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探究课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2015-05-30 21:20:52张健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中日战争甲午战争钓鱼岛

[摘要]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饱受列强侵略凌辱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抵抗外侮的牺牲奋斗史。120年前,中日两国之间进行了一场足以改变两国历史走向的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岁月历经了两个甲子轮回,时至今日,当我们重新回顾这一段历史时,如何让我们的学生重新认识这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正如胡锦涛同志在早稻田大学发表言论时所说的: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关键词]历史探究课教学实践与反思甲午中日战争120周年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40012

2014年,时值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0周年之际,笔者在本校高一年级开设了一堂历史探究课《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纪念甲午中日战争120周年》。以下是本课的教学实录。

【课前准备】

幻灯片用钓鱼岛的图片做背景,播放电视连续剧《北洋水师》主题歌,歌词如下:

东方有一片海,海风吹来童年的梦,

天外有一只船,请带我漂向那天边;

东方有一片海,海风吹破五千年的梦,

天外有一只船,船一去飘来的都是泪!

再不愿见那海,再不想看那只船,

却回头又向它走来,却又回过头,

向——它——走——来!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1-2分钟)

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是电视连续剧《北洋水师》的主题歌。相信大家最近都在关注持续发酵的钓鱼岛事件,电子黑板上显示的是几幅有关钓鱼岛的图片(图略),哪位同学能够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中日两国有关钓鱼岛争端事件的由来?

学生: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95年日本在甲午战争末期,趁清政府败局已定,非法窃取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随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二战结束后,《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规定中国收回钓鱼岛的主权,因此在国际法上,钓鱼岛已回归中国,但日本拒不承认。显然,钓鱼岛争端与甲午中日战争有关。

教师: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因反抗外来侵略而进行的民族战争曾遭到过多次失败,但没有哪一次像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那样,给中国人留下刻骨铭心的伤痛。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上一堂历史探究课《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纪念甲午中日战争120周年》。

二、落实基础(5分钟)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结合初中阶段已经学过的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是怎样的?

②试述甲午中日战争的简要经过。

③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影响如何?

附: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简表

背景经过结果、影响

1.日本侵华政策的制定

2.国际形势及列强态度

3.国内形势及清政府态度

丰岛之战

平壤之战

黄海之战

辽东半岛之战

威海卫之战

中国惨败,签订《马关条约》。

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三、活动探究(30分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田中义一)“明治大帝遗策是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

——摘自陆奥宗光著《蹇蹇录》

材料二(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朝鲜和中国东北都是日本的利益线,日本必须对这些地区进行保护。”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摘自陆奥宗光著《蹇蹇录》

材料三日军进入朝鲜的军队日益增多,清政府驻朝官员要求增派援军入朝,李鸿章复电:“我再多调,日亦必添调,将作何收场耶?”在日军向驻守牙山的清军发动进攻以后,李鸿章仍电告清军统帅:“日军来牙窥探,可置之不理……切勿自我先挑衅。”

——摘自郑彭年著《甲午悲歌——北洋水师的覆没》

材料四1894年,慈禧正筹备庆贺60岁生日的万

[作者简介]张健,中学高级教师,南通市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高中历史教学,获得江苏省高中历史教学比武二等奖和南通大市高中历史教学比武一等奖。承担多项省市级教科研课题的研究,担任主持人和核心组成员。出版一部个人专著《国宝探秘36讲》,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近二十篇论文。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简约模式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批准号:B-a/2011/02/019)的阶段性成果。

寿庆典,大事铺张。她挪用海军军费修建的颐和园工程,仍在继续进行。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以后,户部奏请暂停颐和园工程,慈禧坚决不允。一些主战派官员请求停办“点景”,节省开支,移作军费。慈禧大怒,恶狠狠地

说:“今天使我不高兴的人,我也要使他一辈子不高兴。”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不顾。当时北京城出现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和日本》

请回答:

将甲午战争之前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展开对比,你认为甲午战争能否避免?请说明理由。(小组讨论2分钟,然后请学生小组代表回答,教师同时进行点评,用时8分钟)

学生讨论的主要观点是“甲午战争不可避免”,理由如下:

1.战争是日本对外扩张政策的必然产物,其侵华之心早已有之,其“大陆政策”是“台湾—朝鲜—东北”、“蒙古—中国—亚洲”。

2.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成为日本实行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

3.清政府腐败的主要史实

①战前不作准备,寄希望于各国调停。

②慈禧忙于寿庆,希望和日本和平了结。

4.朝鲜东学党起义直接导致战争发生。

过渡语:刚才我们一起探究了关于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根据史料记载,甲午战争之前,中国的海军实力在世界上排名第九,超过了日本乃至于美国,但是,甲午战争最后的结果却以中国的惨败而告终。请大家阅读课本第59页《〈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请小组讨论下列问题:(学生讨论2分钟,然后小组代表回答,教师同时点评,共8分钟)

①甲午战争对东亚乃至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②铭记历史,展望未来,从甲午败局中我们应该得到什么教训和启示?

