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德育的阐释

2015-05-30 13:48刘晓峰
南北桥 2015年2期
关键词:德育音乐

刘晓峰

【摘    要】新时期,我国所实行的素质教育体制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其中最能代表“美”的就是音乐、美术方面的课程。因此,音乐也是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德育的方面对音乐的教学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音乐  德育  教学意见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2.039

音乐是人类在熟练使用语言的基础上,利用声带的物理性变化所创造出的一种独特的声音变换形式。它起源于人类最初的生命本能,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渐趋成熟,并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创新,是人类进行情感表达的一种独特手段。音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人类文明起源开始就已经产生了乐歌,尤其是周朝时期帝王对音乐的发展更加重视,《诗经》通俗意义上而言就是一门歌词集锦。诗、书、礼、乐并驾齐驱的发展状况也充分体现出了古代社会对于音乐的重视程度。

而进入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生活步调的加快,人类得到了物质方面极大的满足;但在精神方面却十分匮乏,而这就更加需要音乐的调节作用,音乐作为一种听觉的艺术,会给人以精神上的放松和享受,帮助人们减轻精神上的压力,实现心情的转变,从而保证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工作生活的顺利进行。

现阶段,我国已经开始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提倡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发展,从而实现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长期开设音乐课,具体表现为通过音乐教学陶冶学生的情操,给学生以美的体验;并在音乐的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和价值观的形成,从而保障学生能够始终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

一、促进健康人格和个性的养成

音乐在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少年学生正处在心理与生理发展不成熟的阶段,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远远不够,整个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处在建设状态。因此,学生的个性和人格都具有可塑性。这就要求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仅要抓好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学生人格和个性的健康发展,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一)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以音乐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通过音乐作品来教会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体会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提高学生明辨是谁的能力。在歌曲中词可以将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到歌词中。如:《校园的早晨》就是一首提醒学生遵守时间观念,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典型歌曲,而《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则教给学生拾金不昧,诚实守信的良好生活品德。

(二)音乐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适当的人际交往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与他人之间的交流,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帮助学生健康三观的养成。但社会现实显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浮于表面,信任感下降,这就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化。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需要重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形成,从而帮助学生走出校门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中国是一个有着辽阔的疆域和五千年历史文明传承的国家。作为一名中国人,应该为我们拥有的一切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国际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发达国家在带来先进科技的同时也导致了文化入侵现象的产生。如西方国家的节日过得不亦乐乎,而我国的传统节日习俗却日渐萧条。这都表明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开始受到冲击,传统文化的到挑战;长此以往,会削弱中国人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因此,爱国教育刻不容缓。

(一)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以歌曲为载体,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加学生对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音乐教材中的作品多数包涵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爱国主义,对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积极地引导性作用。如:《义勇军进行曲》中雄壮、激昂、激奋人心的音符,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起国家建立的艰辛和无数中国人威武不屈,为争取自由与解放而英勇献身的英雄形象;再结合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学生听着歌曲仰望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更可以让学生从骨子里对国家产生强烈的骄傲感和自豪感,激起学生满腔的热情。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做好引导着的角色,通过音乐作品渗透爱国主义的教育。

(二)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生活的尊重

新时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作为九零后、零零后的学生而言真正是泡在甜水里长大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让学生不懂得尊重生命、热爱生活。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音乐重新唤起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以及生命的尊重。

三、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音乐来调节学生的情绪

由于受到内在因素或外部环境的影响学生在性格的养成方面会存在较大的差异。而当今时代,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在长辈的倍加呵护下长大。因此,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一点小事不顺自己心意就会出现大的情绪起伏,甚至是导致过激行为的产生。这就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个体特点,及时发现学生情绪上的异常现象,从而选择合适的音乐来调节学生情绪。如:对于性格较为暴躁,反叛并且存在厌学心理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聆听一些柔和,平缓的音乐帮助学生恢复平和的心境,而对于个性较为自卑、胆小的学生则可以选择一些如《黄河大合唱》等节奏性强、慷慨激昂的歌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信,消除自卑心理。

