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娟
教材插图的大量出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利于学生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课文,促进学习。尤其是高中生,他们面临着升学考试,学习压力加大,学习乐趣逐步减少,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插图的作用,利用教材插图来刺激他们的感官,增加他们语文学习的乐趣,进而达到优化语文课堂的目的。
1.利用教材插图介绍作家作品
知人论世一向是语文教学所推崇的教学理念,学生只有对作家的身世背景、作品的创作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基于此,教师就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插图来向学生介绍相关的语文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课文的深入学习。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一篇精读课文——《大堰河,我的保姆》,其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为了加深学生对艾青的了解,编者在课文中为我们穿插了一幅有关艾青的图片。在该图片中,满头银发的艾青左手夹着烟,右手拄在桌子上,表情凝重地注视着前方,仿佛在沉思过去,当我们看到这幅图片时,一种历史的沧桑便油然而生。
这时,教师便可以很好地利用这幅图片来讲解艾青的身世背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接下来的诗歌学习奠定基础。
艾青(1910~1996),浙江金华人,一生命途多舛。艾青出生时难产,一算命先生说其会克死父母,所以一出生就被送到了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直到他5岁时才被领回家读书,但那时的艾青依然遭到冷遇,只能称自己的亲身父母为叔叔婶婶,所以他自己曾说到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足见其幼年的不幸。1932年,艾青加入了“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但不幸的是同年他和其他的12名青年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逮捕,国民党反动派乘机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控告他们,艾青因此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而《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饱含感情的诗歌便是诗人在监狱里写出来的。当时的艾青心力交瘁,看见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便不由地联想到了曾收养他的保姆坟头此时也白雪皑皑,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赞颂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著名诗篇。
这样一来,学生就通过“艾青人物像”这一教材插图深入地了解了作者的身世背景以及作者创作这首诗歌的时代背景,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诗歌中蕴含的对保姆大堰河及劳动人民的真挚怀念和热情赞美以及对旧社会的仇恨和诅咒这一情感就十分容易了。这样一来,教材插图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促进了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和主旨的理解,从而为高中语文课堂的优化做出了努力。
2.利用教材插图讲解课文
文字的运用一直在语文这一学科中居于主导地位,语文的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了文字的学习。但对于高中生来讲,文字的学习只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方面,高中生形象思维较强,如果语文教学总是以文字教学为主导,久而久之,学生势必会对课本中那黑压压的文字产生厌恶,不愿从语言文字中去寻找知识。而教材插图的出现便能够很好地缓解学生这一不良情绪,学生在文字学习之余适时地欣赏教材插图,既可以陶冶情操,又可以更为直接地从图画中感受课文蕴含的意境美,进一步推动自身语文的学习。如人教版高一年级必修一第二单元有一篇王羲之的千古名篇《兰亭集序》,诗人在文中发表了自己对生与死这一终极问题的思考,从整体上讲,这篇文章哲理性强,文言知识较多,学生学起来难度很大甚至是对其没有多大兴趣,因此,教师利用教材插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课文词句的理解。
在该课文中,编者为我们穿插了一幅《流觞曲水》图,只见画中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画中的人物更是或吟或咏,或醉或眠,或仰或俯,或起或坐,或拈髯而笑,或放浪形骸,可谓是群贤毕至、曲尽其态。看到插图中的这一场景,老师再回归课本向学生讲述“群贤毕至,少长(zhǎng)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这一场景时就清晰可见,一目了然了。学生也可以根据《流觞曲水》图进一步领会“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这一意境之美。除此之外,课文中还有诸多难解之词,如“流觞曲水”便是一例,课文中的解释是“用漆制的酒杯盛满酒放进弯曲的水道任其漂流,酒杯停留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可以引杯畅饮”,单是字面上的解释学生还很难理解诗人为何要这样做,但只要学生看过《流觞曲水》图便能够很好地体会其中的乐趣和韵味。
这样一来,原本枯燥的文言文讲解在教材插图的辅助下就显得生趣了许多,学生对课文语段的理解也随之加深了不少,由此可见,教材插图的合理运用对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地利用一切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进步,推动自身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上饶市玉山县樟村中学。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
■ 蔡金英
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阅读教学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了解新大纲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必须熟悉教参,深入研读文本,懂得每一册、每一单元、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掌握阅读技巧。新大纲的要求是这样的: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初步学习各种阅读方法。七年级的学生刚由小学进入初中,处在一个过渡阶段,所以我在七年级上册训练的重点是: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七年级下册在原来训练重点的基础上,初步教给学生各种阅读方法,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方法学会独立阅读课文;到了八年级,则要求学生在掌握老师所教方法的基础上学会归纳总结,举一反三;而九年级,就要求学生能分类归纳初中阶段各单元、各类型课文进行阅读,并能学以致用,把所学习、归纳的方法应用到课外阅读中去,提高应试能力。
