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艳阳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内涵和信息技術与课程整合的本质相符合,本文通过联系教学实际分析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的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可行性,探索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实施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原则和基本途径。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信息技术 中学英语教学
一、引言
多元智能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其理论核心是人的智力结构是多方面的,每个人或多或少具有八种智能,然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使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对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适当教育与训练可以使每一种智能都具有发展的潜能和机会 。多元智能理论启示教育要全面开发每人大脑中的八种智能,在此基础上,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充分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水平,扬长避短。我国著名教育技术学专家何克抗教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中提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要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 由此看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要通过营造一种数字化学习环境,建立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的教学结构。
二、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可行性
1.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学生的个性可以千差万别,人人有与生俱来的个性潜能,教育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发明创造的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现、创造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促使学生成为不断获取新知识、能够全面发展的终身学习者,与素质教育的精神吻合。在素质教育当中,英语教学是一块主要阵地,它一方面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译等五项技能的培养;一方面也借助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丰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智能。
2.多元智能理论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存在目标上的一致性。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是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大批的创新人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实施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培养创新人才的一种途径。英语教学可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模拟真实的情景交际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和交际机会。
三、整合应坚持的原则及有效途径探究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目标在于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自然而然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培养学生素质。为了保证整合的效果,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原则:
1.统筹设计。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有机整合,不是一两堂课就能够取得成效的事情。如果课上的教学形式变化大,教师教学风格也不稳定,即便有一两堂课上得很好,其最终的结果也会不尽人意。教学活动缺乏系统的设计,就不会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建议教师以学期,或至少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整合实践。
比如,英语的教材以教学模块为单位,每个模块围绕一个主题,而整合设计也要围绕主题,如果主题和生活相关性比较大,需要学生的感官体验及动手实践,就可以相应进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设计,尤其是交互式教学手段如电子白板的应用,也使得互动更加充分。教师要对那些教学内容涉及哪些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行设计,提前准备。以“问路”这一教学主题为例,学生在描述方向时,如果没有具体的图像,语言的运用十分抽象。使用幻灯片动画辅助教学,不仅可以使行走的路线直观清晰,也让学生对方位词的使用把握更准确。如果使用交互式白板,就可以让学生一边说,一边画,实现“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领悟。
2.语言智能优先。必须认识到,语言智能是英语教学最为关注的智能。因此,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实践整合时,一定要本着语言智能优先,其他多种智能的培养应让位于语言智能的培养,避免形式主义,然后再考虑是否能够设计活动,同时促进其它智能的发展以取得更多种智能的发展。比如,仍然以“问路”这一主题的英语学习为例,学生的空间感知智能必然存在差异,但是能够在总体上都处于正常水平,在动画演示时,不必将重点放在线路设计的复杂上,也不要以个别学生的方向感知上的弱势来调整整个教学设计。又同样,英文歌曲的使用可以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但是学生的音乐智能存在差异,鼓励学生演唱,但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避免喧宾夺主。
3.促进多角度评价。所谓多角度评价是指除了传统的面向听说读写译五项能力的评价要素外,还应加入面向多元智能的评价要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我在讲到“公共假日”这一主题时,鼓励学生自己利用互联网,选取文字、图片资料等设计关于各个假日的海报,在展示成果时,对于文字、图片效果都很好的学生,鼓励其绘画能力,支持其兴趣培养,也是肯定学生除语言智能之外的其他智能。受表扬的学生英语成绩不是很好,但是这样评价同样能够激发其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应该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来改善英语学习的环境与训练方式。为这一目的,教师利用教育技术支持,开展讲授、个别化学习、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等多种教学形式;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增强学生的积极反馈,使学生及时获得评价,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