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提前教育有必要吗

2015-05-30 10:48:04孙清廉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5年2期
关键词:时能学会语言

孙清廉

学习和发展是同步的

孩子在3岁之前是大脑迅速发育的时期,也是动作和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错过最佳学习阶段,对孩子智力的影响是难以挽回的;但过分超前的教育也是毫无意义。因为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早就证实,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是同步的。也就是说,在孩子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应着学习不同知识、技能的最佳时机,提前教育事倍功半,甚至会有反作用。

一般认为,对3岁以内的婴幼儿应以“养育为主,教育为辅”。尤其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大脑对营养的需求巨大,出生时婴儿吸收的50%的营养成分和氧气是被大脑消耗的。早期营养不良,即使以后营养得到改善,智力的恢复和赶超也很困难。所以,在1~3岁要重视孩子的营养供给,特别要重视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补充,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

孩子身心正常的生长发育,是实施教育的基础。教育必须适应婴幼儿身体各器官,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1岁以上的婴儿开始产生感知觉,认识外界。婴幼儿的记忆特点主要是机械记忆,形象而生动、具体鲜明的事物能促进记忆。所以,可通过讲故事、玩各种玩具、观察小动物、看有趣的漫画和动画片等来吸引他们,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培养孩子注意力的稳定性和控制自我的能力。

幼儿阶段是随着语言的学习和进展,学会初步概括思维的重要时机。婴儿语言的学习发展,与发音器官和大脑皮质的语言中枢的发育有密切联系。孩子到六七个月时就逐渐能听懂大人说一些简单的话,主要是单音节的语音。1岁的孩子已能把语言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1.5岁以后,大脑皮质左半球的语言中枢已逐渐成熟,接受和表达语言的能力明显提高。2~3岁阶段,已经可以使用各种基本类型的句子,与成人进行清楚的语言交流。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用亲切和善的语言与孩子对话,用玩具等逐步把语言和具体事物结合起来,教他们一些事物的名称,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对2岁以上的孩子,可以组织他们学儿歌、看图说话、猜谜等游戏,训练和促进语言发展。

对3岁以上的孩子适时地送幼儿园是有裨益的。孩子在入园前要有一个训练和思想准备阶段。要培训孩子学会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如自己吃饭、洗脸、大小便等。还要教孩子知道自己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父母的名字和工作单位等。

不提倡让学龄前的孩子提前学习小学才教的知识。有关单位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揠苗助长”的做法只是在孩子刚入学的第一年有一定优势,此后随着时间推移,优势越来越小,到小学3年级时,这种优势不但不复存在,甚至还不如其他学生。这是因为刚入学时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很多知识孩子过去都学过,因而显得比其他孩子更从容一些,但也容易养成学习不认真、不努力的坏习惯;当其他孩子很快追赶上来时,这些孩子就会“落伍”。而且这种强制性的灌输教育让孩子精神压力增加,休息玩乐减少,失去了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失去了孩子应有的天真活泼和开朗,影响了对孩子正常全面的智力开发和身体素质的锻炼,所以效果并不好。

总之,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一定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合乎实际地开发孩子智力,顺其自然,健康成长。在学龄前阶段,一定要让孩子在玩乐、游戏、讲故事、看画册、唱唱跳跳的自由、快乐的环境下成长,让孩子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学龄前和幼儿园要求完全杜绝小学中的教育内容。

幼儿规范化教育的5个方面

依照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对3~6岁儿童主要应从以下5 个方面实施规范化教育。

安全:给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主要通过安全主题活动教育孩子,活动可通过游戏、表演、动画等形式。较易于为儿童接受的方式有编顺口的儿歌、讲案例故事等。

健康:养成健康的生活和作息方式 从3~4岁开始,逐渐养成按时睡眠、起床,坚持午睡的良好习惯;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进食时细嚼慢咽,能熟练地用勺子吃饭。4~5岁能用筷子吃饭;常饮白开水,不贪饮甜味饮料;不用脏手揉眼睛,不在光线过暗的地方看书;3~4岁连续看电视不超过15分钟,4~5 岁不超过20分钟,5~6岁不超过30分钟;养成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逐渐学会自己穿衣服、脱衣服、穿鞋、脱鞋、系鞋带等技能,并逐渐掌握根据天气冷热的变化增减衣服的技能;学会自己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

体能:加强孩子体能锻炼 3~4岁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10秒钟左右,能单手将沙包向前投掷2 米左右;4~5 岁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15秒左右,能单手将沙包投掷4 米;5~6岁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20秒左右,能单手将沙包投掷5米左右。

社交:教孩子与人为善,对人有礼 3~4岁时,当孩子有强烈不良情绪时能在成人安抚下逐渐平静下来;在对别人讲话时要知道眼睛看着对方;能在大人提醒下使用恰当的礼貌用语,愿意和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不争抢、不独霸玩具。4~5岁,要让孩子愿意把自己的情绪告诉和自己亲近的父母和老师,以分享快乐或求得安慰;别人对自己讲话时能及时回应;不说脏话,能主动使用礼貌用语;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乐和游戏,有自己要好的小伙伴,大家都喜欢的东西能乐于分享。5~6岁,能让孩子经常保持良好的情绪,情绪不良时能努力自己缓解;不随意打断别人讲话;能依据所处环境使用恰当的语言,在别人难过时能用恰当的语言进行安慰;有自己的好朋友,也喜欢结交新朋友;在进行各种活动时学会与大家分工合作。

智力:培养各种兴趣爱好,5~6岁要学会10 以内的加减法 培养孩子喜欢唱唱跳跳,愿意参加唱歌、跳舞、表演等各项文体娱乐活动,并在活动中逐渐学会与他人配合。3~4岁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4~5 岁,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5~6岁,能通过实际操作或其他方式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这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和能力,而不是盲目地教孩子进行数学运算。

猜你喜欢
时能学会语言
戒不掉的甜
食品与生活(2023年2期)2023-04-06 15:49:58
语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学会分享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微笑的境界
我有我语言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我想有对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