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从周 我不是大师我只是个杂家

2015-05-30 10:48:04姜浩峰
财富堂 2015年2期
关键词:豫园同济大学陈先生

姜浩峰

陈从周教授在国外的影响比在国内大,在国内的影响比在上海大,在上海的影响比在同济大学大。”如今任职上海市容绿化局副总工程师的张浪教授如此说道。这不仅仅是张浪个人的看法。在师出同济大学的一众建筑设计界人士眼里,陈从周是真正的大师。园林、古建筑、书法、绘画、散文、昆曲……陈从周涉猎范围确实够杂。而其对于后世的影响,则绝非始于昔年终于昨日。

而陈从周在世时,则自称:“我不是大师,我只是个杂家。”

让世界瞩目于“江南Style”

“改革开放以后,就有日本留学生被派到中国来。”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松对我说,“其中到同济大学留学的,比如木津雅代。她当时是日本法政大学建筑系的硕士生,到同济大学做进修生,师从陈从周,研究中国传统住宅,以及园林设计和修复技术。还有现任日本法政大学教授的高村雅彦。高村当年师从陈从周,研究中国的江南古镇,还研究城镇与水的关系。我每次遇见高村,他每次都津津乐道地讲陈先生当年是怎么教他中国文化的,包括喝酒抽烟。” 1990年,高村雅彦与上海同学李俊共同编写的《苏州周庄——水、乡、古镇》,在日本建筑专刊《文化、自然与人》杂志发表。而高村对中国江南古典建筑的兴趣,始终没有中断。目前,高村雅彦在日本的研究课题,许多仍涉及到中国古建筑,如今,他也经常来中国做调查。

1990年代获得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学位的张松认为,陈从周关于中国明清园林思想的研究成果,在海外得到了传播。“不仅是日本,比如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明轩,就是一个明证。”张松说。

1978年,陈从周应邀赴美,为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设计建造中国庭院式建筑明轩,在美国引起轰动。当时,贝聿铭为之鼓掌称道,并聘任陈从周为贝聿铭建筑事务所顾问,两人也成为莫逆之交。

同济大学出版社社长支文军对我说:“陈从周教授是同济大学最具影响力的学者、教授和文化大家之一,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建筑,弘扬园林建筑文化,成果著作影响力之大远及海内外,为我们国家、社会和后代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和宝贵的财富。陈从周先生作品享誉海内外,据不完全统计,出版了74本图书,发表的文章更多,不仅对于古建筑、古园林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特的见解,还参加了大量的实际工程建造,作为推动中国风景园林艺术的开拓者,陈先生自觉敏锐的文化担当充分体现了我们同济文化精神的特质和当代学者的典范。”同济大学出版社自1984年创立以后,它的第二本书就是陈先生的《淑媛》,随后出版了《陈从周散文集》等图书,这次出版的《园林大师陈从周》再一次显示了该社对陈从周先生的“偏爱”。

来自南北湖陈从周艺术馆的林周良说:“上世纪80年代,南北湖开山炸石、张网捕鸟,以至于青山绿水满目疮痍、千疮百孔、飞鸟绝迹,有识之士扼腕叹息,幸得陈先生在大小报纸大声疾呼,并于1993年3月上书中央,呼吁停止破坏,终使南北湖石头不再疯狂,禽鸟不再惊弓,南北湖才得以成为浙江省的第一批风景名胜区。南北湖的人们没有忘记陈先生的丰功伟绩,现在每年约有50万游客参观艺术馆,我想陈先生这些年来仍然在南北湖醉心于他的江南水墨,寻觅着他的散文诗句,也一定会感到欣慰。” 林周良还说:“因为很久以前《淑媛》一书已经成为了我的案头读本,让我领略了汉字之美、园林之美、书法之美,并成为我工作中的一本工具书。”

让世界好奇并瞩目于江南生活,留住江南的诗意,成为了陈从周留给世界的一大贡献。

公认的大师级杂家

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鲁晨海告诉我,陈先生还讲 :“绿化绿化,就是绿色的文化,这是很重要的。你不到六十岁,你有多少文化?还不需要去造园。”1986年那个夏天陈先生讲到寺庙修复和造园建设时就这么说。“当时我感受很深,就是文化和知识之间的差异,我们只是学会画图是远远不够的。现在陈先生退休了,在家里最关心学校培养学生往哪个方向走,会不会从一个大学办成一个技校。”

“陈从周言说自己是‘杂家,但我们公认他的‘杂,都是大师级的。”许锦文教授如是说。在许锦文看来,陈从周工于书画,诗文俱佳。“他的国文受业于当年之江大学的夏承焘先生,诗文自成一体,尤其那些园林散文,更是绝响。至于丹青妙笔,可以说陈从周擅长写兰、竹。他是张大千的入室弟子,30岁时在上海开画展,1940年代出版《陈从周画集》,由张大千提签。”

与一般画师不同,陈从周为人作书画,从不取报酬。他曾经请人篆刻闲章两枚,一为“免费供应”,二为“丹青只把结缘看”。 1978年,在美国设计明轩的时候,他为贝聿铭写就一幅水墨丹青长卷,画成以后先带回国内,遍请当时国内的文化耆宿、书画名家为之题咏。这就是如今存放在纽约贝氏园的《名园青霄图卷》。

