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 S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0-0280-01
仔猪白痢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主要危害 10-30日龄仔猪,为非败血性、急性肠道传染病,死亡率相对较低,但会严重影响仔猪生长发育,降低饲料报酬而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仔猪白痢对养猪业的危害非常大,由于部分母猪养殖户经验不足、饲养管理跟不上等原因,在临床上发病的几率很高,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笔者结合相关工作和当地实际,总结仔猪白痢的发病原因和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1 病原
该病的病原为大肠埃希菌,俗称大肠杆菌,为直杆菌 ,菌体大小为(0.4-0.7)μm×(2-3)μm,单在或成对排列。多数菌株有荚膜和鞭毛,能运动。革兰氏染色阴性,需氧或兼性厌氧,在麦康凯和远藤琼脂培养基生长良好,呈红色菌落;伊红美蓝琼脂上呈黑色带金属闪光的菌落;SS 琼脂上一般不生长或生长较差。培养后可见到光滑型、粗糙型、黏液型3 种常见菌落。
2 流行病学
仔猪白痢的发生没有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冬春两季气温剧变,阴雨连绵及炎熱季节发病率更高。该病多发于 10-30 日龄仔猪,尤以 2-3 周龄仔猪最常见,发病率约为80%左右,死亡率约为 10%~20%左右。同窝仔猪发病常有先后,拖延时间较长,且症状轻重不一。
3 临床症状
突然发病,病初排浆糊样稀粪,继而成水样,随后呈乳白、灰白或黄白色腹泻,有特殊腥臭味。病猪体温和食欲无明显变化,逐渐消瘦,拱背,被毛粗糙,眼结膜苍白,怕冷,颤栗,呼吸加快,离群独处,发育迟缓。绝大部分患猪可逐渐康复,但生长发育受阻,多成僵猪,个别严重者最终因极度衰弱而死亡。
4 发病原因
4.1 仔猪保温措施较差,由于仔猪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抵抗力较差,容易受凉拉稀;
4.2 母猪饲养管理不当,乳汁过稠或过稀,引起仔猪消化不良或营养不良;
4.3 环境清洁卫生不到位,甚至发生过仔猪白痢病的圈舍消毒不严格,导致仔猪白痢持续发生;
4.4 饲养管理不当,仔猪饲料配比不当或突然改变,气候突变,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仔猪食用脏水或母猪食用霉变饲料,仔猪补料过迟,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
4.5 仔猪白痢的发生与母猪胎次有关,母猪胎次越少,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反之越低;
4.6 哺乳母猪患病后,体温升高,乳汁变性亦可引发。
5 综合防治
5.1 针对病因,加强饲养管理,加强对母猪尤其是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根据不同饲养阶段调配饲料,饲料应多样化,保障仔猪的防寒保暖和圈舍清洁干燥。 仔猪及时补料,添加维生素,加强运动,补充饮水。排除污水,及时清扫粪便,保障圈舍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到位,减少仔猪周围的病原微生物,减少各种环境应激。
5.2 做好疫苗免疫,目前市面上有大肠杆菌 K88、K99 双价基因工程菌苗,大肠杆菌 K88ac-LTB 双价基因工程菌苗,仔猪大肠杆菌腹泻 K88、K99、987P 三价灭活菌苗,MM-3 工程菌苗等。 其中K88、K99 双价基因工程菌苗是国内应用较多,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较高的产品,可依据说明书及时保量对母猪和仔猪进行免疫预防。
5.3 仔猪白痢应以抗菌消炎、补血、补液、早发现早治疗为原则。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配合补液、添加收敛药物、葡萄糖和维生素等,但应注意临床用抗生素 3-6个月应至少更换一遍。有条件的猪场以药敏试验为依据来指导选药,切忌滥用抗生素。随着中兽医的应用越来越多,也可配合中医疗法进行治疗,如烟锅子法、大蒜疗法等。
作者简介:吴元猷,(1974.10.15-)儋州市那大镇人,1996年参加工作,现在海南省儋州市雅星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