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萧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阿廖沙的童年是苦涩的,季羡林的童年是灰黄的,而我的童年却是色彩斑斓的。
小时候,父母总会陪在我的身边;但一到了播种或收获的季节,父母就会花费大半时间干农活,回来的时候,无非也就是给我做做饭,却不能再陪我一同玩耍了。不过,父母不在家的时候,并不代表就没有了欢乐。因为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去找最好的伙伴去农田里开“野餐会”。不过,我们的“野餐会”并不是从家里带东西吃,而是去田里找东西吃。听到这里,你一定也心动了吧,那就听听我的“野餐”故事吧。
每到开野餐会的时候,我们就会凑齐四个人,然后分头行动:一个人去找玉米、土豆等应季的农作物,一个人去附近的小商店里买打火机,另外两个人就去找一片空旷的地方进行准备工作。等东西都凑齐了的时候,我们就回到村子里,找一个大的柴禾垛,一个人帮忙“把风”,另外三个人就开始“偷”运柴禾。由于一个人拿一大堆柴禾显得目标过大,我们就把柴禾塞在衣服里,然后以火箭般的速度冲向我们的领地。
等到了万事俱备的时候,我们就把玉米的一端插上结实的细棍,用打火机点着捆绑好的柴禾,把玉米放在火上面烤。柴禾最好是豆秸或是蒿杆,这样火会烧得更旺。有些时候,风向一转,便吹得我们满头满脸都是灰,令人张不开嘴。当空中飘散开香甜的玉米味时,这就意味着玉米已烤好,我们便迫不及待开始品尝“劳动果实”。我们把滚烫的玉米从火炭中取出,除去玉米上面的炭灰之后,便开始狼吞虎咽起来。玉米吃完后,我们将一部分火炭移到事先挖好的浅坑里,一般是半米见方,深十厘米左右;然后把土豆扔到炭灰上,再把其余火炭埋在上面,盖上土,土要厚些,上面平铺上干草,我们争着躺在上面;不一会儿,热乎气上来,我们仿佛躺在火炕上,那叫一个舒服。一觉醒来,我们扒开“火炕”,弄出早已熟透的土豆,咬上一口,面面的、甜甜的……直到太阳落山,我们才心满意足地朝家走去。
当然,回到家后是免不了一顿打的。不过,已经饱餐了一顿的我们自然是不在乎这些“小节”了。
这就是我的童年,一个充实而快乐的童年。
【指导教师:程彪】