(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选择一些积极向上的歌曲,传达正能量,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纠正学生的心理偏差

学生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容易在精神方面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心理出现偏差。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父母离异导致的学生情绪低落,忧郁心理的产生,进而导致愤世嫉俗情况的出现。这就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选择积极向上的歌曲,传达真善美,传递社会正能量,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身心上的健康成长。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性的学科,在学生的德育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好音乐的教学工作不仅可以开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更能使学生的到精神上的放松,从而保证学生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投入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在当今中专化学教育的新形势下,是以素质教育学生为发展前提,以培养和塑造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这种科学的、前沿的教育能真正地体现现代教育的主动性、民主性、创造性。这就要求教育者要站在昨天的经验教训上,结合今天的新理论,寻求创新和发展。

过去的教育一直局限在凯洛夫的“讲解—接受”的教育模式里,传统的教育根深蒂固,学生更多的是处于被压迫着学习的状态。中专化学也是许多中专学生最易“塌腰”的地方,主要是由于中专化学显得“繁、杂、乱”。对于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学科本身的“繁、杂、乱”使学生难以找到学习的突破口,还由于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及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不当的教学方案所引起的。其中,教学方法的选用至关重要。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认清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传统的教学、教育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存在以下这样几个问题。

1.教学目标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往我们的教学也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领域,但是受传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始终把反复练习、训练的方式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单纯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由于教学目标的偏差,“熟能生巧”的理念逐渐演变成“熟能生厌”的现实,其结果就是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辛苦。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教学效率低下。教师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2.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学的基本着眼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核心观念。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学生不是自主发展,往往是在教师“强制”下的一种发展,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发展状态。这种发展压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被动发展的结果是:(1)造成学生发展的两极分化,一些适应被动发展的学生受到教师的关注,一些不适应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2)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压制,缺少学习的主动性;(3)以学生的片面发展代替学生的全面发展;(4)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经历和体验。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进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3.师生互动性不强,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学生的活动。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实现知识信息和各种情感的交流,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从当前的课堂教学来看,师生互动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仍然是单向的,即教师→→学生。它的一个弊端是忽视课堂教学中其他知识信息的传递,忽略了课堂教学中人际交往因素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它使本来应该鲜活的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死板。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单向互动向多向互动的转换是课堂教学改革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4.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一些教师仍然固守原有的教学方式。我们并不认为传统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就是低效或者是无效的,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有效的,但我们认为,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热情,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个重要条件。

5.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采用,无论是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从教师的教学观念方面都是一个重大的变革。然而在现实中,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情况比较普遍。教师在教学中,大都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讨论合作,且无论什么样的课都采用。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课堂教学热热闹闹。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教师也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针对这些教学缺陷,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应该注意运用以下几个教学策略。

首先,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化的学习思维。兴趣是一个人做好每一件事,学好每一科目的前提。因此无论做什么,都不能忽略对兴趣的培养。学生一旦对化学产生了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要摄取更多的知识,从此,繁重的学习也变得简单。例如,看见一瓶矿泉水,商人想到的是如何赚钱,地理学家想到的是出自哪一个岩层;而化学家想的应该是里边有哪些元素等,培养出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自主的去学习,探究,用化学的角度去看待物质世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常见的教学方法有:

(1)实验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通过做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实验者或实验条件的不同,往往得到的实验产物也不相同,如果对实验后的产物进行现研究,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发挥学生潜能,进一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设疑法。“学则须疑”,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然后经过讨论分析,明白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3)竞争法。学习需要营造竞争的氛围,使压力变为动力。例如在进行元素化合物教学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背默比赛,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开展课外活动法。通过制作教具、模型,举办化学讲座,化学课外实验,化学竞赛,化学晚会,化学墙报,化学展览会,参观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撰写化学小论文等等活动,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生(下转第40页)(上接第149页)动有趣。这些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优化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著名的教育家巴班斯基说过:“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教学方案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首先,教师要在改变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善于应用言辞,甚至“装傻”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适时的装佯去询问学生:“老师在备课时,遇到了某些问题,怎么解释都不够全面,想问问学生的看法,大家一起讨论一下。”诸如此类。其次,教师要在学生面前,忘记自己是老师,而是一个集体的组织者、参与者、共同探讨者。而不是一个命令者、仲裁者。丢掉压迫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并且能够自主的学习,进而发展创新思维。最后,莎士比亚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学会赞美自己的学生。即使他们的想法、做法有偏差,也应该用一些赞许鼓励的话让他们不要灰心。只有他们的行为得到了肯定,他们才能大胆地想、大胆地问、大胆地做,才能给他们不断前进的动力,让他们更加自信。这样双方才能处在最佳的教与学的状态,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果。

