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毅
时代决定着男色的审美标准和城市生活美学,青春、阳光、奶油,正与这歌舞升平物欲横流的年代不谋而合。
“我第一次失恋是在五岁。”
尖叫。
“五岁以后我就没再失恋过了。”
全场尖叫。
“如果失恋的话,可能自己一个人想静静吧。”
全场齐呼:“我是静静!”
走出广州某大学的大讲堂后,一阵阵高分贝的尖叫声仍犹在耳。原本能容纳两百人的场馆挤进了六百余人,这本是场不对外的校园讲座,开场前却有黄牛兜售入场券,见偶像一眼,价值四百元。
从各地赶来的粉丝们仍需争抢,一位优胜者执票进场的瞬间,眼角有泪光闪动。
媒体区也早被粉丝攻陷,随着投影银幕上偶像头像的闪现,不断有一浪浪的尖叫声响起,只剩三两为跟拍活动而来的摄像大哥不断调整着被撞歪或挡住的机位,低声询问着也陷入激动情绪的女记者:“这人是谁?他怎么比黄晓明还红?”
同样的景况也发生在1月15日晚举办的“微博之夜”。这场新兴的party随微博而起,已成为娱乐圈的水银温度计,最大奖的得主分别获封King與Queen,是整个年度最高烧的人气证明。
去年的封号得主陈坤,从1999年主演《国歌》步入影坛开始算起,“封神”之路用了近十五年;今年入主的新一代King,曾因单条微博评论量超过了1320万,从而创下了“微博上评论最多的博文”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其微博平均互动量都超过50万条。他在韩国出道,从2014年回国发展到封“王”,仅用一年时间。
在这场大party上被痴心粉丝和媒体围追堵截的还有另外三个现象级话题人物,他们的微博粉丝人数均超过三百万;输入他们的名字,搜索引擎会提供超过9500万条信息,而金秀贤,是7800万;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平均年龄不超过15岁。
以上,如果能成功说出他们的名字:吴亦凡、鹿晗、TFBoys,恭喜你,仍是这个时代不落伍的赏色先锋。
如果不能,也没关系,你脑海里总会有几张面孔,青春、阳光、奶油,正与这歌舞升平物欲横流的年代不谋而合。
时代决定着男色的审美标准和城市生活美学,当他们袅袅婷婷地站在你面前,你就算目瞪口呆,也无法拒绝。
中国男色:先天“直男癌”,后天无底线
时光倒回到1800年前,十四五岁的潘安坐在牛车中在洛阳城的街道出行,像每次一样,全城的女性们闻风而动,手拉着手拦住牛车,只为一睹尊容。不是只有今天的粉丝能送出短信选票和礼物,潘安也是次次“掷果盈车”。
这是“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的时代,这是“文的自觉和人的自觉”觉醒的时代,在宗白华《美学的散步》里,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有生气、活泼爱美,美的成就极高的一个时代”,人物的容貌、器识、肉体及精神被不加掩饰地赞美和沉溺,这是自然之美和人之美同时被发现的时代。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潘安看似凭容貌名垂千古,实际上是男色一词最后的褒义属性。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诗经》,跟随魏晋一起绝迹的,除了诗意,还有浪漫,而之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道德体系无一不患着“直男癌”。
“直男癌”最大的病症就是要将人扼杀在集体意识里,美不属于集体,美是出挑的,于是美就是有罪的。女性的美还可以幻化成美色,成为被玩弄和物化的对象,男性的美则变成男色,跟“控鹤”“面首”“后庭”直接挂钩。
古罗马时代的美学中,“男色”是种完美至上的概念,男人是上帝的杰作,男人的身躯是天的骨架,肌肉是大地万物的生机;古代中国对于“男色”却近乎带着冷酷的恶意。
80年代,年轻的唐国强以俊美的形象在出演《孔雀公主》《小花》后成为当时的“男神”级小生代表,同在剧组的女演员陈冲称他“比女演员还漂亮,又爱吃奶油蛋糕,简直是‘奶油小生。”
“奶油小生”一词因唐国强而生,却几乎断送他的演员职业生涯。
《小花》上映次年后,日本明星高仓健主演的电影《追捕》席卷中国,刑警渡边不苟言笑的冷酷形象大受追捧,“奶油小生”遭到观众的鄙薄和嘲笑,选用唐国强的导演会收到纷至沓来的“指控信”——“如果再用那个‘娘娘腔我们就拒看电影。”唐也因此近乎息影十年,直到后来出演《三国演义》中诸葛丞相一角,导演仍要力排众议,并放出老年诸葛长须翩翩的定妆照,以向观众确保“绝不奶油”。
如今,当新一代男偶像们一个个唇红齿白、娇艳欲滴地站在台上大受追捧时,苦心孤诣三十年,专心打造丞相、主席、皇帝形象以求转型成功的唐国强会不会感慨一声:如今的男色时代里,哪个不是奶油小生?
究其原因,就像广播体操开头的口号:时代在召唤。偶像形象的建立赶不上社会的转型速度,就会被抛弃。高仓健的冷峻形象是工业社会的代表,男性作为主要的生产力量,也需要气概和担当,这是文秀的“奶油小生”们的致命伤;而如今,卖鸡蛋灌饼都要有互联网思维、再掌握点大数据,“小鲜肉”们无害而精致的形象,是物质极度丰满及时出现的精神缺口,负责解决满溢又无处安放的精力、情感寄托和热钱。
梳理旧新闻,一个“新男色”时代的大幕怎样徐徐升起,昭然若揭。
2002年,《中国青年报》有篇文章称:“如果说,从去年F4的迅速蹿红算起,娱乐圈进入了一个空前鲜明的‘男色时代,应该不过分吧。”
2004年,《时尚健康》邀请男性名人拍摄无上装即裸上身封面,这在国内媒体还是第一次。激赏和谩骂,欢呼和存疑,每一期封面在网络上都成为话题。
2006年,“加油!好男儿”最红火的时候,《南都周刊》发表了一篇文章——《男色大拍卖你够胆消费吗?》,给男选手们量三围、拍写真、标价格公开叫卖。
如今,已形成细分市场,“看脸”阵营和“露肉”阵营各有担当,相互客串也时有发生,像李治廷早前在电影《一夜惊喜》的宣传活动上谈起洗澡的戏份时坦诚的一样:“在片中我只穿着底裤进到水里面。导演在监视器后面大喊,叫李治廷把底裤拉低一点!还不够,还不够!所以最后我自己都不知道在片子里我露了多少,我等着跟大家一起惊喜。”
底裤再拉低点,还不够,就是现在的男色时代。无论男权女权,能被消费的,就是好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