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华
近日,在网上看到苏州一所学校的老师,新学期在批改作业时采用了一种新的方式,学生做错题时,不是打上红红的“×”,而是改用了绿色的“T”,学生可以在“T”旁边获得一次改正的机会。老师介绍,这绿色的“T”代表的是Think(想一想)和Tips(小提示)。学校的做法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可是,在下面网络的跟帖中,既有对这种做法持肯定态度的,也有认为只是一种形式,最后还是成绩说了算的否定看法,而且后一种说法得到赞的人还很多。看来,这种做法在网友看来优劣并不特别明显,而作为一名教育者,笔者认为对于这样的做法一定要大加鼓励,积极推广,否定这种做法的认识并不可取,这是为什么?
首先,从学生评价模式的突破来说,长久以来,至少从笔者上小学开始,评价学生正误的方法,就是一成不变的打“√”或“×”,而且根据前后两个符号在一次作业上的多少对比,决定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判定。当然,随老师的心情,当后一个符号多过老师的预期,那学生迎接的是轻则重做,重则挨批,请家长。这样的评价,几十年如一日,大家也已习以为常。而我们忽略掉的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指出错误,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和自我修正。一个“T”,改变的不单是一种评价方式的改变,也是一种评价思维的改变,这为我们对于学生的作业评价模式突破是否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
其次,从着眼学生发展的长远角度来说,学生的发展,真的如网友说,是成绩说了算的吗?这当然是不对的。要知道,今天我们面对的小学生,等他们真正走进工作岗位,成为社会不同条线的分子时,是十五年甚至二十年后,那个时候对于每个人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动手能力等应该有更加高的要求和期盼。今天的教育正是影响和决定着那时的社会发展。解放学生的思维,从评价上用学生欢迎的方式进行引领,这不单是一个小小的“T”的改变,而是对培养怎样的人的富有深度的思考,同样,免做作业卡、体验作业单、分层作业、生活作业,这是很多老师从形式到内容上的一些做法,这也是和绿色的“T”一样,在为学生明天的发展做准备,为学生个性的成长提供更多元化的支撑。
再次,从学生心理认同感来说。红与绿,本就是两种鲜明对比的颜色。红色是紧张、压抑、刺激,而绿色是平和、希望和舒缓,“×”呢,被学生形象地称为“飞机”,作业本上停满了被打败的“飞机”,这本身就是向学生暗示着“失败”和“挫折”,而“T”呢,正如老师所介绍的,代表着Think(想一想)和Tips(小提示),这是给学生鼓励和提醒,是让学生在安全和放松的状态下继续进行思维的开发,进行头脑的训练,而且是在自觉主动的状态之下。两相对照,学生对绿色的“T”只会觉得亲切,而对待学习只会更加觉得有趣味——因为学习的过程充满未知的成功体验。一个改变,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保护。
最后,从老师自我角色定位来说。尽管在新课改以来,“师道尊严”,已经被很多老师从口头上抛弃,但在内心,也许仍然并没有真正树立起师生平等的观念。一个大而鲜红的“×”,不正是老师高高在上的心理地位体现吗?这造成了师生关系的对立,影响着师生内心的情感和态度认同,也间接造成了教育效率的低下。改变这种现状,依靠的不是任务布置,也不是命令,而是真切的行动。试想,当老师用“想一想”和“小提示”代替武断的“×”时,学生对老师的认识以及认同都发生了悄然的变化。而老师,也由学生的裁判变成学生的伙伴,由旁观者变为主动建议者,老师的角色得到真正落实。
为这样的“T”叫好。而为了学生的生命成长,我们还可以做哪些突围和创新呢?这是由作业批改的“T”所带给我们需要继续进行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