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梅
[摘 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对健康的日益重视,各类杂粮又重新回归到日常餐桌,如高粱、玉米、小米、豆类等。各种杂粮虽“其貌不扬”,但却富含很高的营养价值,各类物质是人体不可或缺的重要营养元素,人体离开这些营养成分,不仅会影响健康水平,严重缺乏时还会引起病患。近年来,肇源县的高粱播种面积逐年增加,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也给广大农户拓宽了增收致富的渠道。本文对高粱栽培技术加以分析,供农户参考,以获得优质、稳产、增收、增效。
[关键词] 高粱 栽培技术 优质稳产 增收增效
[中图分类号] S5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0-0077-01
1 高粱
高粱也称为蜀黍、桃黍、乌禾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是我国旱地经济作物之一。据史料记载,在我国已有5000多年的栽培史,境内栽培面积较广,尤以东北三省种植最多,为主产区,产量高、质量好。高粱不仅可以用来食用、酿酒、做饲料,还是制糖业的重要原料。而且高粱帚可作帚把,高粱秆可制成胶合板做建筑材料,凸显出其很高的经济价值。高粱自古就有“五谷之精、百谷之长”的盛誉。
2 生长特点
高粱具有性喜温、喜光、耐高温,抗旱、耐涝,耐盐碱、耐瘠薄,根系发达,吸水吸肥力强等生长特点。高粱属短日照作物,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30℃,全生育期都需要充足的光照条件。对土壤PH适应范围在5.5~8.5,最适PH为6.2~8.0。高粱忌连作,前茬以豆科作物为宜,连茬连作不仅会严重影响产量与质量,而且还会引发病虫害的高发。
3 栽培技术
3.1 选种。优选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如青壳洋高粱、四杂36、四杂25等品种。但任何一个良种,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因此要根据本地自然条件、栽培环境等方面的情况来科学选择品种。
3.2 选地整地。高粱适应性强,平原肥地、干旱丘陵、瘠薄山区等均可种植。选种品种主要根据地势、土质、肥力进行选择。秋整地时要精细彻底,无坷垃,将前茬作物残枝清运干净,再深耕深翻,耕翻深度 20~22cm,耕翻深度要均匀。翌年春季土壤解冻时要及时春耙,将田土耙细耙平,以利于播种。种植高粱需重施底肥,结合整地施足底肥,可亩施35%专用复合肥30~35kg,再加施1500~2000kg有机肥。
3.3 种子处理
3.3.1晒种。将颗粒饱满、种粒均匀,无半粒、残粒、杂质的种子进行适度晒种,既能提高其活性,保证出苗率,又可杀死种皮上的部分病菌,减少发病率。
3.3.2浸种。浸种不宜过早,宜在播种前一天进行,将晒好的种子放进40℃溫水中浸2~3小时,然后捞出控水装入湿布袋或麻袋内,平铺在炕上闷10~12 小时,每隔2~3小时翻动一次,当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大量实践证明,经过浸种催芽处理后,可提前3~5天出苗,而且能有效保证苗全苗齐苗壮。
3.4 播种。当5~10cm土层温度稳定在12℃以上时即可播种,可点播或条播,多以条播为主,点播、条播都可进行机械播种,我县一般在 5月10日~25 日播种。按行距50cm挖4~6cm深的植沟,条播行间距50~60cm。然后将种子均匀播入,播种深度 1.5~2.0 cm,深度不宜超过3cm,覆土,覆土层约3cm,无论哪种播种方式,播后需及时镇压,利于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促进种子吸水发芽。亩播种量0.5kg左右。
3.5 田间管理。播后20~25天,在苗高15cm时及时间苗,间苗宜早不宜晚,间苗时选留大苗、壮苗。3叶时进行疏苗,5叶时定苗。苗距控制在10cm。发现弱苗、病苗及时清除,并进行补植。结合间苗清除杂草,尤其是在生育初期阶段,要及时除草,避免争抢养分及水分,减少各类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以免影响植株生长。如使用除草剂,要在播种覆土后萌芽前喷施。
3.6 肥水管理。
3.6.1底肥。种植高粱需重施底肥,宜用农家肥做底肥,其具有有机质含量丰富,肥效长,可改善土壤结构特点。底肥宜在秋季、春季翻耕整地时施加,施底肥时适量施加过磷酸钙,肥效更好。可亩有机肥1500~2000kg,再加施35%专用复合肥30~35kg。
3.6.2种肥。播种后适量施加种肥,可为幼苗提供充足的养分,促进幼苗长势。可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1500kg,或亩施10-15kg高效氮磷复合肥。值得注意的是施加种肥,建议种、肥分开,避免出现烧芽现象,影响出苗率。
3.6.3追肥。高粱拔节孕穗期生长迅速,要及时追肥。可亩施1000公斤人畜粪水加10~15kg尿素,将肥料条施或穴施在离根部5cm处,施后覆土,避免肥料流失降低肥效。施肥、追肥后及时浇水。高粱虽耐旱,但在幼穗形成期、乳熟期需水较多,如遇少雨干旱,要及时适量浇水;雨水较多时,要注意及时排水排涝。追肥、浇水要根据本田、天气、植株长势等实际情况,科学掌握。
3.7 病虫害防治。危害高粱的主要病虫害有黑穗病、炭疽病、褐斑病、苗枯病、蚜虫、玉米螟、芒蝇等。
3.7.1黑穗病。黑穗病是危害高粱的重要病害之一,可分为坚黑穗病、散黑穗病、丝黑穗病。病菌借助土壤和种子进行传播,侵入幼芽,浸染时期为白尖期至幼芽长2cm期间的幼苗,到高粱幼穗形成时就破坏穗部变成乌米。发病植株矮小,叶色浓绿,穗变成菌瘿,不结实。剥开苞叶可见白色棒状物,俗称“乌米”。
防治方法。优选抗病品种,精细整地,深翻灭茬,消除病残体,科学轮作,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是防治黑穗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播种前用10%福美双、25% 的粉锈宁可湿粉等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处理;培育壮苗,适时浇水追肥,有机肥要充分腐熟腐透;出现“乌米”后但尚未破裂前应及时拔除病株,带出田外集中深埋或销毁,切忌随意堆放或丢弃,减少病源。
3.7.2蚜虫。蚜虫是危害高粱的主要害虫,多发生在苗期至灌浆期,以卵越冬,翌年5、6月间迁移到高粱上产生危害。7~8月份高温、少雨、干旱情况极易发生。秋季转凉,蚜虫迁回草丛产卵越冬。蚜虫未扩散前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800倍液喷雾防治;如已扩散可用抗蚜威50%可湿性粉剂兑水30~50kg喷雾防治。
3.8 适时收获。当80%高粱籽粒由白色转为红褐色时即可采收,食用型高粱在霜前割倒晾晒,酿造型品种可适当晚收,收割后及时脱粒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