另外,我还把我的这些教学方法制作成微课参加比赛,让学生给我的微课打分,也给别的参赛教师的微课打分,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记忆,也从别的老师的微课中学到了很多阅读方法,大大提高了阅读能力。
二、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增加读书的情趣
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把学生置于浓厚的读书环境中,是激发学生喜爱读书的主要客观因素。我征求学生的意见,在班上开设图书角,每人从家里最少带来一本书,这样,书的数量、种类多了,自然就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刊。另外,我对同学们的奖励基本也是以书为奖品,获奖的同学获得了荣誉和奖品的所属权,但人人都具有阅读权。还有,我要求每个学生每个学期最少买一本书,读一本书(要求是经典名著)。虽然是一本书,初中六个学期下来,就有了六本,如果拿到班上和同学交换,那么就远远不止六本了。这样,同学们自己的书越来越多,班上的书也越来越多,读书的氛围就越来越浓了。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读熟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我利用每天的早读、晚读,睡前饭后进行古诗文朗诵,每周背诵一首诗,背得快的同学可以背两首、三首,让大家与古代文化的精华——唐诗宋词元曲交朋友。“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课外,我推荐一些经典名著给大家阅读,让学生在古诗文的浸润和名著的熏陶下学知识、明事理、增涵养。
自习课,我布置学习委员组织同学们到学校阅览室借书看书。
语文课前,我都安排两三个同学进行经典精华语段朗诵,适时给予朗诵指导,提高同学们的朗诵水平。
阅读,有自由自在的朗读,有竞争性的背诵,有声情并茂的演读,还有默默的研读,同学们在这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培养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三)课内课外相结合,感受阅读的快乐
在教学中我总是有意识地结合教材给学生制造悬念,唤起学生的阅读期望,从而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在语文教学时,不管学习哪种文体的文章,都能分门别类地给学生讲解与课文有关的课外知识,推荐相应的课外书籍,引导学生阅读。比如,在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就有意识地简介了小说《城南旧事》里的一些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从而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又如,在教学《绿色蝈蝈》时,我也毫不吝啬时间向学生讲述作者法布尔对昆虫如痴如醉的热爱和对事业执著的追求,从而激发学生阅读《昆虫记》的兴趣,通过法布尔《昆虫记》的阅读,学生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也深深地为作者的敬业精神所打动。
时间证明:结合课文进行课外阅读的引导和指导,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非常有效。
三、要有多元化的阅读方法
(一)读与教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调动各种感官,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这样,老师讲授的内容和方法才能被轻松地理解和掌握。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简明扼要,让学生既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又能掌握学习方法。比如在教学《散步》一文时,我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课文,让大家在朗读中感受一家人散步时的和谐美,感受一家人老爱幼,小敬老,爸妈挑重担的责任感,从而轻松把握文中所表现的主题。然后我要求同学们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和两两对称的语句,教给大家赏析景物和语句的方法。最后用这些方法再次朗读课文,再次感受文中的景物美,语言美,人物美。这样读与教相结合,学生印象深刻,学习效果特别好。
(二)读与思相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把阅读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说明了思考的重要性。当然,要给学生宽松的阅读气氛,学生才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才能积极地思考,才能结合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分析、把握课文,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三)读与记相结合
这里的“记”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记忆,也就是说要边阅读边记忆,不要水过鸭背。第二层意思是记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我们要养成边阅读边记录的习惯。这里的记录,可以是摘录精彩词句,也可以是在原文上圈点,即做标记,还可以是对某句话的理解、分析。教师应教给学生做标记的方法,让学生读得有个性,记得也规范。
(四)读与写相结合
写不离读,读为写打好基础,要培养学生养成读写相结合的好习惯。读书应与写读书笔记、写文章相结合起来,手脑共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提高写作水平,还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我”因为赖床被爸爸打这一片段写得非常生动,我让学生反复朗读之后问:“同学们有没有被打或被骂的经历呀?”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有。”“能不能把一次被打或被骂的过程写下来啊?”又是异口同声的“能”。于是,我要求同学们仿照课文把打的人的动作、神态和被打的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由于有亲身体验也有例文,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非常成功。当然,读与写的结合应成为一种习惯,而不是老师强制性的要求。
总之,阅读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这对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都有很大的帮助,一个人知识的获取靠的主要也是阅读,学生如能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多安排学生阅读,多给学生阅读的时间,指导学生多元化地阅读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单位:广西贵港市平南县平南镇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