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好哺乳仔猪对威宁县养猪业的发展意义

2015-05-30 17:58孔玲刘显明
农民致富之友 2015年20期
关键词:疾病防治养猪业

孔玲 刘显明

[摘 要] 本文介绍威宁县的基本概况及养猪业发展情况,解析哺乳仔猪生理特点,总结哺乳仔猪常见疾病防治措施,为促进当地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哺乳仔猪 初生仔猪 疾病防治 养猪业 贵州威宁

[中图分类号] S82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0-0269-01

威宁县是贵州省生猪调出大县,养猪业是威宁县养殖业的支柱产业。仔猪是养猪业的基础,养好哺乳仔猪是生猪产业的关键,总结哺乳仔猪生理特点及常见疾病防治有利于威宁县稳定健康发展养猪业。

1 威宁县基本情况

1.1 自然概况威宁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是长江上游乌江支流发源地,也是长江和珠江的分水岭,地处东经103°36′—104°05′,北纬26°30′—27°25′之间,总面积6295km2。地势从东南向西北缓平抬升,平缓开阔。全县平均海拔2200m。属亚热带高原湿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低纬度、高海拔季风气候,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春干旱,秋季雨多,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0.4°C,无霜期195d,年降雨量960-1100mm。

1.2 社会经济状况全县辖39个乡(镇、街道),620个行政村(居)委会,3872个村民组。2014年末总人口140.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24%,为贵州省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截止2014年底,全县农业总产值达72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0%;畜牧业人均纯收入达1450元。威宁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

1.3 养猪业发展状况 2013年威宁县提出了稳定生猪产业的发展思路,2014年底全县生猪存栏97.54万头,出栏85.01万头。生猪存栏中95%的贡献来源于散养户,全县无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化、规模化的生猪养殖场,生猪养殖分布于全县范围内,养殖量较大的主要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乡镇。

2 哺乳仔猪生理特点

2.1 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哺乳期仔猪小肠生长强烈,凝乳酶哺乳仔猪胃内唯一的消化酶。哺乳仔猪的胃底腺不发达,缺乏游离盐酸,达不到激活胃蛋白酶原活性,所以蛋白质不能很好的消化。哺乳仔猪胃中缺乏盐酸,不能抑制或杀死进入胃中的病原微生物,这是哺乳仔猪容易发生黄痢、白痢的重要原因之一。哺乳仔猪食物主要在小肠内消化,其肠腺和胃腺发育相对完全,胰蛋白酶、肠淀粉酶和乳糖酶的活性较高。随着日龄的增长和食物对胃壁的刺激,胃蛋白酶到30-40日龄才能表现出消化能力,乳汁以外的多种饲料才能被仔猪利用。哺乳仔猪即使胃内没有食物,同样能产生大量唾液,这是因为仔猪胃和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还没有完全建立,条件反射作用不完整。

哺乳期仔猪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比较快,生长发育迅速,物质代谢旺盛。乳猪对营养物质的需要较高,对日粮的营养不平衡特别敏感。所以,日粮除满足仔猪的营养需要外,还必须达到营养成分之间的比例平衡。

2.2 体温调节系统机能不完善,抗寒能力弱哺乳仔猪通过神经系统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初生仔猪皮毛稀薄,皮下脂肪少,保温、隔热能力差。同时初生仔猪体内的能源储备有限,若吃不到初乳,2天内可导致低血糖症,出现昏迷。39℃是哺乳仔猪正常体温,仔猪刚出生时所需要的适宜环境温度在32℃左右,如果环境温度偏底,会导致仔猪体温下降,但下降到一定范围会回升。哺乳仔猪体重大小和环境温度对哺乳仔猪体温下降的幅度有影响。在18-24℃环境中,吃上出初乳的健壮仔猪,2天可恢复到正常体温。对初生仔猪保温是养好仔猪的特殊护理要求。

2.3 先天免疫力缺乏,哺乳仔猪抗病力弱是因为仔猪出生时没有先天免疫力,在胚胎期由于母体血管与胎儿脐带血管被6层组织隔开,这使得母体抗体不能通过血液输送给胎儿。并且初生仔猪不能自身产生抗体,抗体是通过吃到初乳才把母体的抗体传递给哺乳仔猪自身,再过渡到自身产生抗体才能获得免疫力。仔猪在出生24小时后靠吸吮母猪初乳来获得母源抗体,因为母猪初乳中蛋白质含量高,其中60%-70%是运载免疫抗体的球蛋白,但维持的时间较短。仔猪出生后最初24小时内,母源抗体可从肠壁直接被吸收,24小时前后仔猪血液中母源抗体达到最高浓度,此后立即迅速下降,2周后可降到能抵抗许多疾病的必需水平以下。仔猪初生10天后才开始自身产生抗体,在3周龄以后才达到具有抗病能力的抗体水平。因此,3周龄以内是免疫球蛋白青黄不接的阶段,此阶段仔猪已开始采食饲料,但胃液中又缺乏游离盐酸,对进入肠道中的微生物和病菌没有抑制能力,从而成为仔猪患病和易于死亡的原因。因此,应经常保持母猪乳房乳头的卫生、圈舍环境的清洁干燥、饲料饮水的卫生,以減少病原微生物的侵袭,保证仔猪的健康。

