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梅 杨聿强 郑立龙
摘 要:为揭示南皮斜坡孔二2油层组沉积微相的分布规律,利用岩心、测录井、地震等测试资料,对目的层的沉积相及沉积微相特征进行研究。在研究区划分出2种沉积相类型: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其中以辫状河三角洲相为主;划分出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席状砂、六种沉积微相类型。
关键词:南皮斜坡;孔二2油层组;沉积相;辫状河三角洲相
引言
孔二段2油层组为南皮斜坡地区主要的生储油层段,是重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该区钻井油气显示普遍,获工业油流井13口,探明储量923万吨,发现叶三拨、小集、段六拨、乌马营出油气点,油气平面分布广泛,但未形成一定油藏规模。近年于南皮斜坡以预探岩性圈闭为目的部署的孔南6井获得工业油流,证实了斜坡区岩性地层油藏的勘探潜力[1]。前人对南皮斜坡新生代构造演化 、沉积特征、层序地层,以及控砂机制进行了一些研究,但由于孔二2油层组钻井资料相对匮乏,对研究区沉积微相分析研究不足,严重制约着下一步深层油气的勘探部署。
文章利用测井、岩心、地震等资料研究孔二段2油层组沉积微相体系,恢复沉积微相空间展布图,从而分析该区的沉积模式,为油气勘探提供帮助。
1 区域地质概况
南皮斜坡位于沧东-南皮凹陷的南部,舍女寺-段六拨构造转换带以南,南至灯明寺断裂带,东西两侧夹持在沧东、徐西两大断层之间,勘探面积400km2[2-3]。孔二段2油层组地层为孔二段主要的砂岩富集层位,东缘被徐西断层切割,西缘超覆在孔三段地层之上,南缘同样超覆在孔三段地层之上。孔二段2油层组地层整体上具有北厚南薄、西厚东薄的特点。
根据对沧东-南皮凹陷盆地结构和湖盆演化的分析,孔二2油層组沉积时期,盆地属于坳陷型湖盆,现今南缘孔二段受古地貌控制,向南逐渐减薄至缺失的趋势,边界为湖盆原始沉积边界,又根据对孔二2油层组地层的空间展布及其与断层的接触关系的分析,初步判断孔二2油层组沉积时期南皮斜坡为典型的缓坡型盆缘。孔二段2油层组(Ek■■)为深灰、黑灰色泥页岩夹浅灰色粉细砂岩韵律层,局部夹基性侵入岩,含有腹足类、介形虫、鱼类、植物、孢粉等古生物化石;该段是沧东-南皮凹陷含油范围最广、油层分布最稳定的勘探开发层系[4-7]。
2 沉积微相特征
通过绘制南皮斜坡地区砂岩等值线图来控制舍女寺重点目标区砂体分布范围,以此为基础对目标区内重点井、取心井进行岩心相、测井相分析确定出该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该区以辫状河三角洲相为主,并细分为两种亚相、六种微相类型(表1)。
2.1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
2.1.1 水下分流河道
以叶21井为例,通过沉积相综合柱状图(图1)可看出,其岩性主要为灰色中-粗砂岩及部分粉砂岩,泥岩含量很少。相序主要为向上变细的正旋回,多发育波状层理。自然电位曲线主要表现为低幅钟形,电阻率曲线表现为齿状箱形,解释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
2.1.2 水下分流河道间
水下分流河道间沉积物粒度较细,岩性多为厚层灰色泥岩、粉砂岩夹薄层细砂、中砂岩,旋回特征不明显。水下分流河道间在垂向上位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之间(图1)。
2.1.3 河口坝
以乌7井为例,通过沉积相综合柱状图(图2)可看出,其岩性主要为灰色中-细砂岩,粒度较粗,发育斜层理;下部主要为灰色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相序主要为向上变粗的反旋回,发育波状层理和小型沙纹层理。测井曲线主要表现为中幅齿化漏斗形,解释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河口坝沉积。
2.1.4 席状砂
席状砂沉积较河口坝要细,且沉积厚度较薄,主要由灰色、浅灰色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构成,也可为浅灰色细砂岩,可见植物碎屑和炭屑。自然电位曲线上表现为中-低幅漏斗形,曲线微齿化(图3),可与河口坝构成完整的逆粒序。
2.2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主要发育分流河道和分流河道间两种微相。以乌26井为例,从沉积微相分析图可看出(图4),岩性主要为灰色细砂岩夹紫红色泥岩,自然电位曲线表现为中低幅钟形,解释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的组合沉积。
3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
3.1 砂体分散体系
根据对南皮斜坡钻井孔二2油层组的砂岩厚度、地层厚度数据的统计,绘制出南皮斜坡的砂岩厚度和百分含量等值线图(图5)。可以看出南皮斜坡砂体主要分布在乌马营、集北头地区,南皮斜坡主要存在四处较大规模砂体,综合全区物源体系分析结论,主要砂体富集区分别归属于四个不同朵体,分别为西侧穆三拔朵体、南西侧乌马营朵体、南侧灯明寺朵体和东侧集北头朵体。综合利用地震属性、地震剖面、物源分析、砂体分散体系等分析结果,得知南皮斜坡孔二油层组存在四处砂体富集地区,分别为南皮斜坡地区的四个粗碎屑朵体。
3.2 地震属性
对于没有钻井或者钻井稀少的地区,在确定相邻地区钻井的沉积亚相及微相类型的基础上,依据地震属性(图6)对砂体分布范围和沉积相(包括亚相、微相)的边界进行标定。根据南皮斜坡孔二2油层组振幅属性图,确定乌10井、乌26井以南大范围地区的砂体分布范围和沉积相边界。
3.3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
基于对南皮斜坡孔二段2油层组砂体展布特征以及沉积微相类型的分析,南皮斜坡孔二段2油层组时期发育四个朵体,包括穆三拔朵体、乌马营朵体、灯明寺朵体与集北头朵体,其中四个朵体均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南皮斜坡北部主要发育滨浅湖相;西部(穆三拔朵体)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其微相以水下分流河道为主;南部(乌马营、灯明寺朵体)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其中主要发育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东部(集北头朵体)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图7)。
4 结束语
(1)南皮斜坡地区孔二段2油层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其中以辫状河三角洲相为主。辫状河三角洲相可划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不发育。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席状砂为该区的主要沉积微相类型。
(2)综上所述,南皮斜坡孔二段2油层组时期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最为发育,主要分布在乌马营一带,位于各朵体中部和前缘,呈条带状分布,范围较大,指示了朵体的展布方向。其次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微相,位于朵体根部,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微相发育在水下分流河道与湖泊交界处。
参考文献
[1]中国油气田开发志总编纂委员会.中国油气田开发志-大港油气区卷[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
[2]大港油田石油地质志编辑委员会.中国石油地质志(4)-大港油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
[3]曹涛,杨桦,王振升,等.一体化勘探模式在南皮斜坡岩性油气藏中的应用[J].录井工程,2013,24(4):65~69,85~86.
[4]钱赓,李勇,颜照坤,等.南皮凹陷孔二段物源体系综合分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2,47(2):331~337,186.
[5]张晶.沧东-南皮凹陷孔二段2油层组沉积体系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2.
[6]周立宏,李勇,王振生,等.陆相断陷盆地缓坡带沉积体系与成藏动力学-以黄骅坳陷为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7]韩冰.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孔二段沉积体系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09
[8]姜在兴.沉积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陈永梅(1989-),女,2012级成都理工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地质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