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顺
[摘要]古诗词阅读鉴赏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适时进行引导,积极创设情境,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拓展训练,提升学生古诗词认知能力。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感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40034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古诗词阅读鉴赏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引导,让学生走进诗词意境之中,多维度感受诗词魅力,受到心智体验陶冶,这也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古诗词阅读鉴赏并非要掌握多少专业技巧,只要能够从阅读中有新的感知,就是比较成功的鉴赏行为。古诗词鉴赏涉及诸多鉴赏点,如用典、寓意、起兴、设喻、象征等,都是很重要的鉴赏角度。在具体实施鉴赏时,要针对学生认知实际进行引导,并探索行之有效的模式,积累鉴赏方法,这对全面提升学生古诗词认知能力有重要促进作用。
一、择点导读,建立诗词初步感知
高中古诗词内容很丰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根据古诗词内容进行分类导读。首先要对古诗词背景进行分析。每一首诗词都有其独特的产生背景,掌握这些背景信息,对于准确领悟诗词内涵和作者情感都有重要帮助。其次是文字句意梳理。熟悉古诗词表面意义是鉴赏顺利进行的第一步。再就是寻找“诗眼”“词眼”,这是诗词鉴赏最需要关注的点,让学生抓住“诗眼”“词眼”不放松,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最后要体味作者情感。诗词都是有感而发,这个“感”自然是作者情感,了解作者情感才能形成认知共鸣,抵达诗词和谐真义。
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先让学生自行阅读,通过查阅资料,掌握作者、作品的相关情况,然后给学生提出几个思考问题:苏轼有什么样的词风呢?这首词你最喜欢哪一句?作者托物言志,托什么物,言什么志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词写的江水有什么特点?此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解读,这个过程就是鉴赏。
二、创设情境,体味诗词情感意境
古诗词教学要注意创设情境,为学生认知创造有利条件。古时古人古事都是诗词构成要素,我们要体味诗词情愫意境,需要有一定的环境气氛渲染。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展示那时那事那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自然就可以与作者形成对话。不管时空跨越多大,一旦情感接通,就可以让学生触摸到时代的脉搏,倾听作者的心声。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还需要对学习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思维一步步走进那个特定的时空中,完成对古人古事的探寻,建立起有形感知。
在学习《虞美人》时,我首先将作者李煜生平和相关介绍投放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建立初步认知。然后重点强调了李煜抒发情感的独特风格,学生很快就能够掌握这首词的感情基调,那就是一个“愁”字。随后,我播放了一首邓丽君的《独上西楼》,学生情感被充分感染,再来阅读这首词体会更深刻了。
三、方法设定,深度挖掘诗词内蕴
古诗词鉴赏并没有固定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具体阅读理解中总结,进行针对性指导。首先要弄清诗词要素构成。对诗词时代、背景、人物、事件、表达、结构、情感等,都需要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其次是特征筛选。每一首诗词都有一些显著的特征,写法、构成、语言、用典等方面,都能够找到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再就是情感把握。这是诗词鉴赏的最重要因素,挖掘作者情感因素才能掌握鉴赏方向。最后是掌握基本格式。鉴赏没有固定格式,但一般格式还是需要明确的,“鉴赏=角度切入+特征效果+作者情感或主题内涵”这个格式属于一般鉴赏思维程序,具体运用时还要有针对性地选择。
辛弃疾是宋朝高产词人,他的作品大多为爱国情调。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用典,借古论今,我让学生先找一找词中都提到了哪些古代英雄,然后对这些古人古事进行剖析,最后对当时社会背景进行比对。学生很快就有比较全面的认知。如“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赏析:这一句是用典,用“英雄”一词赞颂孙权,感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表达内心的惋惜痛楚,暗喻南宋统治者的昏庸无能。
四、拓展训练,实现认知能力迁移
古诗词鉴赏是情感感知过程,通过对诗词特征分析,找到鉴赏角度,进行情感渗透,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这样的认知才是鉴赏成果。教师要根据学生建立鉴赏认知情况,对训练内容进行科学筛选,提升针对性,这样才能确保诗词鉴赏成效。
李清照作为历史上的才女代表,她的词作显示的是阴柔之美。在学习《声声慢》时,学生特别喜欢作者的用词之独到,“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些叠词的应用体现的是作者深沉悲凉的心境。为了让学生对词义有深刻认知,我专门挑选了初中时学习过的一首李清照的词《醉花阴》,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对李清照情感有了更深刻的挖掘,鉴赏效果得以有效巩固。
清泉润诗情,秀景炼文意。古诗词阅读鉴赏,让学生在具体阅读体味中获得深切感知,获得性情陶冶。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并没有固定模式,教师适时进行引导,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能够为学生建立诗词感知奠定基础。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还要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共同探索古诗词鉴赏方法,并通过相关训练设置,对学生认知能力进行迁移,最终建立完善的鉴赏认知体系。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