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马铃薯灰霉病、青枯病及蚜虫害

2015-05-30 07:43张文忠
农民致富之友 2015年20期
关键词:马铃薯病虫害

张文忠

[摘 要] 馬铃薯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仅次于小麦和玉米,与小麦、玉米、稻谷、高粱并成为世界五大作物。我国是世界上马铃薯总产量最多的国家,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也是公主岭市播种较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较高的产量和质量,既满足了农户增产增收的愿望,又为市场供应提供了充足的货源。但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常见的病虫害,不仅危害植株的正常生长,还会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给农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防治常见高发的病虫害,是获得优质稳产、实现增收增效的关键。

[关键词] 马铃薯 病虫害 稳产增收

[中图分类号] S43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0-0093-01

马铃薯,别名土豆、洋山芋等,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淀粉、粗纤维、胡萝卜素、核黄素、赖氨酸等,以及钙、铁、磷、钾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马铃薯既可作为蔬菜,亦可作为主粮,而且是维生素含量最全的粮食作物,有营养学家做过实验,食用0.25kg新鲜马铃薯,便足以满足一个人一昼夜所需要消耗的维生素。危害马铃薯的主要病虫害有灰霉病、青枯病、晚疫病、茎腐病、湿腐病、枯萎病、软腐病、黑胫病、病毒病、蚜虫、瓢虫、地老虎、潜叶蝇、蛴螬、粉虱等,无论发生那种病虫害,都会危害其正常生长,造成产量及品质的下降,影响农业生产效益。

1 灰霉病

灰霉病属真菌性病害,可侵染叶片、茎秆、块茎,是危害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

1.1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土壤、种薯、病残体上越冬,成为初侵染源。翌年条件适宜时借助气流、雨水、灌溉水、昆虫、农事活动进行传播,从伤口、病残组织侵入,可多次再侵染,引发病害的蔓延。

1.2 发病症状。叶片发病时,叶尖或叶缘出现褐色水渍状病斑,多呈V字形逐渐向内扩展,有的病斑上隐约有环纹。茎秆发病后,出现条状褪绿色病斑,湿度大时病斑上密生大量灰霉层,发展后病斑碎裂、穿孔。块茎发病后,通常收获前不十分明显,但在贮藏期时迅速蔓延扩展,发病组织皱缩萎蔫,病部逐渐变为灰黑色,后期病部腐烂,呈褐色,伤口、芽眼处有霉层,湿度较低时呈干燥性腐烂。

1.3 发病条件。适宜发病的温度为16~20℃,相对湿度95%以上,连茬连作、过于密植、低温高湿、冷凉阴雨等情况下发病快率高且重。

1.4 防治方法。灰霉病的防治应遵循农业防治与药物防治相结合的原则。选择抗病稳产的优良品种,尽量减少种薯伤口。精细整地,清除作物病残体,减少病源。提前做好种植计划,避免连茬,可与粮食、花生等作物实行轮作。适时播种或收获,尽量避开冷凉气温。控制好田间密度,科学浇水施肥,根据本田情况适量增施钾肥,促进植株长势,以提高其自身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高发。

药物防治。发病初期可用60%灰霉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喷施防治,8~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2 青枯病

青枯病属细菌性病害,可危害叶片、茎秆、块茎,也是马铃薯栽培种常见、高发的病害之一。不仅会严重危害马铃薯正常生长,还会侵染大豆、花生、番茄、茄子、萝卜、辣椒、芝麻等多种农作物,造成损失。

2.1 发病规律。病菌在病残体、土壤、薯块内越冬,翌年气候条件适宜时开始活跃,可借助雨水、灌溉水侵入茎基部或根部伤口,影响养分的运输。

2.2 发病症状。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浅绿或苍绿色。白天,病株下部叶片先出现萎蔫现象,早晚恢复正常。4~5天后全株茎叶萎蔫死亡,但叶片仍为青绿色且不脱落,叶脉褐变,茎部有褐色条纹,湿度大时茎断面会溢出菌液。块茎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症状加重时脐部出现水浸状,呈灰褐色,挤压薯块断面有白色粘液溢出,后期薯皮龟裂,髓部腐烂如泥。

2.3 发病条件。一般酸性土发病重,适宜病菌发育的温度30~37℃,连日阴雨、大雨后气温迅速升高、田间相对湿度高时会导致高发病率。病菌在无寄主情况下,在土壤中可存活14个月~6年,是一种顽固的、危害性很大的细菌性病害。

2.4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优良品种,避免连茬种植,可与十字花科或禾本科作物实行4年以上轮作。整地要彻底,病害高发地块可施撒生石灰消毒处理。加强田间管理,发现病株及时清除,科学浇水,严禁大水漫灌,适时适量追肥,促进植株长势,施肥要均衡,避免偏施漏施、过量施肥,农家肥要充分腐熟腐透,建议测土配方施肥,既能减少浪费,又能满足植株生长需要,还能降低过量施肥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危害。土壤偏酸的地块要施用草木灰,以调节土壤pH值。

药物防治。发病初期,可用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400~5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5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等灌根,10天灌1次,连用2~3次,防治效果较好。

3 蚜虫

3.1 蚜虫习性及危害特点。危害马铃薯的蚜虫主要是桃蚜,其体形细小,呈椭圆状,体色多变,以绿色为多。寄主较多,如豆科、茄科、葫芦科、十字花科等蔬菜,以及桃、李、杏、樱桃等蔷薇科木本植物和草本观赏植物,属杂食性害虫,可传播100多种植物病毒。具有季节性的寄主转换特点,但在室内及南方地区,可终年繁殖。发生蚜虫害,不仅直接影响马铃薯的正常生长,而且其传播的多种病毒对作物还会造成更大的间接危害。

3.2 防治方法。对蚜虫要采取农业防治与药物防治相结合的原则,才能收到理想的灭虫效果。可采取避蚜作物与马铃薯间作或套作,彻底清除作物残枝叶,及时清理越冬场所。抓住农时适时播种,蚜虫在冷凉气候条件时的繁殖速度缓慢,当温度低于15℃害虫起飞能力受阻。加强日常田间管理,减少害虫寄主和栖息场所,如及时清除农田及周围杂草。保护害虫天敌,如黄蜂、蜘蛛、七星瓢虫、食蚜蝇等。

药物防治。可用50%敌百虫8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或10%呲虫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喷雾防治,8~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总之,马铃薯栽培过程中,要根据本地、本田、气候特点等当面的实际情况,合理种植管理,科学防治,提前做好各类常见高发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马铃薯长势优良,获得较高的生产效益,实现稳产增收。

猜你喜欢
马铃薯病虫害
马铃薯有功劳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马铃薯种植中常见不良现象的发生原因及预防
春栽马铃薯种植技术
矮砧密植苹果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葡萄采收后 病虫害防治莫忽视
定边马铃薯
胖胖的马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