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摘要:河南农业的重要地位和现实问题决定了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意义和迫切要求,而政府政策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中具有主导性作用。各级政府应抓住有利历史机遇,在强化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带动作用、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加快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针对性加大政府支农力度、改革土地经营制度、完善农业产业融资渠道、创新农业经营组织模式、优化农业产业发展配套措施等方面强化扶持引导作用。
关键词:政策引导;河南;农业现代化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新四化”同步发展是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四化协调发展与良性互动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推动农业现代化不仅要补齐“短板”、夯实全面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更是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进而挖掘农民消费潜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中国整体经济板块拼图,在新常态时期支撑中国经济可持续较快发展的重要因素。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也是人口大省。河南省作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的独特地位,河南省众多的农村人口,决定了推进农业现代化对于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总目标的重大意义。河南省农业摊子大、任务重,实现农业现代化面临着农业产业转型趋势影响粮食安全战略定位、分散的小规模家庭经营难以适应大市场竞争、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结构难以对接、城乡互补发展要求与土地财政冲突、农业产业转型要求与资本要素流动偏好相背、统筹城乡公共支出增加与资金来源不足等一系列矛盾。从历史和现实来看,政府政策是形成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和产生城乡发展差距的主因。尽管伴随市场机制的完善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政策在统筹城乡发展、推动以城带乡、分配公共资源等方面仍发挥主导性作用。面对河南农业肩负的重要使命和严峻挑战,迫切要求政府发挥城乡一体、互补发展的政策引导扶持作用,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更多地向农业配置,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河南农业现代化。
一、集中力量建好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2014年以来,河南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进以往批准规划建设的复合型城市新区统一向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转型。这是河南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动优势区域先行探索的重大举措,吻合中原经济区建设特色发展的路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精髓在于通过改革创新,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在具体措施上,政府要将引导支持农业的生产方式和农民的生活方式转向现代化、使农村和城市社会融为一体作为政策核心内容;要把建设农村作为工作重点,抓住保护好农民的土地权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劳动就业这个牛鼻子;要改革创新,敢破敢立,建立健全适应示范区城乡一体发展的管理体制和配套措施,增强政策的适用性、统筹性,避免出现户籍“非转农”等农村的“逆城市化”现象。
二、发挥区域优势,培植农业主导产业
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科学的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河南具备发展农业主导产业的基础要件和先天优势,要按照中原经济区和“四个河南”建设的总布局,围绕建设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和重要的现代农业基地的总目标,大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实现专业化生产,实施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和都市生态农业工程。要坚持以粮食生产为基础,巩固粮、油、菜等区域传统农业产业,继续壮大食品加工工业产业链。省内各地应在全面分析本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的前提下,准确把握市场状况,培育独具特色的区域农业主导产业。要依托农业科技支撑,拓展农业生产空间,由单纯局限在耕地上想办法、做文章,转向全省资源大盘子,开发利用好山地、林地、滩地、水域等各种资源,因地因时制宜,推动农林牧副渔结合。要统筹好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业,加强农村面源污染定位监测与指标体系的研究,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的政策、法规、管理体系。
三、强化农业产业集聚效应,培育用好农业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基础差、投入大、风险高,政府要主动给予政策扶持,进行资源整合,围绕地区优势农业主导产业有效引导培育形成产业集群。农业产业集群带来的高度组织化程度和综合效益将显著提升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农业产业集聚要重点抓好农业原料基地建设、农产品品牌基地建设、农产品物流基地建设和农业科技基地建设。要借鉴工业发展的理念和经验,把推进农业产业集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主攻方向,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引导区域农业的良性发展。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地位作用重要特殊。龙头企业可以把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联为一体,把现代工业理念等贯穿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促进农业企业走向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有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政府要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给予用地、用电、税收、信贷等方面优惠,并积极引导其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协同创新。要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机制,改变目前一些企业家庭式管理现状。要树立抓大不放小的发展思路,依托各地实际扶持市、县、乡三级龙头企业发展,进一步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条,发挥集聚效应。
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支持农业产业经营