3 常见哺乳仔猪疾病

哺乳仔猪传染性胃肠炎、哺乳仔猪红痢、黄痢和白痢等多种肠道传染病统称为仔猪腹泻病。仔猪腹泻病是对仔猪生命危害最大的疾病。

3.1 哺乳仔猪传染性胃肠炎该病由病毒入侵引起,此病不仅限于哺乳仔猪,各日龄段猪均易感染发病,只是仔猪死亡率高。症状表现为粪便很稀,严重时呈喷射状,伴有呕吐,脱水死亡。

3.2 哺乳仔猪红痢 出生后三天以内的仔猪容易引起本病发生,本病是因产气荚膜梭菌侵入仔猪小肠,引起小肠发炎造成的。特点是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最急性的病状不明显,表现为突然不吃奶,精神沉郁,不见拉稀就导致死亡。哺乳仔猪病程长的,表现为不吃奶,精神沉郁,离群,四肢无力站立不稳,粪便灰黄或灰绿色,后拉红色糊状粪便,故称红痢。

3.3 哺乳仔猪黄痢病 本病发病快,随哺乳仔猪日龄的增长其死亡率也随之降低。本病发生在出生后3日龄左右,由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表现为哺乳仔猪突然拉稀,患病仔猪粪便稀薄如水,呈黄色或灰黄色,有气泡,带有腥臭味。

3.4 哺乳仔猪白痢病 导致哺乳仔猪白痢病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大肠肝菌引起的胃肠炎,多发生在30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是哺乳仔猪腹泻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多数发病在10-20日龄哺乳仔猪,病情严重。症状表现为下痢,粪便呈白色,糨糊状,腥臭味较重。此病医治及时会很快痊愈,死亡率较低,如果医治不及时可造成仔猪脱水死亡。

4 哺乳仔猪疾病防治措施

4.1 养好母猪 一是保证母猪生产后的泌乳性能良好,因此要加强妊娠母猪饲养管理,此阶段是保证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供应,并能产出体重大、健康的仔猪。二是保证乳汁的质量均衡,重点是加强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求哺乳期母猪日粮稳定,严禁饲喂发霉变质或者有毒的饲料。

4.2 保证哺乳猪舍清洁卫生 妊娠母猪进产房前要对其体表进行喷淋刷洗消毒,临产前用消毒药擦洗母猪乳房和外阴部,减少母猪对新生仔猪的污染。产房应随时清扫粪便。哺乳猪舍采取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猪舍要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引起仔猪腹泻的病菌病毒一定要杀灭。保持哺乳猪舍适宜的环境,可防止或减少仔猪疾病的发生。

4.3 口服药物预防和治疗

4.3.1口服药物预防治疗新生仔猪在吃初乳前口腔滴服0.5m1增效磺胺甲氧嗪注射液,连续口腔滴服3天。若有仔猪发病继续投药,适当增加药量。新生仔猪在吃初乳前还可口服1万IU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连续口腔滴服3天,若有仔猪发病继续投药。

4.3.2疫苗预防 主要措施是在母猪妊娠后期注射菌毛抗原苗,使得妊娠母猪产生抗体,此抗体可以通过仔猪吃到乳汁而传递给仔猪。但该抗体的产生必须根据大肠杆菌的结构注射相对应的菌苗才会有效,也可注射多价苗

4.4 配制适宜的哺乳仔猪日粮

乳猪饲料中要少用植物性蛋白饲料,而要添加适量的且易于消化吸收的动物性蛋白饲料。在哺乳仔猪日粮添加维生素e和维生素c,有抗应激作用。添加乳清粉,其含的乳糖可以被乳猪直接消化吸收转化为能量,并且乳清粉经消化分解后产生的乳酸能增加乳猪胃液的酸度,帮助提高乳猪的消化能力。添加有机酸,可提高乳猪胃液的酸度,以提高乳猪对饲料的消化率。添加益生素,有利于乳猪消化道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从而预防乳猪腹泻。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来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乳猪饲料中还可添加适量的酶制剂。

5 小结

哺乳期作為猪一生的开始,养好哺乳仔猪,关系到养猪生产效益,同时对提高养猪业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科学的哺乳仔猪饲养管理, 对促进仔猪快速发育、缩短饲养周期、降低饲料报酬, 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哺乳仔猪生理特点和哺乳仔猪常见疾病防治措施的了解,有利于威宁县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孔玲(1972-),女,贵州威宁,威宁县金钟镇农业服务中心兽医师。

刘显明(1989-),威宁县畜牧产业局助理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技术应用与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疾病防治养猪业
生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2022年养猪业或将迎来“大变局”
2020年养猪业盘点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中美贸易战”养猪业可能发生的事
尼泊尔养猪业现状与前景展望
泥鳅苗种繁育及疾病防治(上)
微生物发酵饲料在养猪业的应用
关于鸡慢性呼吸道疾病防治的几点建议
养猪业需做好应对十大压力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