学生讨论的主要观点整理如下。

一是《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中国——丧失大量主权(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引起瓜分狂潮,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日本——实现“大陆政策”的重要一步,助长其侵略气焰;取得大量利益,加快发展本国资本主义;成为亚洲唯一的帝国主义国家。

朝鲜——逐渐沦为日本殖民地。

沙俄——面对日本的强大,沙俄并不甘心,为了与日本争夺在中国东北的利益,引发了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但是在战争失败后,沙皇统治根基开始动摇。

二是教训和启示:

①虽然现在我们身处太平盛世,但是我们的周边地区并不平静。台湾问题、朝鲜问题等热点问题都关乎我们国家的利益,所以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

②从甲午战争中的惨败、丧失了大量主权,到伊藤博文对李鸿章的“但有允与不允”这句话中,我们深刻领悟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③要想真正摆脱其他国家的侵扰,就必须努力提升我们的综合国力,这也正好印证了邓小平同志的那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

……

过渡语:甲午战争中,中国的失败对于所有的中国人而言,都是一剂极好的清凉药。学史使人明智,作为21世纪的青年学子,更应该铭记历史、痛定思痛、展望未来!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三组材料并探讨相关问题。

材料一两张亚洲杯照片。

图片注解:2004年8月7日,2004亚洲杯足球赛决赛在北京打响,中国队坐镇主场迎战日本队。

材料二不久前,我去了趟日本,日本同我们总是在历史问题上产生纠葛,所以我在日本特别注意高中生的教科书。他们的教师给高中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目: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是什么?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如果日本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之。

有个高中生这样分析:我们跟中国很可能在台湾回到中国后有一场激战。台湾回到中国,中国会把基隆与高雄封锁,台湾海峡就会变成中国的内海,我们的油轮就统统得走基隆和高雄的右边。这样,会增加日本的运油成本。我们的石油从波斯湾出来跨过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上中国南海,跨台湾海峡进东海,到日本海,这是石油生命线。中国政府如果把台湾海峡封锁起来,我们的货轮一定要从那里经过,我们的主力舰就会出动,中国海军一看到日本出兵,马上就会上场,那就打!按照判断,公元2015至2020年之间,这场战争可能爆发,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做对华抗战的准备。

——张寿卿.历史题该怎么考?[J].读者,2004(20).

请小组讨论下列问题:(学生讨论2分钟,小组代表回答,同时教师点评,共6分钟)

①为什么亚洲杯中日两队决赛的时候,球场上的球迷会打出“俺是八路”的标语,喊出“打败日本、中国必胜”的口号呢?

②请同学们依据材料并联系现实,谈一谈对中日问题的预测和看法。

学生讨论的主要观点如下。

1.友好相处成为主流(日本投资、友好访问等)。

2.矛盾摩擦依然存在(台湾问题、教科书、靖国神社、南京大屠杀等)。

和平共处是中日两国绝大多数人民的共同追求,两国在这些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如日本在中国的投资逐年增多,民间的友好访问也不断增多。因此,中日两国之间,友好相处应该成为主流。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一小部分日本右翼势力对日本侵略亚洲邻国的史实拒不承认,毫无悔意,使得日本和中国以及东亚其他国家之间的矛盾摩擦依然存在,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也严重影响了中日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四、结束语(2分钟)

同学们,虽然黄海海面的隆隆炮声已经远去,但甲午战争中中国的惨败,给中华民族敲响了警钟。

以古鉴今,环顾今日之全球,我们今天依然身处动荡不安的国际环境之中,刀光剑影离我们并不遥远。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各种力量的消长,既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机遇,同时也使我国面临诸多挑战。为此,我们要总结历史经验,居安思危,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制定经济、国防、外交等诸多方面的正确战略,以使中国在全球化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今天的探究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五、教学反思

