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方高校音乐教学的角度研究原始宗教祭祀音乐的传承新路径

2015-05-30 16:55游姣婧
北方音乐 2015年20期
关键词:梅山传统音乐

【摘要】对待原始宗教祭祀音乐,不以“巫术”视角判定,而是结合历史、人文、艺术等研究视野分析其起源、发展和演变。从丰富地方高校音乐教学的形式架构和文化范畴入手,研究原始宗教祭祀音乐在多元音乐发展背景下的新形式及其进入地方高校教学呈现的新形态和传承的新路径。本文以梅山宗教祭祀音乐为例,分析湖南地区地方高校对地方文化的服务责任和传承方式。

【关键词】原始宗教音乐;地方高校;梅山宗教祭祀音乐;音乐教学

地域艺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社会大发展大转型的阶段下,出现文化生态失衡、艺术传承艰难等现状。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突出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地方高校不仅具有服务地方文化、传承地方艺术的责任;而且具有吸取地域艺术的养料、促进转型发展的需求。然而,在对待原始宗教祭祀音樂时,出现文化认知和历史判定等诸方面的分歧,一方面,对其艺术思维中“巫”因素的质疑;另一方面,对其“先进”或“糟粕”的衡量。梅山宗教祭祀音乐源于原始时期的信仰思维,其文化表征为一种古老、原始、神秘的渔猎文化与巫傩文化,是梅山人为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和鬼神而进行的仪式音乐,一般在还愿、祈福、求医及人死后的法事等仪式活动中进行。将梅山宗教祭祀音乐作为古老的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引入地方高校的艺术教育教学中,为当代艺术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与启发。

一、原始宗教祭祀音乐进入地方高校教学的原则

以年轻一代的青年学生为主要教育主体,一方面,促进其对民族文化与艺术过去的追寻;另一方面,促使其对艺术结合的创新和文化生态的调和。将人类发展早期的艺术文化引入课堂教学,是其与地方高校教育双赢的举措,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地方型音乐人才,形成学校个性特色的新路径。在进行具体融入、渗透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原则:

(一)艺术中文化的并行原则

原始宗教祭祀音乐的产生与人类社会发展早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单从音乐本身的艺术价值层面分析,其技术难点不多,多是单乐句的重复和模仿,所运用的节奏、节拍单一,对演唱及演奏的水平要求不高。然而,把织体简单的音乐融入原始社会的人文环境和信仰思维等文化信息中分析,其乐句和乐段中的祈神、佑福等思想才得到体现。因此,对原始宗教祭祀音乐的教学不能剥离了历史条件和文化信息而单独进行。

(二)艺术中素材的选择原则

原始宗教祭祀音乐包括音响、舞蹈、乐器、服饰等多方面内容。在结合地方高校艺术教育的选择中,一方面,应结合已有课程的教学情况;另一方面,应本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部分选用或改编进行教学。如在进行梅山八音锣鼓教学时,除了进行理论文字方面的介绍,还可以选取部分视频文件或锣鼓乐谱进行打击乐的立体节奏教学;另外,在唱腔教学时,可选取法事活动中请神、迎神、娱神、送神等仪式音乐的某个片断,如道场法事第十场《绕棺》仪式中的《香偈》《八仙偈》等。

(三)艺术中形式的呈现原则

在强调以生为本的教学主体转化前提下,对原始宗教祭祀音乐的教学不应仅停留于教师的讲授层面,而是延伸至学生自主创新的层面。如梅山祭祀舞蹈的内容教学,除了进行相关的技术理论讲解与时代文化分析外,鼓励青年学生将其融合于现代舞蹈文化中,形成民间艺术的新形态——现代梅山舞蹈。再如,对梅山祭祀音乐曲谱的教学,避免单一的曲谱本身教学,而应该以不同祭祀目的、不同祭祀环节为文化背景,结合舞蹈、乐器等进行综合教学。

二、原始宗教祭祀音乐进入地方高校教学的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多为理论性的讲解和音、视频的播放等灌输式的教学,当下对全面、综合性人才的需求背景下,开发青年学生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成为地方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考虑因素。对于原始祭祀音乐的学习不但要听,还要唱;不但要看,还要跳;不但要模仿,还要创作。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持续传承不仅需要复制,更多的是需要融合与发展。不论是音乐专业的必修课程教学还是非音乐专业的公共艺术选修课程教学,甚至是课外的艺术实践活动等都应注重培养青年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把远古的艺术文化融入现代音乐学习和创作中,把人类早期历史文明带入音乐教学的理论领域,是地方高校传承及活化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原始宗教祭祀音乐进入地方高校教学的考核

对传统艺术文化的考核不应局限于理论文字的考试,更多的应该考核实践方面的能力及人文素养。会唱一段原始宗教祭祀音乐曲谱或是会跳一段原始宗教祭祀舞蹈,都不是完整的考核方式。将原始宗教祭祀音乐引入地方高校的教学范畴,除了有利于实现地方高校教学的多样性以外,更多的意义体现于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承。因此,较全面的考核内容应包括艺术理论、历史文化、音乐分析和创新实践等几个部分。目的是全面了解传统文化的根源与演变,促进民族传统艺术文化在内涵上的不断更新、形式上的不断丰富、空间上的不断拓展。

包含特定地域文明的传统音乐文化常常是一个地域的标志性文化活动或文化符号。促进应用型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应将民族传统音乐元素融入教学体系并应用于不同专业的艺术实践。同时,以地方高校的科研经验、师资力量、生源活力等为传承活化保障,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播和地方产业文化的发展,是新时期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向钰.梅山民俗音乐在地方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音乐时空,2015(11).

[2]石瑾,周邦春.古梅山丧葬仪式中的八音锣鼓研究[J].大众文艺, 2014(12).

[3]毛攀云.地方高校如何讲述民间艺术——以梅山民间艺术为例[J].高教探索,2015(5).

[4]刘曼君.梅山祭祀音乐初探[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2(12).

作者简介:游姣婧(1981—),女,湖南城市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音乐教育、传统音乐文化。

猜你喜欢
梅山传统音乐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梅山
老传统当传承
游梅山龙宫
梅山情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音乐
梅山习俗与梅山相衣剪纸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