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陸新環保法實施後,嚴格的懲罰機制,對企業不僅是成本問題,更是生存問題。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建立後,企業如何挖掘和規避這一潛藏在企業內部的價值與風險,將直接影響企業的損益與資產。
北京碳排放權交易所擬開放個人參與碳排放權交易,也鼓勵重點排放單位及其他持有配額者,開展碳排放配額抵押式融資,配合回購式融資、配額托管等業務。希望企業透過碳資產管理,利用碳市場交易機制,推動節能減排。
中信証券與北京華遠意通熱力,就簽署了中國大陸首筆碳排放配額回購融資協議,融資總規模達1330萬人民幣。這不僅拓展了重點排放單位的融資渠道,也盤活了企業碳資產,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
碳配額的商品化和資產化,刺激了企業對碳資產的認知;雖然碳交易在國際已有8年的發展歷程,對中國大陸的企業而言也仍是新的事物;但利之所驅,將吸引著企業關注,利用好碳資產,就可以增加企業在節能減排的投入,也降低了投資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