尽管各级政府近年来大量出台扶持“三农”的各类政策,但是总的来看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支持保护体系还不健全。不仅如此,在个别地区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带来土地资源争夺的矛盾甚至威胁到农业产业的生存和发展。各级政府应首先在观念上正确认识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互动关系,强化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地位和支撑作用,把农业生产完全纳入到以工业为核心的现代化生产分工体系,实现“四化”同步协调发展。其次,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必须转变职能,在现有常规性支持政策基础上,加强对本地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宏观引导,强化信息服务、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和金融保险服务等急需配套服务。特别是要强化农牧产品经营种植指导,畅通供求信息,理顺流通关系,避免再次出现“中牟芹菜滞销”和“奶农倒奶”事件。要坚决贯彻国家农业发展方针,落实各项涉农政策,特别是要将行之有效的政策法律化、制度化,更好的保护农民权益。要适应形势发展,从激发农民开展农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创新推进农业支持政策转型,将兜底政策向激励政策转变、将平均补贴政策向项目扶持政策转变,并鼓励各地区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扶持政策组合。
五、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高利用效益
土地作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的要素资本和农民收益的最根本来源,土地制度改革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意义重大。中央先后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和《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启动了改革试点。河南的土地不仅要养活本省近1亿人口,还承担着粮食输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责任。土地问题牵一发动全身,河南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和农村人口大省在改革步点上既要紧跟中央节奏,坚持守住底线,试点先行,平稳推进,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不变、坚持耕地红线不变、坚持农民利益不能受损“三大前提”,围绕增强土地的集约利用、提高利用效益的核心目的,在征地制度如何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该如何入市、农村宅基地制度该如何改革、农村土地增值收益该如何分配“四大问题”上大胆开展小范围创新试点,力争取得突破性可推广的经验。
六、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
河南是传统农业大省,农民大都习惯了长期松散的小农经营模式,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小而散”、“小而全”的特点,随着农业生产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和产业链末端消费者绿色安全农产品消费意识的强化,传统农业经营体系的弊端更加明显。因此,必须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四化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型经营体系可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发展订单农业、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构建富于灵活性和多样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构建新型经营体系的关键是要在农业产业链上实现利益相关方的有机整合,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关系,特别是要处理好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好农户的切身利益。2014年末河南等地区出现的奶农卖奶难,表面上看是奶源过剩、消费低迷,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脱节,乳品企业掌控生鲜乳的收购权和定价权,奶农奶企关系失衡。当然也有散户养殖带来的成本难以下降、管理不善导致原奶质量不高等原因。因此有必要不断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基本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建设规范的现代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集中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业生产,提高组织化程度和整体竞争力,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
七、积极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要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信息化、农业执法、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五大体系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要根据各地产业引导方向,建立重要农产品生产的财政奖励政策动态调整机制;要落实和完善农业企业的税收支持政策,打出优惠政策组合拳,推动农业产业化向更深层次发展;要支持建设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培育农村流通企业龙头;要不断推进农村信息化,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要强化产地溯源、一线管理,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解决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资金问题可实行政府主导下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提供财政和政策性金融担保,开拓居民储蓄等民间资本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渠道。要建立农民创业扶持政策体系,与现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实现对接。在出台关于土地流转、金融信贷、农业补贴、农业保险、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时,要将新增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形成清晰完整的扶持政策体系并加以落实,以增强新型职业农民的示范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沈维凤,曹威伟,杨柳.论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湖南农业科学,2010(12).
[2]袁崇法.城乡一体化:城镇化应有之义[J].人民论坛,2011(09).
[3]姚向阳.构建农业经营组织体系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J].农村经营管理,2007(03).
[4]文小才.河南农业发展:结构调整与制度创新[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10(10).
[5]孙中华.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 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J].农村工作通讯,2010(15).
[6]董亚辉.中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1(02).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5-GH-57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