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阳县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情况

2015-05-30 07:43郭海明
农民致富之友 2015年20期
关键词:旱作节水农业

郭海明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0-0123-01

1 基本情况

昔阳县地处山西省晋中市东部,总面积为1954平方公里。全县辖5镇7乡、335个村,总户数6.8万户,总人口2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万人。我县地处太行山低中山土石山区和温带、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116米。地貌四界峰峦叠嶂,围成中部盆地。盆地内丘陵突起,沟壑纵横。山地丘陵面积约占94%,仅在河谷两岸有少量平川。现有耕地43.85万亩,其中95%以上属于旱作农区,水资源缺乏,农业发展及产业调整发展速度相对滞后,全县玉米生产一家独大,高效产业进程缓慢,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比较困难。

2 近年来开展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作情况:

2.1 旱地果园:我县干鲜水果种植面积将近20万亩,其中干果以核桃为主要品种,种植面积为17万亩,水果面积2.97万亩,以苹果为主,占到约76%,其余梨、桃、葡萄、杏等少量分布。我县干果种植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退耕还林经济林建设和扶贫开发项目的推动,主要种植退耕林地和二坡地。我县苹果种植历史悠久,高产田亩产量达到6000斤,亩产值在15000元以上,适合我县特殊生态气候的高效产业。去年至今,我县加快推进苹果产业振兴工程,拿出200余万元,补贴种苗,整合项目资金,重点发展3000余亩瓦里短枝苹果,现已全部落实到户。同时加大老旧果园改造力度,经过3-5年发展,新旧果园面积稳定在4万亩左右。

2.2 杂粮振兴:我县气候、气温,降水及光照等因素决定了杂粮生长的黄金地区,谷子的种植生产对地力和降水的要求不高,适合在旱作区种植,近年来小米价格持续上涨,农民种植积极性逐年提高,特别是实施杂粮振兴工程以来,我县杂粮产业发展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2.3 食用菌业:从2010年开始,我县开始种植双孢菇,由于食用菌产业用水少,管理方便,发展速度迅猛,通过5年发展,目前,种植面积已经突破100万平方米,成为我县农业生产的一个新亮点,每平米产菇25-30斤,每斤售价3.5-6元,双孢菇产业产值突破亿元大关。为800多户农民带来直接经济收入 1200万元。为了将这项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我们通过引进品种,优化结构,加强市场营销和加工销售建设,目前已实现了产业链条的基本完善,打下了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

2.4 设施农业:我县设施农业发展相对比较缓慢,2010年进入高速发展期,当年新增设施蔬菜面积 1.5万亩,主要以节能日光温室为主,但通过几年实施情况来看,由于管理水平不高,经营措施不科学,近年来,面积逐年缩小,即使新发展也是以双孢菇棚为主,发展方向基本以穩定面积、提高管理水平、增加单位效益为主。

2.5 节水设施:以农田水网建设工程为支撑,发展了近2万亩可灌农田,但由于水源不足,运行成本较高,实际发挥效益不足,造成资源浪费。

3 存在问题

3.1 资金投入不足:主要包括项目建设资金不足,旱作农业高效种植模式引进试验示范资金不足,造成旱作技术推广技术储备不足,长期沿用老旧模式,更新换代工作滞后。

3.2 管理水平不高:由于我县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耕地现状,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生产难度较大,特别是广大农户分散经营,条块种植,无法形成合力,造成资源无法有效整合,从而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3.3 农民素质较低:传统农业思想严重,小农意识较强,科技素质较低,同时由于生活压力大,也没有勇气和资金实现以资本经营为主要方式的农业生产活动。

3.4 产业开发不足:主要是我县旱作高效特色农业发展相对滞后,新模式、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引进工作落后,现有产业格局以传统模式为主,突破创新力度不够。

4 解决办法

4.1 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有效的科学发展规划,并完善有关鼓励政策。要充分认识发展旱作农业对我县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发挥的重要意义,加强对旱作农业项目实施和技术应用推广的领导。以农委为牵头单位成立旱作农业工作推进领导组,涉农单位如水利、畜牧、农机、扶贫、国土部门参与,对我县各生态农业区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市场导向、农民自愿的原则;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逐步完善管理体系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和农业环境的逐步改善有机结合起来。

4.2 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旱作节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根据不同类型地区特点,积极建设节水农业示范基地,以完善区域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模式;二是大力开展以坡耕地治理为重点的田间工程建设,以提高降水利用率及利用效益;三是实施以地力建设为主的土壤培肥工程,以提高土壤肥力、土壤蓄水能力;四是田间渠道及田间灌溉设施建设,完善农田水网建设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水平。

4.3 加强示范引导,建立旱作节水高效技术示范基地,推动成熟实用技术的普及,引导群众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同时,通过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建设,完善区域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模式体系、土壤墒情监测和信息网络体系、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标准体系、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服务和关键设备产业化体系,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和科技支撑能力,增加旱作节水农业区农民的实际收入。还要注意分类指导,建立不同类型的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模式。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特点,改革农艺、耕作制度,调整作物结构,改进灌溉方式,抓好科学用水,建立不同类型高效节水模式,是发展节水农业的基础。

4.4 加强技术开发和培训工作,增加技术储备,提高广大农民科技素质。根据区域特点和发展需求,选择有全局性、方向性和关键性的技术,充分发挥政府、农业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人才、职能优势,加强技术创新和开发应用。并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用得上”的新型农民,实现“村有技术员、社有示范户、户有明白人”和“先进技术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的目标,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旱作节水农业
坚持节水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让“有机旱作·晋品”成为一张靓丽名片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有机旱作落地生根 实用技术推广见效
节水公益广告
在『有机旱作』上做出特色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