中的龙纹及特点
二等金属量器标准装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元代纺织品中龙纹的形象特征
夔膚簠铭文读笺
壶铭文集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