如何将历史探究课上出新意,使学生在既能掌握知识又能提高学科能力的历史课中陶冶情操呢?笔者以为要注意如下几点。

(一)要精心设计探究环节

1.结合时政热点,创设探究情境

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的主要动机来自对探究对象的兴趣,从时政热点问题入手来选择探究对象,就容易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近期,中日钓鱼岛争端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而钓鱼岛问题与甲午中日战争有着密切的联系。笔者通过向学生展示钓鱼岛地图,介绍当前的中日钓鱼岛争端事件,并回顾钓鱼岛问题的由来,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相关问题的探究欲望。所以,通过设置探究问题的情境,使学习内容贴近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问题探究创造条件。

2.呈现历史材料,创设探究条件

历史探究性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达到在探究、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目的。而人们获取历史认识的前提是解读承载历史信息的原始材料,历史探究性教学就是把学习历史看作是借助史料研究和认识历史的过程。所以,历史探究性教学离不开对史料的选择与运用。本堂课上,笔者围绕探究的目标和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呈现各种史料,引导学生对多种史料进行解读、辨析和推论,以解决历史问题。

3.注重教师指导,训练探究方法

探究性学习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的现成结论,而是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对历史的认识,由于受阅历、知识和能力的制约,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中会遇到许多困难,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笔者在提出探究问题后,通过对问题和原始材料的解读、说明,帮助学生确定问题探究的方向、角度,辨析材料的可信度,理解材料的含义。如图片材料中中国球迷的表现反映出来的问题,学生很难形成正确的认识,笔者指导学生要首先认识到和平共处是中日两国绝大多数人民的共同要求,对球迷的表现要辩证看待;在学生讨论和探究的过程中,要对其探究方法进行指导,如对历史事物进行对比的角度有哪些,如何辩证地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谈谈历史事件对后人的启示等等。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及时、恰到好处,以帮助学生纠正思维偏差,养成正确的历史观。

(二)探究活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1.围绕目标展开探究活动

探究性教学是以问题为载体,以研究史料为途径,从而掌握知识、提高思辨能力并形成正确价值观的一种学习活动,探究活动围绕目标开展,有利于学生聚焦思维,提高课堂效率。笔者通过引导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原因、影响和启示的探究,提高了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正确分析和归纳历史知识、总结相关史实之间内在联系和综合评价历史的能力。同时,通过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和屈辱,对学生加强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教育,也增强了学生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2.活动设计具有可操作性

要达成探究目标,必须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注意探究活动的可操作性,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使学生保持高昂的探究精神。例如,本堂课上,笔者这样考虑:一是要做好知识铺垫。尽管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过甲午战争的相关知识,但大多已经遗忘。笔者在提出探究问题之前,首先指导学生根据提供的问题阅读课本,并归纳知识要点,做成表格,这样,在探究问题时就具备了必要的知识基础。二是问题设计有梯度。探究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由浅入深;就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看,提出的问题难度应该适度,让学生能够凭借已有知识和认知水平解答问题,问题的学术性不可太强。笔者先就甲午战争的原因和影响进行设问,适度降低问题的难度,然后对中国球迷的表现谈看法,对中日问题进行预测,提高了问题的难度,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发挥见解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收到了良好的探究效果。

3.探究过程注重动态生成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既要预设好过程,体现计划性,又要根据课堂探究过程的实际,对教学设计及时进行调整,重视并利用好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在本课探究的最后一个环节,笔者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亚洲杯中中日两队决赛的时候,球场上的球迷会打出“俺是八路”的标语、喊出“打败日本,中国必胜”的口号呢?这一问题有一定的思考自由度。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历史上日本侵略中国,且现在否认历史真相,因而导致中国人民的不满和愤怒。但也有学生在讨论时提出:中国人对日本政府的做法有情绪,但是体育与政治不可混为一谈,体育应成为促进中日两国友好的桥梁。后者能从另一角度提出有见地的看法,是问题预设时留下生成空间的结果,也是课堂开放创造的效果。

总之,历史课堂探究教学,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大有可为,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和思考。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中日战争甲午战争钓鱼岛
人教版高中“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思考
专业阅读推动课堂教学:视角 灵感 素材——以《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为例
赫德与中日甲午战争
安徽史学(2016年2期)2016-12-01 02:57:03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思考——以历史反思为视角
痛惜被贼惦记的钓鱼岛
海峡姐妹(2015年10期)2015-02-27 15:13:25
从甲午战争得到的启迪
钓鱼岛问题溯源
海洋世界(2012年9期)2012-01-18 10:52:34
钓鱼岛主权考
军事历史(2003年6期)2003-08-21 06:47:18
两次中日战争之间中国发展海军的历史沉思
军事历史(2000年4期)2000-11-22 07:13:34
《甲午战争百年祭》评介
军事历史(1995年2期)1995-08-16 03: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