第三信息化教学策略。当今社会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则必须实施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策略最终目的是,学生不再是信息简单机械的接受者,而要让学生成为信息的运用者,在互动的信息中将知识进行重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辅助化学课堂教学。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可以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把本来在课堂上无法得到的直接经验通过多媒体把教材中抽象的知识化为较形象的知识、较理性的知识化为较感性的知识。使知识形象化地表现出来。如声音、灯光、图片、照片、动画以及电影的有机组合变化,起到传递感性经验的作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进行设计。要利用多媒体环境,进行学生自学辅导。作为对课堂的补充,教师根据教材的要求,编制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知识讲解、举例说明、信息演示、评价打分、反馈建议等方面的内容。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化学实验辅助教学。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化学实验,它除了具有录像优化实验的相同效果外,它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按照化学教学的要求,模拟出各种各样的实验。比如分子中电子的运动和排布,利用常规的实验器材不能观察到,而利用计算机可以把它直接地演示出来。通过模拟演示,有利于学生提高求职欲望和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化学规律。

第四探究性教学策略。化学学习是学生建构或重新建构其个人认识和化学科学经验的主动的活动过程。作为学习方式的科学探究活动和过程成为探究性学习;符合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所需要的基本特征和要素,并对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具有明显支持和促进作用的教学活动和过程称为探究式教学。在探究性教学中,信息由教师按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交流等步骤。但要尽可能让学生去实践、收集资料、分析得出结论,教师补充实验来说明,才能让学生巩固加深认识。在进行探究性教学时,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选择探究内容。为促进学生积极而有效地科学探究。探究学习的内容应符合一下几个要求。首先内容要具有一定的探究性这是引发学生探究的基本前提。其次,内容要具有综合探究学习的内容。再次学生应该具有选择探究内容的自主性。(2)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有一点问题意识即一种怀疑精神,一种探索意识,它是创造的起点,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创造性。不断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就像陶行知先生所主张的:“把学生的基本的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作为教师应该摒弃那些陈旧、古板、被动的教学方法。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真正的自主和独立,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表现他们的创造能力。(3)要注意培养科研意识。科研意识是一种思维,在学生的人生路上,可以用这种思维去帮助他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总之,在中专学习中加强学生科研意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习惯,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甚至对我国今后的科技发展都会有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尽管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已沿用至今,但新时代的中专教育赋予了中学教育更多的内涵,教学业要走出应试教育的桎梏,在素质教育的改革浪潮下,中专化学的教育已经走进了一个新时代。对学生的要求,早已经不能仅仅局限在教室、教书、做题上了,而是应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师应该实施一套合理的教学方案,教学策略。通过激发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主动的学习能力以及科研意识,培养科学学习精神。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摄取知识的能力以及现代教育所要求的创新精神。那么,作为一名教师,通过选择和实施正确的教学策略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参考文献

[1]冯颖.用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导中学化学教学实践[J].化学教学,2005,1-2.

[2]张晓东.中专化学教学经验谈[J].信息科技,2004.9.

[3]社成霞.现代化学教育不可缺失环保意识[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06.

[4]王欣.中专化学复习概述[J].西南教育科技,2006.12.

[5]樊利军.多媒体在中专化学中的应用[J].教育前沿,2006.7.

[6]钟启泉,崔允火,吴刚平主编.普通中专新课程方案导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德育音乐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奇妙的“自然音乐”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音乐从哪里来?
音乐
社区盛开德育花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