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困难家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015-05-30 22:18左改玲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困难心理健康家庭

左改玲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困难家庭的小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情绪、社会适应、行为四个方面。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就要从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入手,齐抓共管,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困难家庭小学生心理健康社会适应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经济状况不断地提高。然而,中国仍然存在着一批困难的家庭。由于困难家庭受所处的环境、家庭因素及经济状况的影响,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因此,在这样家庭中成长的小学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方面的问题

困难家庭的小学生多数学习是被动的,主要表现两个方面:其一,是学习动机不足。上课精力不集中,东张西望,不能主动完成作业。其二,是学习习惯不良和学习方法不当。上课随便说话,搞小动作;写作业时边写边玩,不能保持正确读写姿势;学习用品随意放置,丢三落四;学习无计划,学习效率低。

二、情绪方面的问题

处于身心飞速发展时期的小学生,特别是有困难的家庭的小学生,由于诸多因素,他们经历情绪、情感上的困扰,受到孤独、失望、忧郁、焦虑、愤怒、嫉妒等不良情绪的侵袭。虽然这是成长过程中所避免不了的,但若不及时调整,将会使这些不良情绪转变成严重的情绪障碍,从而阻碍个体身心的健全发展。

三、社会适应方面的问题

大多数的有困难的家庭的孩子要跟着家长四处奔走,居无定所,上学或转学会时有发生。这些学生产生适应不良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情感上对父母过于依赖。当新生入学或转学时,面对陌生的学习环境,就会产生心里紧张和不安,选择逃避,产生不愿上学的情绪。第二,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对学校人际环境的不适应。在有困难的家庭中成长的小学生缺乏自信心,当遇到问题或面对陌生的交际环境时,就采用逃避的态度,对新环境产生适应困难。

四、行为方面的问题

在困难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会出现诸多的行为问题,具体表现有:学校恐惧症、学习障碍、考试焦虑、多动症、攻击行为、社交退缩等。在这些问题中,其中城市高于农村,男童多于女童,小学三年级是行为问题最为突出的一个年级段。

然而家庭、学校、社会是影响有困难的家庭的小学生健康心理形成的三个重要因素。因此,我认为,要解决困难家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强化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同时要发挥家庭教育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任何一个家庭都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他们对于孩子的个性发展、人格形成发挥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父母,要充分认识到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改变重物质轻精神,重智育轻德育的传统观念,在给孩子提供必须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多的关注他们思想上、行为上及心理上的发展变化,使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其次,学校是传播知识的重要地方,同样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场所。要想根本上解决有困难的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就要从小学教育本身入手。一是做到两个加强三个落实。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与管理,加强学校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严格落实每周1节心理健康课,做到教师、教材、课时三落实。二是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注重开展有效心理咨询活动。安排心理辅导教师做好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工作。三是充分发挥少先大队、红领巾广播站、阳光小屋的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紧密结合,组织学生参加多渠道、多形式、多内容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广泛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中主动投入,积极参与,体验交往中的情感,懂得互相协作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少年儿童健康向上的情操。

最后,发展慈善事业,引导社会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帮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发展慈善事业措施,汇聚更多爱心扶贫济困。让社会爱心的暖阳照耀困难群众、助力民生改善。进一步为改善有困难的家庭的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提供保障。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付出真心、真情、真爱,一切“从心”做起,我们就能让困难家庭的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1]殷炳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1-13.

[2]张爱卿.现代教育心理学.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6-3.

猜你喜欢
困难心理健康家庭
困难中遇见团队
心理健康
困难我不怕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家庭“煮”夫
选择困难症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