对于知音,陈从周从不吝啬笔墨。比如他与昆曲名家梁谷音的友谊,实为梨园佳话。陈从周对梁谷音的唱腔极为称道,甚至声称在写作、绘画乃至建筑设计之时,假若没有梁谷音的录音来听,脑子就仿佛石头一样转动不了。陈从周认为,东方艺术是缓慢的,而昆曲缓慢的节奏,正应和了文化人内心的节奏。1988年,梁谷音获得全国戏剧“梅花奖”,陈从周在一方端砚上亲自题刻——“画梁软语,梅骨清音”,赠送给梁谷音。他设计的豫园“谷音涧”,也与昆曲有关。某一天,梁谷音与陈从周正在豫园一处假山间行走,忽然梁谷音引喉而歌,遂又嫣然一笑。陈从周顿时如佛家悟禅,将这一片假山名之“谷音涧”。

“昆曲之美,不仅仅在表演艺术,其文学、音韵、音乐,乃至一板一眼,皆经过了几百年的琢磨,确是我国文化的宝库。我记得在‘文化革命前,上海戏曲学校昆曲班邀我去讲中国园林,有些人看来似乎是‘笑话,实则当时俞振飞校长真是有见地,演‘游园‘惊梦的演员,如果他脑子中有了中国园林的境界,那他的一举一动,便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陈从周在他的散文《昆曲美与园林美》中,亦曾这样提及昆曲与园林的关系。

一生所系是豫园

陈从周的弟子路秉杰教授说:“在陈从周老师九十周岁诞辰之日,我首先得做检讨,因为陈先生的纪念日搞错了,应该是戊午年十月二十五,太阳历公元1918年11月28日,原来用的都是27日,万年历上面十月二十五日不是11月27日,而是11月28日。”由于陈从周生前,电子版的万年历还没有普及,凭借记忆,陈从周把自己的阳历生辰搞错了,于是将错就错至今。

路秉杰还透露,陈从周早年的设计,乃至豫园东部的重建,成为了陈老一生的大事之一。路秉杰说:“因为陈从周和豫园的关系实在太密切了,比老婆儿子都重要。我是觉得把这个事情和后代人说清楚,豫园西部还有一大片。”

路秉杰口中豫园西部的一大片,如今看来已是高楼广厦的钢筋水泥森林,决然不可能推倒后植水造园矣!陈从周一生所系是豫园,而留存的半个豫园,成为了故人的残梦。

“陈从周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火种”

在《园林大师陈从周》的研讨会上,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对陈从周的评价,已到了推崇的程度。且看他是如何回答《财富堂》的提问的。

《财富堂》:陈从周先生的价值,是否在当代有足够的体现?是否对未来依旧有垂范?

伍江:我觉得,陈从周先生对于中国园林,乃至整个中华文化的贡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凸显出来。他的园林,他的书画,他的文章诗词,都有非常特殊的意义。这样一个在文化方面对中国有这么重要的研究和贡献的人,是同济大学的骄傲——不是所有的大学都能有这样的老师。人是会死的,但是陈先生的贡献和学问是不会死的,以后陈先生会从我们认识的一个活生生的人变成一个符号,这个符号曾经在相当一段时间被边缘化,被破坏,甚至有被毁灭的危险。很多人说陈先生是中国古典文化最后的大师。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的,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又不是,因为正是他这一点星火,再过几代人又会蓬勃起来,因为中国的文化不是谁想灭就灭得掉的。要想达到陈先生这样的高度,一两代人可能暂时还做不到,但是没关系,中华文化能够存在几千年就可以继续存在几千年。当然,不只是他一个人,还有一小批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使得中华文化不会断。

《财富堂》:园林大师、古建筑学者、书画家、散文家、曲友,陈先生生前亦自称杂家。你认为陈从周最有价值的东西是哪些方面?

伍江:文化,一个大的文化概念!今天中国面临着非常好的形势,对于中国文化的崇尚和推崇至少是最近大半个世纪以来从来没有过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一方面应该看到中华文化的前景,另一方面也再一次认识到了陈先生的历史地位。研究陈先生不能仅仅从他的作品来看,更多的应该是从历史的地位来看。他的作用不是一两个园林,不是一两首诗词,而是对整个中华文化快要断裂的时候把它接上了,这一点非常地了不起。我自己也在同济大学学了这么多年,也有机会直接求教陈先生,现在发现陈先生给我们的是大部分老师给不了的,这是对个人的,更重要的是对国家、对整个中国文化的价值。

《财富堂》: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如何传承接续陈从周?

伍江:今天的座谈会可以证明陈从周先生已经去世了这么多年,但他依然被我们铭记,他的书还是在出,再过一百年我们仍然可以出陈从周文集,这正是他的价值所在。我们对待文化的态度曾经过弯路,今天我们可以回到正路上来,就是一个大学应该怎么办,一个学科应该怎么办,一个文化应该怎么延续。同济大学这样的学校长期以来是一个以工科为主的学校,更需要思考这样的问题,很多人说建筑学和土木工程的区别就是因为建筑学有文化。实际上陈先生真的说过这句话,但不仅仅建筑学需要文化,所有的工程都需要文化。而目前来看,中国大多数的工程都没有文化。尽管不能说陈先生讲了一两门课我们就学会文化了,但是他告诉我们需要什么——大学的老师怎么应该培养学生,大学的学生怎么去学习。

陈先生是一个很伟大的人,他在文化上给我们的教诲不是他想出来的,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累,所以他代表的不是他自己,而是中国千百年文化的积累,我们要学习的也是陈先生代表的传统文化,这是最重要的。

猜你喜欢
豫园同济大学陈先生
豫园彩龙映明月遥相辉映迎新年
检察风云(2024年3期)2024-02-20 10:30:20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介绍
永远的怀念
先嗑为敬:陈先生的糖“蓄谋已久”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介绍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启事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启事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老板不知银行新规 被工人骗万元
东西南北(2017年3期)2017-03-01 17:14:35
豫园灯会
上海国资(2017年2期)2017-02-28 09: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