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0-0062-01
随着我国人口的逐年增加,对粮食需求量也逐年增加,为了保证全国人民基本生活要求,提高粮食产量是十分必要而且迫切的。要想增加粮食产量,扩大农田产量是基本方法,但因全国的土地范围有限,不仅农业行业需要发展,其他各行各业也都需要发展,需要土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来提高农作物总产量是十分必要的。而水稻作为基本粮食作物,進行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是势在必行的。
本文主要针对安徽省颍上县江店孜镇的实际情况,结合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发展现状,从理论和实际操作方法两个方面出发,促进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进程,从而提高水稻产量,保证全国人民基本生活需求。
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始杂交水稻研究以来,我国已经取得了几个重大突破性成果,也可以说,我国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在国际范围内也占有十分重要地位。
1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
1.1 优良性状的组合
进行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的一项最基本的理论就是杨守仁在1996年提出水稻品种的增产原理。不同品种水稻具有不同特性,水稻品种增产原理,就是将不同品种水稻进行杂交,获得水稻新品种,并且使新培育出的品种同时具有父本与母本的优点。这就是进行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的基本的理论。
1.2 适应不同环境的不同形状组合
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并且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充分利用当地土壤状况、温度、湿度等条件,要注意提前进行分析,然后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生长环境来进行杂交试验。
进行不同的性状的组合,就是要利用杂种优势,在通过化学杀雄二系法利用典型籼粳杂种F1优势的方法受挫后,确定了杂种优势的利用,改变了传统的方法,采用利用籼爪交、粳爪交的中间型杂种优势,避开典型籼粳F1育性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的弱点。大多数常规籼稻和粳稻品种均可作为恢复系,进行配种的自由度比较大,选择比较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利用籼型与粳型进行配组,通过对育种材料的大量观察,分析了亲本间性状互补、类型差异等,确定培矮64S为重点不育系。该不育系综合性状好,米质优,在安徽地区制种的风险概率在2%左右,因此,确定以新育成的优异粳型和籼型品系为重点恢复系,有针对性地配组。
1.3 进行基因标记工作
不同的基因控制不同的性状,为了更好地将不同特性基因遗传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基因标记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进行基因标记这项工作,可以具体分析要研究的不同特性在进行组合过程中究竟是怎样互相影响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对具体元素做出特殊标记,氢元素等等都可以,用该种元素同位素来代替,研究基因具体遗传情况,分析基因对性状控制能力。具体来说,在进行高产与抗病虫害两种优良特性进行组合过程中,可以通过基因标记手段分析控制这两种不同性状基因的相互影响情况,抗病虫害基因是不是会影响高产性状的表现,如果会影响,怎样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弱这个影响,从而获得同时具有高产和抗病虫害两种优良特性新品种。
2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方法
2.1 抗倒伏能力
根据本地区的具体的环境,可能已知的品种并没有最适合当地风力最合适的基因,这就要根据之前的分析,通过两种不同基因之间相互影响,来进行新品种培育,从而进行接下来的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和水稻培育工作。
在进行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实际研究过程中,要注意先进行理论上分析,在进行抗倒伏特性研究过程中,先要记录、研究、分析植株高度与植株具体抗倒伏能力之间的关系,然后才能进行具体试验操作,毕竟水稻生长需要一定时间,先进行理论上分析可以大大提高杂交成功率,从而可以获得理想中的品种。
在安徽地区种植的水稻中,皖稻153就具有比较强的抗倒伏能力,可以利用该品种进行培育工作。在具体过程中,还要保证不同品种不同优良特性组合成功率,不能随随便便就进行试验,这样会浪费时间,浪费资金,也不利于之后的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
2.2 阳光的利用率
本地区温度比较高,太阳光照强度也比较大,保证太阳光能够得到更好的利用,对于提高水稻产量,保证质量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要想能够更好地利用光合作用,从而保证水稻高产、稳产,就要先通过分析不同品种植株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氮等元素含量以及叶片大小、叶面积指数等等不同指标与植株具体的光合作用进行程度关系,通过进行分析、比较、预测,选择具有最合适的叶绿素含量、各种元素含量以及具有最合适叶片大小的植株进行试验,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所培育出的新品种的水稻相对于利用其他品种的水稻进行杂交试验的植株来说能够有最大的太阳光利用率,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保证植株的产量和生产的水稻的质量。
在进行了以上的具体的分析、试验之后,就要具体结合不同地区不同生长环境选择不同优良特性来进行杂交试验,从而能够更好地保证植株产量,为杂交试验打好基础,保证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继续进行。
3 总结
为了能够满足逐渐增加人口基本生活需求,进行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是必要的,因为通过提高单位面积水稻产量来提高水稻总产量,相对于增加水稻种植面积增加水稻产量来说,更]适合我国国情,符合我国发展现状。通过结合上述理论与具体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工作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杨守仁,张龙步,陈温福,徐正进,王进民.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和方法[J].中国水稻科学,1996,02:115-120.
[2]周开达,马玉清,刘太清,沈茂松.杂交水稻亚种间重穗型组合选育──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与实践[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5,04:403-407.
[3]姜健,傅秀林.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J].吉林农业科学,1999,06:19-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