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煌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样,是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更为重要,专家指出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权威性和感染性等特点,其中关键角色是父母” 。当今我国相当一部分家庭的教育与教育改革的形势不相适应,与学校在教育导向、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何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相配合,同步促进,已成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唯物辩证法认为: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部矛盾是变化的条件。这都肯定了环境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环境的好坏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截然不同的影响和作用。建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第一,营造温馨文明的情感环境。青少年最亲爱的人是父母,最先崇拜和模仿的也是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现今的父母教育子女,就是缔造我国未来的历史。”因此“父母对子女所负的责任,是他对于社会所负的责任的一种特殊形式”。家长的教育应该从如何“做人”教起,教育他们做一个合格公民,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只有注重了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他们的一生才会有正确的方向和永久的动力。
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应多给青少年一点自由空间,少一份强制;多一份引导激励;少一点指责训斥,多一点鼓励关爱。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职。家长适当放下工作,多抽出时间陪子女们散散步、打打球、谈谈心。这样与他们在心灵上融为一体,增强沟通,才能了解他们的快乐、苦恼、需要和追求。
第二,营造平等和谐的人际环境。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是一门学问。它有益于人与人的交流、沟通,有利于事业的发展、成功。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培养积极进取、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家长要理解、尊重、信任孩子,这是最基本的爱,也是最高尚的爱。遗憾的是,有的家长在家摆架子,无视子女,唯我独尊。前几年湖南省湘潭市某中学一名18岁的男生在公园运动场的单杠上自缢身亡。他在遗书中写道:“我的出生就是一个错误,我的短短一生有着太多我所不能接受的东西……”9页的遗书记述了他的迷茫、苦闷以及不堪忍受的生活压力,从中也看到了他的人生明显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家长应该了解青少年在各个阶段的心理特点,尤其是中学阶段的心理特点。要重视他们的“独立”意识,让他们参与家庭中的某些问题的讨论,让他们学会独立处理一些问题,培养他们平等待人、团结互助的思想。从我们的问卷调查中了解到,85%以上的青少年只在同龄伙伴中才会敞开心扉,互诉烦恼,共享欢乐。因此,家长应鼓励子女多参加集体活动,结交正直热诚的伙伴。这样,有利于他们的交流沟通,学会分享,培养合作与竞争的精神,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当然,家长也应关注青少年的交友,告诫他慎重择友,不可只讲“江湖义气”而触犯法律。同时,高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出现,给具有求知欲、追逐潮流的青少年带来极大的兴趣,微信、QQ、网游等成为时尚,作为家长不应生硬阻止,而应和他们一起交流、共同探讨,从中予以正确引导。
第三,营造富足宽裕的经济环境。大量调查证实,家庭经济状况直接与青少年的学习环境、物质生活、健康条件、性格养成相联系。它虽不对青少年能否成才起决定性作用,但却能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家长要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尽可能使家庭的经济状况能够满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起码需求。当然,这种物质满足要从他们的实际需要出发,不能有求必应,一味迁就。要避免青少年产生错误的消费心理和贪图享受的思想。
孩子是家庭的一员,家长应让他们适当地参与家庭经济生活实践。这样,既可以给他们减轻繁重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也可以让他们逐步懂得当家理财,学会生活自理,从中感受生活的不容易,体会父母的艰辛,使他们珍惜生活,从而达到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的目的。
第四,营造家庭教育的指导环境。每个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是,家长要懂得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一项调查显示,64.3%的被调查父母坦言不懂得如何去爱自己的子女,懂得一点的为55.5%;71.6%的父母感觉子女和自己说心里话越来越少。德育环境建设需要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合力,健全指导家庭教育的改变迫在眉睫。现在,以学校为基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家教指导活动如火如荼,成立家长学校,举办家教讲座,组织家教经验交流,建立家庭教育培训基地,开展亲子互动活动,评选学习型家庭,對家长实行学校、班级“开放日(课)”等活动。媒体也须加大家庭教育宣传力度,开设专题节目,大力倡导“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健康孩子”新风尚,弘扬“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主旋律。引导和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变疼爱、溺爱为关爱、巧爱,使家庭教育工作更科学化、规范化,更具生机与活力,在青少年健康成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