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力民 覃永晖 刘建 赵卓
摘 要:文章采用能值分析法体系,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这三方面互相制约起来,构建由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和生态环境效益指标组成的等值化土地效益整治指标体系。
关键词:能值分析体系;等值化;洞庭湖生态经济区
1 区位概况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地处长江中游荆江南岸,地跨湘、鄂两省,地理坐标约为28°44′N-29°35N、111°53′E-113°05′E,介于长江东西不同景观生态的过渡地带,占据长江中下游最敏感又最脆弱的生态区位,大部分地区的海拔高度不到50m,土地面积的85%以上在湖南省辖境内。
2 基于等值化理念构建经济区的体系
H·T·Odum将能值定义为:流动或储存的能量所包含另一种类别能量的数量,即为该能量的能值。以能值为基准,可以衡量和比较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能量的真实价值,可把不同种类、不可比较的能量转换成可比较的同一标准能值。运用能值理论分析的方法为广泛地土地整治规划、土地规划利用和土地有效整理等方面提供了更为明确的道路。为了更加明了的表达能值分析体系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镇村土地整治研究的具体意义,采用物质流以及能流的形式展现出来如图1。
如图1可明显的看出该体系是从生态系统、社会体系和经济系统这三个方面入手来寻求问题的所在。紧密的结合经济区的区域特色,遵守能指系统与区域特色层次的有效结合,采用合适该经济区的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并且严格的遵循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原则。
3 基于等值化原理做出洞庭湖经济区问题的分析
3.1 土地资源利用对生态安全的影响
土地不合理的使用变化对洞庭湖生态区环境的影响深远,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是导致区域生态环境下降的主要原因,湖区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对洞庭湖生态区的安全产生以下影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自然景观的变化、洞庭湖区的地貌、土地。在人为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下,如湖区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围湖养鱼等生产活动,使一些自然景观遭到严重的破坏,湿地生态安全受到极为严重的影响,再加上湖区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和农膜施用量的增加、农村畜禽养殖业的污染以及盲目种植芦苇,使得土壤、水域污染严重,土地可利用资源浪费。特别是最近几年大规模种植杨树,大量侵占天然湿地,破坏了湿地的结构与功能,可利用资源迅速下降,造成洞庭湖鱼类和鸟类等生物多样性下降;以及洞庭湖区常年遭受洪涝灾害,使得大量的泥沙淤积,水位上升土地破坏严重,又大规模的围湖垦殖等使得洞庭湖不断萎缩,影响了其调蓄渲泄洪水径流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
3.2 土地资源利用对社会体系的影响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社会体系的变化:从该土地资源拥有状况来说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人均土地后续资源量、土地补充以及土地所供养的人口数量等,这些都存在大量的不足,就湖区而言主要来自于该湖区土地资源的不得当利用;从社会调控程度上来说基本土地的保护率、土地专家对该区土地保护的满意度、粮食自给率、人口压力指数、湖区保障制度、剩余的劳动力比例、湖区劳动力人均负担土地面积远远没达到所需求的标准,土地的不合理利用把现实与目标的距离更进一步的拉大。
3.3 土地资源利用对经济体系的影响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经济效应的变化:土地资源利用时盲目的扩大了建设用地面积,其本身内部的潜在力量没被发觉,地域特色也没有充分的发挥,土地集约化弱也没有优化区域用地;没有合理的挖掘后备资源;同样也没有合理的开发珍贵的湿地资源涵养水土;农用地基础设施建设过于散乱,耕地资源过多的被随意开垦,土壤肥力也不断的下降,成为洞庭湖生态区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绊脚石。
4 基于等值化原则做出对策
4.1 土地资源中的生态安全对策
在教育中树立起土地资源利用对生态的影响,把保护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相结合,这样为实现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化利用打下坚实了基础;为土地利用对生态安全的影响开展好教育的宣传工作,让每一个公民意识到土地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安全也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任务中;要把个人的土地执行行为对生态安全的影响纳入到社会道德规范,努力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态安全文明;编制土地生态功能区规划,实施洞庭湖生态区土地生态安全的保护规划;将土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融入到各项开发建设规划当中去;将环境安全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于土地合理利用开发建设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实施土地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作为该湖区的重要战略之一。
4.2 土地资源中的社会体系对策
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立土地集约化利用指标体系。避免盲目占用过多的土地。真正有效的对土地资源进行保护,使得有效土地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在有关土地占用的过程中,要实现对土地进行弥补。这样才能充分协调控制好占地与还耕的互补力度,要严谨乱占、严谨滥用土地,加大管理力度,尤其是针对未发占用土地的行为要予以严惩,意识到土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土地观念,增强全民土地资源的忧患意识,形成一种“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自觉行为;树立土地利用的价值观念,提高人们对土地资源经济价值的认识,从而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且要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生产,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化道路,以科技进步、经济效益为核心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土地资源优势。
4.3 土地资源中的经济效益对策
整个环境中繁衍而来的耕地、林地、园地以及其它的用地,将耕地、林地和园地定为能值并且输向三个方面,要如何让其能达到最大的输出?我们首要是要处理好有整个环境演变而来的能值(耕地、园地和林地)优化其所占的不比例,要根据该湖区人口的总比例来确定能值的大小。也就是要据所需的人均需求量和人们应该达到的收入量之和来确定每项能值的分配,再因地制宜分配能值之间的比例大小从而确定主次之分。每一步的分配得当合理之后最终输出的经济效益结果将会达到最佳,还保持了原有的原貌生态。
参考文献
[1]窦鸿身,姜佳虎.洞庭湖[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2]蓝盛芳,钦佩,陆宏芳.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M].北京;化工大学出版社,2002.
[3]许璐璐.基于能值分析方法的土地整理生态效益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7.
作者简介:谢力民(1993-),男,湖南泸溪人,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2012级本科生,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
覃永晖(1978-),男,湖南怀化人,湖南文理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